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这一天,许娘子就拿了八两银子的赏钱,还有一支银钗子,等到晚上跟田娘子轮换的时候,陆云蓁还让车夫送她回去。
本来许娘子一直推脱说不用,但陆云蓁说,“这大过年的,早点儿回去早点团聚,明儿一早我让车夫去接,也省着耽误照顾璋哥儿。”
陆云蓁今儿不用车,田娘子她也差人接了,并非看在崔如英的面子上,只要做事儿尽心,她愿意在小事上头照顾着些。
送到家后,许娘子给车夫了半两银子,大过年的也辛苦他跑一趟。
崔大山不住去巷口迎,这回可算是等到了。
一进家门,崔大山就放了一挂鞭炮,又在院子里放烟花。
火树银花,声音直震耳朵,今儿许娘子还在侯府看了烟火,比崔家的大也好看,不过她还是觉得在家里看得好。
四郎五郎在身边抚掌叫好,六丫目不转睛地看着,张着嘴直笑。
放完一群人围着许娘子拜年,许娘子给了一人一个红封。
她比崔大山大方点,一个红封里放了二十个铜板,家里六个孩子,也得一钱银子呢。
崔如英数着压岁钱,这个往年可没有,她不缺钱,所以这钱她也不打算花,就压在枕头底下,这也是爹娘的期许祝福。
崔大山笑着看着许娘子,那么高的人块头也大,这会儿竟一脸柔情。
一家人在院子站着,柔情也得进屋呀,崔如英道:“行了行了,这回娘回来了,可以吃饭了吧,我都饿啦!”
崔大山挠了挠头,“快吃饭吃饭,娘子,我做了一桌菜。”
今儿的年夜饭是和许娘子成亲以来吃得最好的,哪怕许娘子刚做奶娘那会儿,家里孩子少,日子也不错,可依旧比不过现在。
崔大山去端菜了,崔如英也去帮忙了,院子里的雪早已被四郎五郎扫干净,冒着热气的菜一出屋,那白气更明显。
天黑着,雪光好似碎银子。
饭菜摆上桌,每间屋子都点了油灯,过年就得亮堂,桌上的饭菜被光一照,看着是色香味俱全。
炖的肘子烧的排骨,栗子炖鸡和炸鸡块,腊肉蒸菜干泛着莹润的光,一整条红烧鱼象征来年年年有余,还有单给许娘子做的蒸蛋和炖鸡。
知道许娘子不能吃太咸和油腻的,崔大山就做了这个,也就放了一点盐。
他擦了擦手,“都饿了吧,快吃饭吃饭,都多吃点儿啊。”
当爹的不会说啥好听的话,就知道让孩子多吃。
崔如英把酒给崔大山满上,“爹也多吃点儿,忙活两天了。”
许娘子笑了笑,柔声说道:“你们快吃,今儿还得守岁呢,别吃不饱一会儿又饿了。”
她就在一旁吃蒸蛋和鸡汤,然后喂六丫吃饭。
外面烟花一朵一朵的,崔如英吃完饭,就坐等子时了,过了年她就八岁了,她盼着明年早点儿来。
只不过守岁是个熬人的活儿,哪怕下午睡过了,到了平日睡觉的时辰,依旧觉得困。
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不知打了几个哈欠,许娘子让她回屋睡会儿,到了时辰再喊她。
崔如英摇摇头,“也就这一日,娘你去睡会儿吧,明儿白日还得回侯府呢。”
许娘子摇摇头,“你都说了就这一日,我看着你妹妹去。”
对许娘子来说,过年这会儿是为数不多的能回家的日子,她思念孩子,怎么舍得睡。
崔如英没再劝,回屋坐了会儿。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响亮的放鞭炮烟花声,崔如英出去看,她家也放了,屋外闻到浓烈的硝石味儿,这是真的到新年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今儿黄先生教的是这首,崔如英后面觉得这句很有韵味,尤其一想今年好像才过完年,可眼见又入秋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就好像呀手抓起一把沙子,可稍不注意,沙子就悄然就从指缝间悄然流走。
日子是过得飞快,偏偏还浑然不觉,的确合这首诗的意境。
黄先生:“上课有好些日子了,你们要勤奋刻苦。既然能读书,就不要想着自己不需要考取功名心生懈怠,反而要因为身为女子,更加刻苦,奋发上进。”
一个上午黄先生讲了三首诗,临近下课,他留了今儿的作业,“今日讲的三首诗,每篇抄写一遍。”
都是七言绝句,算起来得写两篇大字。
长大一岁,作业自然要多一点,崔如英觉得多一点也正常,总不能还跟原来一样。
她这半年多都写了好几本字帖了,不学琴棋书画,崔如英就只练字,黄先生都说她的字进益了许多,有几分风骨。
但不能骄傲自满,要更加勤学苦练。
这些话崔如英都记在了心里。
等黄先生走了,崔如英依旧在书案前把作业写完。
楚玉珠楚玉娴也是如此,安安静静的,都长了一岁,自是懂事许多,楚玉娴还是没回长房,就由钱氏带在身边教养。
倒是可以见得言传身教有多重要,大半年的功夫,楚玉娴的性子又变了不少,乖巧可爱,脑子里也没那些坏主意了。看着天真烂漫,眼神清澈澄静。
楚玉珠和从前差不多,机灵可爱。
崔如英这大半年来同她的关系更亲近了,也会带着楚玉娴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