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红楼同人)[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374)

对此,太子胤礽表示,他很有经验……

所以,众人在惊叹他们家万岁爷居然转了性,对待一个臣子的儿子如此宽容、溺爱——说实话,这都要赶上太子小时候的待遇了,不由得人不心惊。

但是同时也有人暗暗担忧,这万岁爷不会也像对待太子那样对待这位小林大人吧?

不好说。

希望不会吧。

在众人的忐忑之中,康师傅收下了陈鹏年的弹劾奏折,之后果然又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包括赵世昌、阿山在内的诸多涉案官员。

一时间,南巡沿途的官员们人人自危、俱都吓破了胆子、夹起尾巴做人。

这个时候,张鹏翮、林如海等人又开始劝谏康师傅,不能一味严惩,也该刚柔并济、体现一下圣恩浩荡。

对此,康师傅也从善如流,反正他本来就是心软那一挂的,这种建议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于是接下来的南巡之旅也就十分顺利了。

莫郁跟林如海忙活完了这几天的伴驾差事,又借着康师傅返程路过姑苏的时候把封氏和甄英莲母女接着,一起北上回京。

没想到刚一进京,就遇到了一件一言难尽的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大家,再次晚归,呜呜呜,等下精修。捂脸爬走。

第160章 冤孽

且说莫郁跟着林如海带着封氏和甄英莲母女回京,原本是要直接回到林家宅子的。

未料到刚拐到他们家门口的那条街道上,就遇到有人当街拦路。

莫郁本来在马车上昏昏欲睡,这猛然一个急刹,倒是把他给弄得一下就清醒了。

林如海早已经命人前去查看,原来却是个熟人。

那许久未见的薛蟠不知道什么时候跑来他们家门口儿来闹事了。

说是闹事儿,也不准确,其实他自己是觉得有正经差事的。

他现在已经改名叫贾磐。

是宁国府的现任老太爷贾敬亲自帮他改的。

上次这小子被薛家扫地出门的现场,莫郁跟林如海等人都在,真是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薛家果然不愧是薛家,“真假少爷”这种事儿都能在亲戚家里闹腾起来——都还不是本家亲戚,而是自家媳妇儿的婆家……

就冲着拐了这么两道弯儿的关系,也不该这么闹腾。

不过想到这孩子的身世,却又觉得好像这么闹腾也情有可原——谁叫四大家族联姻已久,哪怕不联姻,也能七拐八拐地产生点儿联系呢。

果然不管什么时候都感觉,薛家的假少爷居然会是贾家的私生子这种事儿,实在是太过于炸裂,属于是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程度……

薛蟠既然不是薛家的儿子,那就不能再姓薛了。

而在贾家的话,他的这一辈儿原本应该是取王字边儿的名字,比如贾珍、贾琏、贾珠等。

但是吧,薛蟠他又不是贾家正儿八经的子弟,乃是个不明来路的私生子,这就不好给他一个王字边儿的名字了。

别说贾珍等人觉得膈应,便就是贾敬自己也不可能带头搞自家人的心态。

好在这位敬大老爷是个妙人儿——字面意义上的那种。

人家好歹也是正经科举出身,不是如贾赦、贾政这俩堂兄弟那样的人渣败家子或者寻常庸人。

所以说在文化素养方面还是很有保证的。

既然不能叫“玉”那就干脆叫个石头吧(?),就,意外地脑筋很是灵活的一个老爷子的感觉。

偏巧有个字儿就很满足现下这个情形——“磐”,既跟他原来的那个“蟠”字儿同音,又暗含了石头的意思。

玉石、玉石,玉也不是石头吗?

而且这个“磐”字儿,还有大而坚固的意思,做人名儿的话,还有着挺吉利的寓意呢,真是太合适了。

贾敬十分满意自己的这个急中生智,便也就把这个喜悦分享给了所有人。

可惜,他倒是满意了,别人对此却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甚至觉得非常尴尬。

首先,这薛蟠,哦,现在叫贾磐了,原是薛家的嫡子,就算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在金陵的时候也算是在上流圈子里头混过的。

虽然后来闹出来什么真假嫡子的事儿,让他由薛家的嫡子变成了贾家的旁支私生子,但也搁不住他的那个主要配角光环的力量……大概就是那种想要无视很难,但是要说是要真心交好,也绝对不能够的那种。

为啥不能无视呢?

除开他那个炸裂的身份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每当大家觉得这小子从此应该查无此人,从他们眼前消失的时候,他一定会跳出来,给大家一个“惊喜”。

这还是后来莫郁渐渐参悟出来的。

想想这个逻辑也是很好理解的,这薛大傻子其实是原著里头非常重要的配角。

可以说,他的形象和人生发展轨迹,正好是四大家族走向衰落到彻底完蛋的真实写照。

四大家族鼎盛时期那是何等地风光,可以说是在整个金陵省横着走。

连一个普通的知府衙门的门子都能随时从身上搞出来一张给四大家族歌功颂德的“护身符”来。

什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龙王来找金陵王”啦,“丰年好大雪”,“阿房宫都装不下一个史”※啦。

总之,寥寥数语就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金陵城四大家族泼天的权势和富贵。

薛家就是那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啦,跟其他三家的暗含权势的气派相比,薛家主打一个有钱。

毕竟是皇商嘛,有钱是很正常的。

但是只是有钱,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是处就不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