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打算下午看看,没什么事儿她就回侯府,明天还得上课呢。
不数钱了,忙活一会儿崔大山就觉得累来了。早起要买肉,虽说不用像卖早饭那么早起,可一早也得过来忙活,一上午悄然而过,中午开业做包子,客人走了收拾好歇一会儿,又得准备下午的东西了。
不过崔大山心里惦记着把儿子送去书院,心里就有一股子劲儿。
崔大郎现在是不咋想读书的事了,读书好,能做生意也好,他是家中的长子,该为弟弟妹妹们撑起一片天。
父亲母亲都辛苦,反正他也长大了。
不过崔如英给他带的书和字他每日都看,不是为了日后去读书,只是觉得,能认些字有好处。
就比如铺子墙上挂着的画和字,自己会了就不必请别人。若是他们兄妹能写得一手好字,连门匾崔大山都不用请人来写。
下午崔如英给帮了帮忙,然后就回侯府了。
离开好些天,到了侯府先和李嬷嬷说一声,然后去见了陆云蓁,感激她来捧场照顾生意。
陆云蓁对着崔如英笑了笑,“哪里,锦月说了,多了好多包子,你这是做生意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老是这样,生意还做不做了。”
崔如英道:“喜事儿嘛,都高兴,燕归堂的姐姐们对我照顾良多,我心里也感激。更感激三娘子,只是可惜,三娘子今儿没过来。”
陆云蓁:“今儿是有事儿,不过听锦月说铺子人不少,还是味道好,回头再吃的客人多。恭喜呀,有个铺子比摆摊儿好的。”
崔如英道:“生意是还成,而且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头一回做生意,也是胡乱做的,还得多向三娘子学习。”
陆云蓁嫁妆铺子就有好几间,生意也不错,本来想着当初崔家找铺子的时候租一间给他们,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刚开始做生意,还是让他们自己来,帮崔家不能帮太多。楚庚元有些话说得不错,崔家夫妇老实本分,崔如英机灵聪明,再加上有那么些吃食方子,发家是早晚的事儿,正所谓救急不救穷。
陆云蓁道:“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只可惜今儿有事,不然一定得去看看。”
崔如英没问啥事儿,陆云蓁也没说,今儿学堂没上课,楚玉珠得知崔如英请假,也请了假。
不过往日都是说不来就不来,能请个假已然算是不错了。
趁着黄先生没上课,上午陆云蓁去黄家登门拜访,送了礼物,托黄先生帮忙给崔如英改名字。
本来黄先生还推拒了,说名字是长辈起的,他起个小字尚可,但改名字实在不妥。
陆云蓁就把前因后果说清楚,许娘子夫妇没读过什么书,家里孩子就按着顺序叫的。
崔家有崔大郎,李家也有李大郎,王家还有王大郎王三丫,这样的名字和父母期许并无关系。
倒不是说不好,只是何必要叫一辈子这样的名字。
崔如英读书好,改个名字也无不可,况且如英二字是寓意好,并非胡乱改的。黄先生亦是长辈,况且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既为师长,改个名字也无不可。
陆云蓁劝了许久,黄先生可算答应下这事儿。
估计得等明日,陆云蓁现在就不说了,明儿就知道了。
崔如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做吃食生意,不仅忙还乱,而且铺子里卖得吃食,都是三娘子吃过的,我在呢,三娘子不必特意过去。”
陆云蓁不和崔如英客气,“那倒也是。行了,你这也累了一日了,早点回去歇歇吧。若是用热水洗澡就和秋月说,这边有小厨房,也方便。”
崔如英:“多谢三娘子!”
今儿崔如英回来得稍早,还未到辰时许娘子和田娘子轮换的时候。
这一日的确是累,回屋睡了一小觉,等许娘子她才醒。
天知道许娘子这一日多盼着快点儿到下午,铺子开业可是大事,她去不成,自然盼着早点回来好问问女儿开业顺不顺利,人多不多,赚没赚钱。
家里这些日子赚的钱几乎全投进铺子里了,若是亏了可怎么好。
只不过,许娘子回来的时候崔如英正睡着,她也不忍心把女儿叫起来,坐立不安地等了会儿,直到崔如英揉揉眼睛醒过来。
外头天色昏暗,许娘子坐在桌旁,烛火摇曳,映衬着许娘子神色温柔。
崔如英喊了声娘,见许娘子把她腿放到自己怀里,轻轻捏了捏,“啥时候回来的,今儿累够呛吧。”
第四十九章 赐名
崔如英揉揉眼睛,“娘,啥时辰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许娘子道:“都戌时三刻了,我戌时回来的,看你睡着就没喊。”
若不是累极了,哪里会她进来还都不知道,许娘子有些心疼,也没顾得问生意好不好。
崔如英站了一天又走回侯府,腿早就酸了,让许娘子捏捏倒是好受。崔如英往许娘子怀里扎了扎,“今儿可累了,铺子忙活一整天,不过想着明儿一早还得上课,太晚回来就熬不住了,晚上就没留下帮忙。娘你再给我捏捏,我胳膊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