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红楼同人)[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340)

不过这位阿山显然是比贾政能干多了。

因为他很快就从户部员外郎混到了翰林院侍讲,然后连连晋升,七次之后升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又过了三年,就升职到了左都御史的位子。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九年前,康师傅亲征噶尔丹的时候,阿山也是一起参加了。

因为这个功绩,他得了一个礼部侍郎的职务,第二年还挂上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头衔。

这么一份儿光鲜亮丽的履历,任谁看都是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也会因为这种堪称坐了火箭一样的升迁速度而对他的业务能力心存敬仰——这得多牛皮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到这种程度呀?

阿山大人肯定是个大牛。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觉得,而康师傅本人,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从他疯狂地给阿山升官儿就能够看的出来。

不得不说,阿山别的方面都有限,但是这奉承康师傅的方面儿,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程度了。

他会抓住所有能够见到康师傅的场合,跑来康师傅面前疯狂刷存在感。

就比如这次南巡,明明康师傅这才从京城出发没多长时间,才到山西地界儿,他就巴巴地跑来了。

而且还不是他一个人跑来了。他还把从江南到山西这一条南巡线路上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给带来了。

其实第一波儿已经来了几个人了。

李光地就不说了,他原本就是直隶巡抚,离着京城最近,当然也就第一个跑来接驾了。

不但要接驾,还得伴驾走一截儿。

至于公务,那不是有其他幕僚和手下们帮着料理吗?

还是陪着万岁爷南巡这事儿更加重要。

这基本上是所有出巡经过地区官员们共同的心声,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不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原本是一年一度的刷存在感、拿好处大会,居然会演变成一场大清算。

第一个跑出来接驾的李光地倒牌子了,现在已经“病倒”,但却也没有被送回直隶巡抚府上——开啥玩笑,这都有贪污的嫌疑了,肯定是要查过了再说了。

第二波儿来的就是山东巡抚赵世显还有河道总督张鹏翮了。张总督倒是没有啥好说的,老爷子还在那里痴迷怎么修水利,怎么能够再从莫郁那儿套出来更多关于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知识呢。

而赵世显,因为莫郁直接通过吐槽把他的贪腐老底儿都掀了,少不得被林如海和十三阿哥给控制起来,等候案件查明了之后,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

既然莫郁都“出手”了,负责审理案子的又是林如海,那结果肯定也就毫无悬念了。

从直隶到山西中间这小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什么新的八卦,康师傅原本想着这次能暂时松口气,过点儿正常的南巡生活来着。

毕竟,原本大家都是轻松愉快地出来巡视、巡查,万万没想到这次莫郁的兴致极好,居然没事儿就要吐槽一下前来拜见请安的大臣们,真是让人痛苦万分却又欲罢不能。

痛苦的是,自从出了这个事儿之后,几乎所有的大臣们在面圣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下一个被吐槽的就是自己。

在康师傅的这个时期,完全清白无暇的官员可以说是极少数。主要原因之前莫郁也都已经根据系统零零六透露过的那些信息归纳出来了。

那就是康师傅这个时候开始实行“仁政”,觉得这些官员们贪污一点儿钱,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大约就是觉得自己治理了这么几十年了,已经都把天下给搞成了盛世了,那自然就得躺着享受一下了。

既然他自己都要躺下享受了,那让官员们也跟着喝点儿汤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

毕竟他们的俸禄也不高,比如山东巡抚赵世显那么一个正二品的大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十两银子,可以想象,他只拿着这么点儿银子要怎么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还别说这事儿离谱,因为康师傅他好像真的是这么想的。

如果不是的话,怎么处置一两个贪官儿他就这么难受呢?

那必须是觉得这些人罪不至此,才会心生怜悯的。

同情贪官,那就是在鱼肉百姓——他们的钱那都是哪里来的?

还不是都是到处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吗?

康师傅,真是糊涂啊。

每每想到这些,莫郁就气不打一处来,很想学着古人那种“冒死直谏”的方式,跟康师傅进谏一下子。

但是想到自家的那几位亲人,他还是默默忍住了。

这可是康师傅,任何试图教他做事的人,都没有啥好下场……他可不想因为这个把一家人的性命都给交代了。

他自己的小命儿也就算了,林如海他们一家三口的命要是被他给连累了,那可就不好了。

莫郁默默按下了想要“名留青史”的冲动,改为在合适的时候给他爹提供贪官们的名单和他们的罪证。

这两年看效果居然还挺不错的,值得继续推广和坚持。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缺陷,因为康师傅还是不一定会相信他们。

就,有那么一种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儿。

就是那么一句典型的“不要你觉得,就要我觉得”。

据系统零零六提供的史料八卦记载,康师傅对好几个贪官都是真爱。

如果是他的真爱们的话,哪怕其他的官员们查出来贪污受贿或者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罪证再“铁证如山”,康师傅也会选择性地眼瞎耳聋,非常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