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120)+番外

作者: 吃西红柿不吐番茄皮 阅读记录

一等捕快都这么说了,大家屈服于‘淫威’,也只能四散回去。

言淡见袁承继并未上楼,留了个心眼子没有回房,反而趁着大家都关上房门后,偷偷返回到不起眼的楼梯拐角处观望。

果然见着此人整理好衣衫,也找掌柜的要了把伞,快速跟出了门。

就知道他放心不下伏捕头。

言淡觉着有些好笑,有些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去看看情况。

她猜测伏捕头应是先去了衙门。

作为奉公门捕头,本就独立于朝堂之外,又是直属给皇帝办事,如若直接参与赈灾或是救助百姓,即使是毫无目的纯属好意,也是超出了奉公门的职责范围,更是侵犯了当地衙门的权利……

以伏捕头的为人处世,定是要先支会一声衙门,绝不会喧宾夺主,给奉公门惹麻烦。

他选择不带下属,一是体恤捕快们这几日的辛苦,二也是为了不引人瞩目。

相比带一大群人示威似的去衙门,单独和当地官员交涉更不显得咄咄逼人。

如今的情况不需要有属下替他助长威势,更需要人家放心让奉公门协助。

想到此处,言淡觉得暂时还未看到有什么让自己发挥的空间,就不自讨没趣了。

她转身回房,准备再睡个回笼觉,为之后的奔忙做好准备。

第119章 救灾

言淡的猜测对了一半。

伏清合的确是为了不引人瞩目的情况下,和当地官员沟通合作事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他个人单独前去,即使事成之后,皇帝对此事怪罪,也可推脱为是伏清合的个人行为,以免牵累到奉公门。

奉公门于皇帝来说是一把趁手的利刃,这武器已被划分好了管辖范围。

当武器出鞘之时,遇见了范围以外的不平之事,他既希望能合理解决这些事宜,但也会怀疑这刀刃是否有了自己的思想……

如此矛盾。

因此奉公门第一任门主干脆自请永不出京城,当时的皇帝也果然同意。

此后流程准则渐渐形成,奉公门也鲜少再遇见这种情况。

如今在办案时遇见,他既不能放任百姓不管,也不能陷奉公门于不利的境地,只能愈加谨慎。

景州人口超过两万属于上州,恒青郡是景州中心的郡城,统管的实权官员便是上州刺史。

伏清合在州衙内求见上州刺史,奉公门捕头的名号还算有用,对方亲自接见了他。

此地的上州刺史姓郑名垂,来之前伏清合特地查了他的背景,知晓他并非官宦世家,官场中唯一的亲人便是在刑部的亲弟弟郑凡。

没有家世背景,能做到这种地位,郑家两兄弟都非常优秀,当然也十分注重政绩。

郑垂早就知晓总部派人到了郡城内查案,景州内也有三个属于奉公门的分部。

如今人手不足,他早就想调用这些人,只是顾忌奉公门独立于朝堂之外,怕是不会配合自己……

奉公门既然想帮忙,那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他肯定举手答应,直接把西南那片居民区的救灾工作交了出去。

那里居民密集,粮食短缺,再加上居住的都是普通平民,房屋质量并不好,倒塌了小半……

……

捕快们接到了任务,披上了伏捕头准备好的斗笠,整齐划一出了门。

在室内里还觉着寒冷的人,猛然到了外边,才觉着这几日能在屋内避寒简直是神仙生活。

风夹杂着冻硬了的冰粒摔打在脸上,不一会就在眉睫上结成了冰晶。

古代的路面不同于现代,都是统一的沥青或者水泥。

郡城中心的路还较为平整,只是干巴巴的雪地还算好走。

到了居民区附近,路面开始变得坑坑洼洼,有高有低,隐藏在厚厚雪面下,简直是考验人的平衡反应能力。

再加上不能直盯着雪,又被斗笠垂下的草遮挡住视线……

捕快们只能排成队列,让轻功较好的袁承继和伏捕头在前面探路,其余人则跟在后边摸索行走。

言淡个子最小,被特地安排在了队列中间些的位置,前后都有同僚遮挡。

即使如此,身上的衣物,也在出来两刻后,被无孔不入的雪和湿气侵染湿润。

每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但无人喊累喊停。

本该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众人足足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完。

到了居民区附近,押送粮食和棉衣的人已到了附近。

交接之时,伏清合对应着清单,检查了车上的物资。

言淡在一旁望着,那车上麻布一袋袋装着的应是米粮。

看伏清合上前,划开其中一袋,微黄的粟米瞬间涌出些许,拿起来细看,有的已有点发黑。

这是放了许久的陈米。

“这是人吃的么?”袁承继刚要发作,便被按住了肩膀。

伏清合摆了摆手,竟未说出什么安慰下属的话,而是面色沉重地开始轻点数量。

他心里清楚,恒青郡大面积受灾,说不准景州其他地方也有影响,不知雪还要下多久,粮仓里的粮食够不够应对。

这种时候,有粮就很不错了。

言淡也默默数着粮食,她掂量着试了试,一袋大约是二十斤,一个木板车上二十多袋,这样的车一共五个……

看上去好像不少,但不知受灾人是多少,又需应付多长时间。

看着捕快们面色不好,押送的人也有些忐忑,他主动解释道:“如今景州各个地方都要粮,路被封了,已派人去疏通,能通行后便得把粮运去各县……而且临近年节,百姓们大多应有存粮,这粮食需求应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