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嫁给黑心权宦(20)

作者: 日更八千六 阅读记录

他再伏手一礼,恭敬回道:“淮南地处偏远,只生了这些不值钱的草药,阿姊惦记太子殿下的身子,便特嘱托臣于淮南送来献与娘娘,只求娘娘不要嫌弃,因此罪责阿姊就好。”

李慕凌口中的阿姊自是淑妃,这番话避重就轻,颠倒黑白,反倒显得陆皇后心胸狭隘,将淑妃被禁足的事归咎到陆皇后身上。

这时,她身边突然响起一个青涩却持重的声音:“世子远道而来礼轻情重,母亲怎会嫌弃,更何谈对淑妃娘娘的责怪,世子这话叫诸位朝臣听了,好像母亲素日的贤名都是假的。”

李昭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反倒是将了李慕凌一军,显得他那番话似有诋毁陆皇后的嫌疑。

李慕凌听了讪讪一笑,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臣并无殿下所言之意,只是担心淮南王府微末之力,未能助益于殿下的病情,然今日所见殿下面色红润,言语间中气十足,精神更胜从前,臣替殿下高兴,恭贺殿下。”

说完李慕凌深深一拜。

李昭虽然年少,但人情世故看得明白,赴宴前青鸾又对他早有点拨,自然对李慕凌应对自如。

他故意久久没说起身,暗中朝青鸾眨了眨眼,朗声道:“那青叶疏风草确是良药,本殿下为感世子用心,特带了一对玉如意送给世子。”

说着他便有模有样地一挥手,让青鸾带着两个宫婢将玉如意呈了上来。

李昭言语通达,举手投足间端重又不失敦和,叫一众朝臣看了心中暗生敬佩,只道天家之子风仪果然不同,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智慧与气度。

青鸾走到李慕凌面前,李慕凌正躬身接赏,长时间弯着的腰早已要支撑不住,埋下去的脸已经开始泛红,后脊也渗出一层薄汗。

青鸾拖沓着检查了一下两只盘中呈着的玉如意,直到李慕凌憋着颤音说了一句“谢太子殿下恩赏”,才点头让宫婢将两盘呈上。

见李慕凌起身缓了口气,李昭道:“这对玉如意寓意世子能顺心如意,得偿所愿。”

这话是在暗点他淮南王府觊觎储君之位,李慕凌听了面色稍滞,但想百官都在,又不能表现出什么,故只能赔笑着伏手道:“为人臣者,一愿陛下和太子殿下福寿安康,二愿我大梁国祚绵长,三愿大梁臣民政通人和,上下一心。有太子殿下今日所赐如意,想来这三愿必能如意所成。”

李慕凌此番化解着实巧妙,正待李昭再要开口,一个甜柔妩媚的声音从殿门外传来:“阿凌,阿昭才多大,你便同他讲这些?”

向殿门口看去,只见一容貌华美娇艳的女子款款而来。

她身着一袭月白纱袍,手里扇着一只玉柄纨扇,扇面用金线描出云凤逐月的样式,又在明月处镶了一颗明珠点缀,每扇动一下,那颗明珠都会映出微微华光。

百官之中有新入朝的,虽不认得这女子,但却认出了那把玉柄纨扇,可不正是传闻中那位极受太后娇宠,当朝唯一的一位嫡出公主,阳华长公主。

众官起身伏手礼道:“参见长公主。”

长公主轻抬了抬小扇,示意众人起身,然后腰肢婀娜地径直行至殿前,将扇子覆在手背上朝陆皇后微微欠了欠身,笑道:“有些日子没见嫂嫂,今日看嫂嫂气色甚好,想是母亲外出礼佛不在宫中这些日子,嫂嫂独领后宫,很是顺意呢。”

长公主虽然面带笑意,但话里的锋芒却来势汹汹,而她口中的母亲,自然指的是当朝太后陈氏。

陈太后与淮南王李鳌交好,这在前朝早不是秘密。

相传陈太后年轻时最初是与李鳌相识在先,后才为家族嫁与先帝为妃。

也是为此,当年旧都之乱,他们南渡后李鳌力保陈氏之子李洵登基,个中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而阳华长公主与陈太后本就是母女同心、利益连枝,若是未来李昭登基,必定是陆氏一家独大,太后母家、淮南王府还有长公主自己个人势力必然会遭到压制。

反观来日若是淑妃之子登基,淮南王府虽然兵强,但在朝中的势力毕竟不像那些根基深稳的世家大族,总要依靠她和陈氏的力量,才能稳固地位。

因此长公主自然也是站在淮南王府这一侧。

她因身份尊贵又是太后的心头肉,素来娇狂,一番话夹枪带棒,当场叫陆皇后有些下不来台,回头又瞥见李慕凌的目光正偷往青鸾身上瞄,遂哂笑一声,摇着扇子走到青鸾面前。

她轻佻地将青鸾上下打量一番,又左右端详了两眼,忽而道:“长得果真有几分姿色。”

之后,她回头看向李慕凌:“阿凌,本宫刚才远远瞧你眼睛就不住地往这婢子身上溜,莫不是看上她了?要是看上她了你且尽管同嫂嫂讨来便是了,本宫这嫂嫂最是以贤名博得人心,定是不会驳了你的面子。”

青鸾自是知道长公主这是借她来讽刺陆皇后,但想起往昔旧恨,两位血仇罪首又同时站在面前,青鸾只觉得有股无法遏制的怒火正在胸口中横冲直撞。

前世,李洵驾崩,宁晏礼利用李昭登基把控朝政,长公主便攒动李慕凌于寿春拥兵自立。

青鸾与宁晏礼带兵交战僵持于夷城,北魏趁机来犯,李慕凌将淮南与北魏相接的一十三座城池拱手相让,以换取北魏调转兵马与他同伐宁晏礼所携的朝廷军。

城中百姓不愿投敌,奋死相抗,魏人凶残,在城中烧杀抢掠,一时间城内尸骸遍地,血流如河。

青鸾为救城中百姓,分了五万兵马誓死守城,长公主却收买了军中副将,在战场上将她背刺,又私刑断了她的双臂,最终让她被李慕凌灌下毒酒,落至前世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