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相信以周远洄那种做派,能放到身边的必然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若他连这些人都不能依靠,那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入夜后,大夫又替周远洄行了一次针。
喻君酌在一旁看着,见大夫脸上冷汗涔涔,一颗心跟着紧了又紧。
时隔一日,周远洄脉象更乱了几分,但他们还是只能等。
直到次日清晨,刘管家匆忙跑来,说东洲人回来了。
喻君酌大喜,没想到东洲人竟真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他匆匆去了前院,便见将军府的护卫押着几个东洲人正候在那里。
当场除了上次放走的那个文臣外,还有个看着不足十岁的小男孩。
“解药呢?”喻君酌问。
“王妃殿下恕罪,淮王所中之毒名为忘川,是东洲最无解的三种毒之一,没有解药。”那文臣说这话时几乎不敢抬头,他知道自己带来的不是个好消息:“陛下震怒,下令要彻查此事,给大渝一个交代,待揪出所有相关的人以后,定会处以极刑。”
“所以,解药呢?”喻君酌又问。
“名为忘川的毒,没有解药。”
忘川……
光是这个名字已经让喻君酌心沉到了谷底。
但他还是不愿相信:“你们连自己的皇子也不要了?”
“陛下痛惜五殿下,但此番淮王殿下也中了忘川,因此东洲不会追究五殿下的事情。”那文臣看了一眼身边的那个男孩:“陛下依旧坚持和大渝和谈,所以另派六殿下前来大渝接替五殿下为质。”
喻君酌看着地上跪着的男孩,气极反笑。
若东洲人只说没有解药,他或许还能心存一丝希望,当成对方推脱的借口。然而东洲误以为上官靖真的中了毒,竟然又派了新的质子。
这说明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和谈,同时也说明他们应该是真的没有解药。
刺客自己都死于当场,怎么会给刀下的人留出生机呢?喻君酌早该想到这些,只是他不愿意相信,总盼着事情不会走到最坏的那一步。
可是,没有解药,周远洄怎么办?
喻君酌只觉脑袋嗡嗡作响,脚下也跟踩了棉花似的。
“王妃!”刘管家扶住他,似是在说什么,但喻君酌耳鸣得厉害,一个字也听不清。
喻君酌看向将军府门口的方向,隐约有几个人影正匆匆朝这边走,但他视线恍恍惚惚,看不出来人的模样,只感觉他们似乎走得很着急。
“王妃,太医来了!”刘管家喜极而泣。
“嗯?”喻君酌感觉自己似在发白日梦。
淮郡距京城路途遥远,送信的护卫哪怕马不停蹄日夜赶路,这会儿只怕都未必能到京城。
“王妃!”
“王妃……”
刘管家和谭砚邦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但喻君酌还在恍惚。这时,他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走到了他身边,对方不知从哪儿取出一根银针,在他指尖上扎了一下。
鲜红的血珠冒出,痛意传来,喻君酌总算回过了神。
“这是太医院的副院判,蒋太医!”谭砚邦道。
说话间,蒋太医已经被刘管家引着去了后院,喻君酌来不及多问,匆匆跟了过去。
屋内,蒋太医刚给周远洄号过脉,见喻君酌进来忙行礼。
“王妃这两日思虑过重,也未曾好好休息……”
“劳烦太医先替王爷诊治。”喻君酌打断道。
“好,那支袖箭下官已经看过……”
“太医不必费心朝我解释,你只管定夺,凡事以保住王爷性命为先。”
蒋太医闻言终于没再废话,简单朝大夫问了问用药的情况,便写了张方子,又叮嘱了该如何煎药。随后,他取出针包,将银针摆在了榻边。
“下官需要半个时辰,劳烦诸位退避,只留这为大夫辅助便可。”蒋太医开口。
众人闻言不约而同退到了外头,生怕影响了蒋太医发挥。
许是这蒋大夫语气太笃定,喻君酌竟从他的话里硬生生扒拉出了几分希望。
“我不是在做梦吧?”喻君酌坐在廊下,看着指尖上的针孔,问道:“京城离淮郡这么远,你派去的人是怎么把人接回来的?”
谭砚邦道:“王妃可还记得先前因为吃了太多海蛎子流鼻血一事?”
“自然……不会忘。”那是他和周远洄第一次“圆房”的日子,虽然是在马车上。
“当时祁掌柜让祁丰送了大夫过来,说是替王妃调身子。但那个大夫并未诊出王妃心中曾有郁气,王爷担心他医术不精,就给陛下去了条子,让陛下调拨一个医术好的太医来淮郡。”谭砚邦道:“先前王爷毒发,属下太慌了,竟是全然不记得此事了。”
周远洄找皇帝要太医是许久前的事,太医原本就快到淮郡了。没想到昨日正好被去京城送信的护卫遇到,立刻被带回了将军府。
“这回王爷肯定是有救了。”谭砚邦道。
“嗯。”喻君酌点了点头,眼眶又泛起了红意。
没想到赶来救周远洄性命的太医,竟是为他请的。
第42章 吓到你了?
喻君酌从来都没觉得自己需要调养, 也从未想过会有人将他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更何况是周远洄?
淮王殿下是个武人,且常年在军中, 怎会有如此细腻的心思?
“王爷在军中待你们都这么好吗?”喻君酌问。
“王爷待我们?”谭砚邦想了想:“如果在战场上快死了,王爷会救人的。”
只要人不死, 王爷才懒得关心他们呢。
谭砚邦很敏锐地觉察到了喻君酌的重点,又解释道:“王爷只对王妃格外关注一些,平日里王妃吃什么喝什么, 王爷都会过问。先前王妃每次生病, 王爷也都紧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