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227)+番外

作者: 吃西红柿不吐番茄皮 阅读记录

“是否察觉任何不符合流程的行为?”

这问题,显然问得是包捕头的办案手法。

“没有。”罗捕快摇头,“包捕头一切按照流程要求,人证物证俱在,凶犯认罪的情况下,才将此案了结离开。”

听到此处,言淡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包捕头办事最为妥帖,他以往记录的案卷向来线索完整,连口供也是多次确认,绝无遗漏之处……只有这次,凶犯承认已将凶器销毁,所以缺少关键性物证,但凶犯已供述出作案过程,又有人证证实他出现在案发现场,这才定案。

雪夜案的案卷几人都已看过,除了关键人证和物证,其他供述也记录了厚厚一沓纸。

这案件中,因有嫌疑在身正经经历审问的为十六人,走访中询问的有八十七人,还有被害者家属……

一众捕快在包捕头的带领下,连日不眠不休才查到了凶手。

罗捕快拱了拱手,“这凶犯狡诈,被捉后供述自己只有一人行凶,现场也只留下一人行迹……如今看来极有可能存有共犯,作案便是想要帮他脱罪。”

他说的这些言淡也有想过,如今最有可能得的确是共犯在外行凶,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模仿杀人的可能性……

一切需得见到现场,才能下定论。

第261章 意料之外.冤假错案

磐县的雪夜间便停了,午间太阳正好,经过晨时的照耀,白茫茫化去大半,只残余些许藏于墙角阴影处,亦或是瓦片沟壑的缝隙中。

雪虽散尽,但这洁白化作湿气萦绕在空气中,阴寒入骨依旧难熬。

这股寒气悠悠荡荡,盘旋到散发巷道中的木质院门上。

此刻恰好有个年轻捕快经过,被凉风吹到后颈处,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啊切……这鬼天气,也太冷了。”他忍不住抱怨,紧了紧身上的大氅。

侧边的同伴拍了拍他的肩头,劝慰道:“熬一熬吧!习惯便没那么冷了。”

年长的捕快们时常在外探查,对付这种天气早有经验,皆在捕快服中添上了厚厚的棉衣,再加上外边大氅罩住,抗风又抗雪,裹住身体那点热气不被带走。

哪像这个年轻捕快只顾着轻便,少穿了些许,如若不是有个大氅在外挡风,此刻怕是早就坚持不住了。

昨夜刚发生过命案,作为现场的古宅无人敢靠近,只有黑衣捕快的身影驻守在门口,认真听着宅院内里传来的声响。

“颈部一道伤痕,凶器刃长不足六寸……”

“死者嘴边有伤痕淤青,脸颊侧边残留抓痕,银针在口中变色,死者应是被人强行灌毒……”

尤悠蹲在尸首侧边,对照着案卷上的仵作记录一一查看,“对比之前的案卷来看,和以往被害者相同,伤口位置皆处于颈部……均是死前被人灌下哑药,在痛苦至极之时被人割喉放血而死,随后剥去衣物……”

他的语气不疾不缓,袁承继听着听着有些许耐不住性子,急道:“依你这么说,此案和之前雪夜案的作案手法完全相同?”

“不……虽表面如此,但还是被我发现了些许变化。”尤悠手指向颈部伤痕,“这伤痕看似只有一处,却是分两次完成。第一次下手只浅浅割开皮肉,第二次才用力沿着之前的伤处又补上一刀,到底是分了两次,即使位置相同,还是能在伤口上瞧出些许端倪。”

在侧旁的罗捕快沉思片刻,“难道是凶手是模仿雪夜案?”

伏清合摇了摇头,“说不准,也有可能是同伙,他熟悉作案过程,但并非执行者,所以行凶过程稍显生疏。”他与柳虹笙虽只见过一面,但也觉察出其身上的违和之处,对其怀疑不减反增。

说完,他注意到言淡观察着尸首,一直默不作声,主动问:“言捕快,你怎么看?”

言淡正看着系统上显示的图片,被蓦然一问,连忙抬首回道:“也许凶犯手上有伤使不上力,才分了两次完成。”

毕竟这尸首上的标注分明是。

【被柳虹笙割喉放血而死的古青灯】

这标注推翻了言淡此前的所有猜测,这案子从始至终的主犯,只有这一位。

标注下方还有还有一句。

【帮助柳虹笙杀害古青灯的顾责】

侧边是言淡刚刚点开放大的图片。

柳虹笙一身暗色衣衫,青丝飘荡,眼中晦暗不明。他站于巷道中,四周是雪虐风饕,巷道暗处,一辆马车正向反方向行驶,片片飞雪被撞开,旋转于空中……

而另一张图中,油灯照耀出一片暖光,古青灯坐于桌前,桌上摆着饺子和酒壶,他手执筷子却并未夹菜,眼睛也未看着桌上的菜,反而望向镜头未拍到的另一处,神情平静。

柳虹笙的模样,的确是牢中那位。

可此人自定罪后便被打入死牢,严加看管,怎会出现在外边再次作案?

难道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孪生兄弟代替其坐牢?

亦或是,在另一条标注中的帮凶顾责。

此人能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亦或是权利,帮助柳虹笙逃出牢笼,又神不知鬼不觉将其送回牢中?

第262章 人际关系(上).冤假错案

言淡通过标注知晓了凶手依旧是柳虹笙。

可惜看不见标注的其他人,却不会将这次案件和牢中囚禁之人联系起来。

“凶犯手法娴熟,除了颈部伤痕有异之外,其他方面处处干净利落……门窗未被破坏,围墙处并无脚印或攀爬痕迹残留,死者衣服被取走,再加上雪落后遮掩,现场所有痕迹皆无遗留……”伏清合望向站于前方的几名属下,“你们三人各自带上人手,去附近查问一番,看看能否找到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