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是好歹他们中间总算出现了一个让康师傅稍微满意一点儿的人。
这个人当然就是四大爷了。
其实四大爷这个事儿,莫郁虽然之前没有跟康师傅透露过,但是他在心里头已经默默念叨了好多遍了。
可怜康师傅和四大爷,几乎每一次跟莫郁见面,就是一次公开处刑。
到了后来四阿哥开始找理由不参加南书房奏报,这可不是个好现象,感觉他的前途是大大的不好了。
接着康师傅也觉得不对,便也就“重重拿起”“轻轻放下”,训斥了一番四阿哥,把他弄到四贝勒府里头禁足了一段时间,然后寻了个借口又给他放了出来。
接着就只剩下三阿哥了。
其实现在康师傅的心中,三阿哥和四大爷也是差不多的。
虽然四阿哥是“天选”的下一任皇帝,但是三阿哥这种温文尔雅的类型,其实反倒更加是个加分项。
康师傅也一度觉得三阿哥好,甚至还经常跑到三阿哥府里去听他讲解四书五经,还有就是给康师傅讲述各种编书趣闻啦,进而又开始说起一些乡野趣事。
这些乡野趣事都是三阿哥豢养的那些门客们从各处搜集来的。
很多都是十分新奇的脑洞,康师傅听得是津津有味,实在是非常完美的天伦之乐了。
三阿哥靠着打造文化人的人设赢得了康师傅暂时性的看好,奈何没有过多久,三阿哥就翻车了。
这一次主要还是赈灾粮款的事儿,三阿哥到底也没有能够逃脱贪腐的诱惑。
听说除了真正忠君之人,贪污腐败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原本应该是“法不责众”的,但是在康师傅那里,这就是原罪,就是完全不可饶恕的。
加上有林如海这种好用的能吏,康师傅更是精神百倍,于是最近两年每天都在打打打,但是最近这股子风气已经变了。
主要还是怪康师傅,稍微动作大点了就又开始心软了,重新搞什么仁政,搞得现在这贪官果然还是怎么“杀”都没有办法根除,随时随地死灰复燃。
三阿哥飘了之后,之前的那些贪腐的证据就渐渐被有心人捅到了康师傅那里去了。
现在这个事儿就非常尴尬了。
康师傅果然又大发雷霆,重重处置了三阿哥。
听说已经把他关到武英殿继续编书去了。
三阿哥倒牌子了,按照序齿也轮到四大爷了,但是这个事儿就这么巧,钦天监这会儿来报道,说“近日不宜大动”,硬生生用这么无稽的理由按下了康师傅这次废立太子的举动。
作者有话要说:
老规矩呜呜呜,还有最后两天放假。
第170章 莫慌
原本康师傅并不至于这么迷信。
但是这个钦天监的人非常懂,用一句话打动了康师傅。
“太子废立事关国本,万岁爷万万不可轻举妄动,退一万步说,您也得想想先皇后娘娘不是?”
好家伙,一提先皇后赫舍里氏,康师傅果然又哑火了。
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赫舍里皇后是康师傅心中永恒的白月光。
月光所致,什么事儿都不算事儿。
毕竟太子可是先皇后唯一的血脉啊。
于是这个事儿就这么搁置了。
众位阿哥,特别是太子不由得松了口气。有好事儿的就开始猜测,四阿哥是不急了。
于是四贝勒府就开始有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来看热闹。
当然他们是什么热闹都看不出来的。
因为四大爷毕竟是四大爷,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着急不着急什么的,只要教你看出来,就算他输。
不过看不出来,不代表不存在。
要说四大爷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有一点是其他阿哥们所不能比的,那就是他非常能够沉得住气。
简单点儿来说就是能忍。
这大概是跟他的童年经历有关系。
德妃生他的时候还不是妃位,只是个嫔,又是包衣出身,根本就没有资格抚养皇子。
所以四大爷是在皇贵妃佟佳氏那里养着的。
虽然养母风评并不差,应当也没有什么虐待儿童的事情发生,但是毕竟还是寄人篱下,总归不是自己亲生母亲那么样自在。
所以四大爷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善于察言观色,低调沉稳的个性。
是不是天生如此已经没办法可考,但后天环境的影响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四大爷渐渐长成了一个非常懂事、老成、呆板的“小老头儿”。
偏偏他还喜欢读书,眼睛也早就因为读书熬夜搞成近视眼了。
在那个还没有近视眼镜的年代,他因为近视眼变得愈发沉默寡言——很简单,因为看不清楚别人的脸,多说就多错。
认错人就不说会有多社死了,就算只是看错了表情,理解错了情绪,那也挺惨的。
好在他只是个生母地位不高,养母没几年又早亡的透明人,在康师傅那里的存在感原本就不高,如此一来倒也算是相安无事,也被他顺顺利利地熬到了成年。
正如前边儿说的那样,康师傅对已经成年的阿哥们又是另外一种态度。
如果说阿哥们小的时候,康师傅对他们的父爱还是有限的,毕竟孩子随时都可能夭折,那么早就投入那么多感情很有可能把自己搞得很受伤。
这种事儿在康师傅身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他都已经麻木了。
不过这种麻木更多地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只不过是不想再受伤害罢了。
但是阿哥们一旦成年,那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