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大字,崔如英留了两张平铺在桌上等字阴干,楚玉娴被禁足,也不用担心字会丢,放学堂里先生就能看见她的作业。
一个上午肚子也饿了,崔如英回到厢房,刚放下书袋没一会儿秋月就来送了午饭。
田娘子还睡着,崔如英放轻动作打开饭盒,一阵香味飘了出来。
一个米白色的汤盅,里面汤汁金黄浓稠,崔如英拿勺子捞了捞,有贝柱、火腿和鸽子,再捞,竟然是鲍鱼鱼肚这些。
佛跳墙?
看了汤盅,崔如英又看别的菜,摆盘儿精致又好看,还是稀奇的山珍海味,不像平日里吃的。
莫不是府上大厨房做的?
明儿满月礼大宴宾客,大厨房肯定早早就准备宴席菜品,不可能明儿一早现做,估计是在试菜,然后挑好的送来燕归堂,想来她跟着沾光,也吃上了。
饭菜好吃,和平日的小炒并不一样。
佛跳墙鲜美浓稠,清蒸的海鱼只有鲜甜,连小刺都没有。一盘炙菌菇吃着不比肉差,还有一道,崔如英也没尝出是什么肉,但是很好吃。
吃过饭后她难得睡了一觉,自从定下铺子后,上午课她下午回家,回家自然睡不成,还两处来回跑。今儿这一觉,她睡得极其舒服。
醒来后看书,把《千字文》背熟,楚玉珠是学过这些的,崔如英学得也快,她倒希望这一个月能再学快点儿。
楚玉娴母女这一个月不可能只思过,别的什么都不做,不能出门,只能在功课上下功夫。
崔如英不想落下,许娘子回来之后崔如英还看了会儿书呢,窗外圆月高悬,等月亮落下,又是新的一日。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上云层洁白如雪,眼见是个极好的日子。
陆云蓁终于出了月子,今儿细心梳妆打扮,红色的衣裳映衬着脸面若桃花,衣裳首饰都是新的,手腕上一对水色极好的翡翠镯子亦是新做的。
楚庚元还没回来,但陆云蓁身边围着一群丫鬟,璋哥儿由许娘子抱着,穿着红色的小衣裳,上头绣着虎头,还戴着虎头帽,看着甚是可爱。
一到正厅就有不少人跟陆云蓁说话,钱夫人也站在陆云蓁身侧,孙惠茹在一旁只管帮忙打点。
今日来的宾客比洗三那日还多,陆云蓁带崔如英见了见娘家人,然后崔如英就跟着二房一块儿入席了。
她旁边坐着楚玉珠,楚玉珠小声对她道:“今儿饭菜可好了,平常难见到,你一会儿可得多吃点儿。”
崔如英还挺好奇今儿都有啥菜的,宴请宾客肯定不是寻常吃的东西,果然有佛跳墙,还有各种山珍海味。
大房母女不在,满月宴也顺利,吃过饭后,陆云蓁还得送宾客,崔如英就先回燕归堂了。
人太多,好些她都不认识,不想乱走冲撞贵人,就回屋收拾了回家要带的东西。
才收拾了一会儿,锦月又来屋里。
锦月道:“夫人吩咐,燕归堂上下照顾三娘子和小公子有功,每人赏二两银子,崔小娘子也沾沾喜气。”
锦月把一个荷包给了田娘子,里面份量比二两重。小公子都是奶娘照顾,多的是陆云蓁的心意。
给崔如英的也是荷包,里面一个二两的元宝。
崔如英道了声谢,“劳锦月姐姐替我谢过三娘子,我也没做什么,当真是受之有愧,可喜气又想接着。”
田娘子或许不知,但锦月知道,崔如英时常往小厨房跑,也帮了不少忙。再说崔小娘子不是小气的人,小公子出生时夫人赏的喜钱,后头洗三又添盆了。
而且就今日来说,宾客都见了大房没来人,不可能不多想。
锦月道:“都沾沾喜气,崔小娘子不必客气。”
等锦月走后,崔如英回到屏风后头看了看银子,元宝圆滚滚的,看着就憨态可掬。
加上许娘子给的,她现在有二两五钱银子了,铜板五十五个,因为相较之下太少,那些都是零花,这二两五钱才是存的银子。
另一头田娘子也打开荷包看了看,今儿白天她休息,也不用去正院帮忙,算起来是啥都没干就拿了银子。
荷包里头差不多五两银子,银元宝喜人得很。如果真跟丫鬟们拿同样的赏钱,田娘子心里还不太痛快,好在是多的。不枉她尽心,给的赏钱多,日后只会更尽心做事儿。
田娘子可不管许娘子的女儿有没有,给她的没少就行了。
没了别的事儿,崔如英打算一会儿回家。
这回没什么点心,崔如英就把二娘子送她绢花带回去了,她想给二丫两支,二丫最喜欢这个,多了崔如英一个人也戴不过来。
又收拾了一件换洗的衣裳,还有自己的杯子,全装在包裹里。
走之前得跟李嬷嬷说一声,顺便说她请假的事儿。
不过李嬷嬷不在,只有锦月在,锦月道:“嬷嬷这会儿估计陪着三娘子在前头迎宾送客呢,不然崔小娘子等一会儿?”
崔如英道:“不是什么大事,劳烦锦月姐姐到时跟李嬷嬷说声,我下午就回家了,十九那日家里铺子开业,我得回去帮忙。我已和先生请了假,估计得十九傍晚才能回来。”
锦月笑着道:“是喜事儿,回头我就告诉嬷嬷。”
崔如英笑了笑:“姐姐们若有空可以去捧捧场,不说别的包子管够。就在城东枫林街,铺子叫崔记包子。”
锦月温温柔柔笑道:“那好,你回去也慢些。”
崔如英点点头,回屋背上包裹就回家了,因为宴席结束得晚,再加上路上耽搁了时间,到家的时候大郎和二丫已经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