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458)+番外
“元和案怕是翻不了了。”
“新帝可不管那‘和郡王’,不,现在做不回郡王咯,要当继续流放的犯人……”
“刑部和大理寺可算是白忙活。”
言淡见他们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冷着脸咳嗽了一声,果然见着几个人心虚回过头,乖巧排排站立。
“言捕头安好。”
“见过言捕头。”
“捕头,我们错了。”
言淡拱手回了礼,“祸从口出没听过么?”
面色严肃的扫视过这几张年轻的面容。
顿了顿,她又露出个笑容,“不过……在奉公门内可以小声说。”
“是!”
“我们一定悄悄的。”
“不会乱说的。”
捕快们眼睛发亮,均是崇拜又欣喜的模样。
第561章 大旱
新皇登基,正是春风得意志足意满之时。
可惜好景不长,连续两月的高热天气使得许多河道干涸,其后是部分地区的作物因缺水而死,大凌中部地区包括京城皆受到了影响。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彻底斩断宫中的喜气,商讨好的赈灾措施接连实行,却依旧不能使新皇完全放心。
毕竟皇帝刚刚上位,位置还不够稳,她一边担忧着有人利用灾难做文章,一边防备着可能伴随饥荒产生的动乱。
好在自之前的雪灾后,便有大臣提议在各地增加些许义仓,以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
有新增义仓中粮食的缓冲,大部分地区皆等到了赈灾物资的支援,没有酿成大饥荒,动乱也不会发生。
时局暂时稳定下来,只要大旱能立刻结束,皇帝就算是完美度过这次危机,朝堂也能继续安稳下去。
这次旱灾,京城附近的田地也在被波及的范围内。
虽说京城作为大凌的政治中心,也是赈灾政策最优先实行的地方。但受灾的地方太多,即使是优先能得到的粮食也是定量。
更别提离得最近,是大凌最大的粮仓太仓。这太仓粮食供应对象是皇宫,只要皇帝不主动开口,就不可能用来给普通百姓吃。
因此能用的粮食只有各个州县的正仓,以及分布在附近的存仓。
从城外运到京城,一转一运都需要时间。
受旱灾影响,粮食供应骤然收紧,粮铺中的各类米粮均价格疯涨。
有钱的权贵们宅院中都自有存粮,受到的影响自然不多。
京城的百姓都有些积蓄,也能咬牙买粮,勒紧裤腰带节省度日,只要饿不死便还有希望。
至于城外是什么光景,人们暂时也顾不上了,眼前的温饱已占据了所有视线。
免费发放的赈济粮,以施粥的形式在京城西城门发放,言家没到迫不得已之时,自然不会去和真正的灾民抢吃食。
再加上言淡俸禄中包含了粮食,所以言家没有太过着急。
谁知到了发月俸的时候,言淡才被告知因粮食紧张,今年俸禄中的粮食暂不发放,之后按情况再恢复。
言淡再想买粮就有些来不及了,粮价此刻已涨到了高峰,且还供不应求。
她在奉公门做事,有供应的馒头可以吃。即使后边馒头换成了粗面做成的窝窝头,新增了定量的规矩,一个人一次最多领两个,但好歹能混个饱腹。
言母在酒楼做事饿不着,吃些富贵人家酒席的边角余料也能吃好。
只可怜了言浅,这种时候不好意思继续去王静榛家中蹭饭,外边的小摊小贩又都关了门,酒楼的菜价也让人望而却步……
她精打细算努力做事,这几年攒了几十两银子,便是想在京城买个院子,能替家中分担些许,不想之后也依靠长姐。
实在舍不得将钱浪费在这些吃食上,言浅默默利用米缸里剩余的浅浅一层米粮,在家里喝了好些时候的米汤,整个人都清减了许多。
直到前两日开始,粥水都没有了。
言淡干脆每日省下个窝窝头,言母也打包些剩菜饭带回去,成功又混过了两日。
言淡消息灵通,提早打听到今日夜间存仓粮食会运到京城。
这种粮食不会免费发放,但粮价有官府把控,交由特定的粮铺售卖后银钱会归于国库,比普通商铺便宜许多,因此也是抢手货。
她立刻将此事告知了言母。
从言淡那得了消息后,言母请好了假,次日晨间宵禁刚过,就带着言浅要出门。
言浅饿了好些时日,这些天拿针线的手都止不住发抖,本就没剩下多少力气,应是搬不了太重。
全靠言母一个人搬粮定是不行,言淡见着上值的时辰还未到,也跟着一起来到了粮铺门口。
三人来时还是一片寂静,站在门口只过了片刻,周围便围满了人。
附近的住户也不是瞎子,每日都观察着这粮铺门口。
只要有人来排队,他们便也跟着排。
好在言家三人来得时间早,抢到了最前边。
看着人越来越多,言淡穿着奉公门的服饰,不好同百姓一起抢粮。
她和言母说明之后,便撤到了外围。
只等买好了粮,帮忙一起拿回家。
第562章 示好
天依旧是炎热,晒得人皮肤火辣辣的,仿佛要脱掉一层皮。
言母和言浅正一左一右搬抬米粮袋子,说是搬抬有些许高估了她俩,那粗布袋子分明离地越来越近,到了后边渐渐变成了拖拽。
好在这麻布袋子十分耐磨,这才没被磨出个破洞让米粮漏出来。
这次买的粮的确有些多,也没有伙计帮忙送货。
两人均累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面颊晒得通红,只费力地往前行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