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364)+番外

作者: 云间刀 阅读记录

“林子懋和暄和两人生的,要是不聪明才不正常。”

“你去把朕乖孙给朕带到宫里来,然后和林子懋一起,去处理后面的事儿,朕在后面给你们兜底。”

太子弯腰拱手应是,低下的头颅,掩盖了太子唇角的弧度。

而在昭华公主这一把火添上后,小说家,名家等接连出现,在报刊,在诗社,在茶楼,斗得热火朝天。着实让不少吃瓜群众,过足了瘾。

终究是皇权时代,又有了那么多年的铺垫,宣传渠道的把控,迂腐的儒生,或者说,眼里只有利益,不愿意改变的儒生,以及那些个官员,终于还是撑不住了。

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山东有人前来告御状,状告——孔家。

状告孔家欺男霸女,状告孔家放印子钱,状告孔家强买强卖,状告孔家随意生杀……

状告孔家,曾侵吞数次灾银……

孔家在山东的地位,实际的影响力,不比皇帝低,毕竟天高皇帝远,而他孔家,是地头蛇,还是盘踞千年的地头蛇。

哪怕是王朝落败,哪怕是外族入侵,他们啊,滑跪得快得很,以至于现在,其实到底是不是孔夫子的后人,还真不好说。

至于南孔北孔,如今早就是北孔的天下了。

但现在,群情激愤。

“这样的孔家,还要意思打着孔夫子的名号,教导圣人之言,我呸!恶心!”

“孔夫子还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呢!现在的孔家,干孔夫子何事?!”

“孔家,衍圣公,简直是侮辱孔夫子!”

“如今儒家的风气,就是被他们给带坏的!”

“听说了吗?当初晋商叛国,朝堂中设计的贪官老爷们,不少都是儒家的!”

“……”

这些话,哪里像是平常百姓能说出来的?多少带了些私人恩怨。

有多少是朝廷的水军,有多少,是浑水摸鱼,趁机报复的其他学说,已经分不清了。

但是儒家名声的败落,已成定局,且锅,顺理成章,给了孔家自己。

儒家不会一蹶不振,毕竟儒家这么多年的传承,底子早就比别人更深厚了。

尤其是,现在的儒家,程朱理学,再如何固化,再如何不好,放在当下,也依旧有人能学得很好,依旧能比其他学说,出来更多的有才之人。

但,儒家一家独大,一言堂的日子,是再也不会有了。

一场科举,昭示了对儒家的屠刀已经挥起,现在,也终于落下。

科举依旧是四书五经为主,但后面,会不会改变,他们,这些传统的儒家门人,能不能正确认识到,儒家需要与时俱进,这,才是现在的儒家,所需要考虑的。

一枝独秀,哪里比得过百花齐放?

竞争,是必须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周五了呜呜呜!这个周末争取加班加点,把结局搞出来,然后隔一周结算时间,大概就能发布福利番外了!

第162章 一门双骄谱新章

当今趁势取消了衍圣公的世袭爵位。没有任何帝王,会高兴于,有另外世家的话语权大过自己。

孔家,这个最久远的世家之一,就此栽了跟头,尤其是,刑部和大理寺的某些个大佬,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踩着孔家立起了法家的权威与公正!

当今深知打一个棍子给一个甜枣。

衍圣公没了,但是当今让人修筑了孔庙,并遣官员前去祭拜了孔孟圣贤,言语之中,都是圣贤是圣贤,岂能被宵小之徒,无良后人,给污了清誉?

儒生们喜极而泣,陛下没有因此厌恶孔孟之道,厌恶儒生就好。

然后剩下的孔家后人,以及如今程朱理学的儒家代表,都明白陛下这仅仅是在安抚,尤其是在今年的科举考完后。

今年的题目,四书五经?考了。可同样还考了荀子的观点,考了公羊学说的观点,考了……

他们,必须要思变了啊……

当初在汉朝,儒家能独占鳌头,不就是改良儒学,让其成为了适合汉朝国情,适合武帝需要的“学说”吗?

怎么现在,就不能改了呢?

他们这时候才恍然道,以前是学说服务于皇权,服务过朝堂国情,但是随着儒家学说的越来越繁盛,他们早就忘了为人臣子的本分,已经习惯了,朝堂,国家的观念,来契合他们儒生的观念,儒生的注解。

若非此次北孔被杀了个人头滚滚,若非这次,其他学说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给了他们遗忘千年的紧迫感,他们尤自沉浸在自得中,无法清醒。

“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孟之道,早已融入学子心中,而这样的道理,也适合于对于百姓良善观念的塑造,孔孟之道,再适合启蒙不过。”当今悠悠感慨道。

可算是,讲儒家这座大山,给移开了啊。

此后的朝堂,终有一天,会是真正有事干能力的,官员的朝堂。

朝堂,不能是一个学派的一言堂。

看着又一茬新人进士,看着生机勃勃,充满了干劲,而不是一潭死水的朝堂,当今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太子可真幸运啊,有他这么个父皇,当今心想。

当今终究是老了。

承庆二十七年,太子十七岁,意气风发的年岁,皇帝驾崩,举国同悲。

没有任何意外的,太子登基而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先皇的丧礼与守孝。

这对天家父子,分隔在了最合适的时机。

他们在彼此心中的情感,还未因为权势和年龄,而被消磨殆尽。

臣子建议新帝以日易月,新帝下旨,民间以日易月,不误农时,不误生产,不误民生,而他自己,则守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