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重生红楼之富贵闲人(172)

作者: Merrio 阅读记录

那女娃不哭不闹,在一众嘈杂纷乱中显得格外瞩目,张泰昌有要事在身,本想着将女娃托付给贾家,自己和徐潜继续上路。但那女娃竟开了口,说明了自己的姓名。

许是之前遭罪太多,这女娃不敢说出自己的来处,见恩人相救,便生了胆气,开口道出了自己的姓名,甚至连自己的家都有模糊印象。

听到“甄”姓,张泰昌神色一动,莫非是金陵甄家,但女娃后又说道,家住姑苏,便知道自己猜错了,既然知道来处,便好办了,他修书一封,本想托人送去,转眼看到护在英莲身前的半大少年,“学生冯渊,家住附近的十里巷,愿为恩公和英莲妹妹提供帮助。”见恩人看向自己,冯渊连忙躬身行礼,起身自荐。

“今日行此义举,也多亏了冯公子,在下有一不情之请。”张泰昌转了主意,见冯渊神色清明,又能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救人,便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冯渊听了知道是齐安伯贾赦的亲人后,赶紧应了下来,表示信他可以派人去送,毕竟贾赦曾助他和娘亲脱离苦海,摆脱宋唯那个人渣过日子。

当即带人去了府上,见过了冯夫人,冯夫人便当着张泰昌的面,将去姑苏的人派了出去,并与贾家派来的人交接,保证在孩子亲人来之前,都会好好照顾英莲。

得到冯夫人的保证,又有贾家派来的人在一旁看着,张泰昌才留信一封,让冯夫人等英莲亲人来了之后,送到京城齐安伯府上。然后他们才安心上路,和徐潜去了西岭。

至于后来如何,张泰昌信里没有交代,贾赦也就不清楚了。而张泰昌到了西岭之后,才知道马山是在贺家的地盘上失踪的。作为当地一等一的豪绅世家,皇亲国戚,贺家在西岭盘桓日久,树大根深,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若不是手上没有兵权,族里在朝堂的势力被皇帝打压,贺家不止会在西岭,必然会将相邻的金陵、姑苏等地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是现在仅仅的西岭土皇帝之实。

江南地区历来富庶发达,海贸、盐商络绎不绝,在这里,大周从前秦朝延续下来的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分早已改变,不同于北方“农”的专心务农,依田地维生,南边经济日益发达,农民不乐其生,而寻找其他出路。

这就出现了“富者趋于行商,贫者热于依庸”。行商之属的地位大幅提升,毕竟人总要吃饱穿暖,这时候,因贺家商行在江南占据大半市场的贺家地位自然尊崇。

单是西岭地界,就有不少唯利是图的人物为贺家充当眼线,所以几乎每次官方的人过来,要么被买通,同流合污,要么上下口径一致,被瞒天过海。所以,这么多年,也只能任由贺家越做越大。

第107章 一些变化

张泰昌他们在西岭与贺家斗智斗勇的时候,京城里的局势也悄然发生变化。

司徒晟的手底下不止有几个幕僚帮他谋划,他与朝臣虽然没有刻意结交,但在能嗅出局势变动的官员那里,已经有不少人准备上前“奉迎”未来的太子,乃至新一任皇帝。

这些年,颇得圣心的九皇子司徒曜被外派去了北戎建交,三皇子司徒晁虽然荣居诚亲王之位,但这几年来,碌碌无为,反而以为工部的差事没办好,被圣上训斥了几次。

只有昔日不得圣心的四皇子司徒晟,渐渐显露人前,也让人万分不敢小瞧于简亲王。只是司徒晟为人冷肃正直,可以说是铁面无私,就算有上门行贿的人,也是油盐不进。

前段时间,简亲王与圣上因为江南赋税一事起了争执,两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吵得脸色都红了。

江南之地的税收一直是司徒玺一朝的心头重病,司徒玺当年夺位不太正,其真实手段也早已掩盖在史官的记录之下,知情的人也即将老去,再没有人知道。

但毕竟从平安州起事,对于南方各地的形势的了解不如对北方,只能依托本地势力来帮助他稳定江南局势,反而给他后来的统治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现在就算想要从江南地区按时收足税收也成了难事,只是司徒玺快刀斩乱麻借着由头打压了几个大头家族,剩下的家族龟缩起来,但也守着自己的既得利益,寸步不让,成了司徒晟的心腹大患。

司徒晟锐意进取,又在江南地区巡查多年,对江南地区的情形了解很多,便大力提拔了那些不畏强权的寒门子弟,随着这些人的苦心经营,江南地区的情形已经逐渐回到大周的掌握之中了。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司徒玺退步了。他让司徒晟先缓一缓,留给那些人一些喘息的机会。正值壮年的司徒玺可以为了太子,为了自己的皇权,出手让当时的两大世家狠狠栽了个跟头,从此一蹶不振。

但现在的司徒玺心里的雄心壮志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削减,他开始退让,又念着一些莫须有的虚名,这前后矛盾明显地体现在了这位大周皇帝身上,端的令人发笑。

只是司徒晟笑不出来,他与司徒玺是明显的两种人,他能忍,也能狠,他比司徒玺更狠,对世家贵族的容忍程度也更低。因此,他在司徒玺这里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他的心腹马山也正因为被派去暗查江南地区之事而失去联系,与大周南部接壤的茜香国和南疆部落也是暗地里有自己的小心思,蠢蠢欲动,小动作不断。

麻烦越积越多,司徒晟又在皇帝那里得不到有力支持,便只能郁郁寡欢,叹息回府。但在皇帝那里碰了钉子,不代表他会给人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