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00)
“这可是你小侄女,你竟然这样说她?”
虽然刚出生的小孩儿确实有些丑,头也有些变形,乍一看,还真有几分山上猴儿的模样。
刚开春那会儿,岑嫣跟着董伯年去山里挖笋的时候,确实见过山林中飞窜的猴子,但那猴子见了他们,立马就抓着树枝荡到别处跑远,再也不见那猴子的踪影。
“现在本来就黑黑瘦瘦的,不过我阿娘说,我以前也这样,等以后她长大,必定能长得和我一般。”
吴文兰是个实心人,实在是不能违心对着黑瘦干巴的小宝宝说出违心的夸赞,就连当初这孩子刚生出来时,她大嫂都有几分嫌弃这小闺女。当时她娘就说侄儿肖舅,侄女肖姑,等到她长大时,必定又是另一番风姿。
就在这时,倚靠在床头的吴蓉娘也忍不住笑起来,因着岑嫣格外好看些,跟山里的这些妇人姑娘们有着不一样的味道,自岑嫣进来开始,就一直瞧着她。
“那正好,若是真能长得和你一般,或是沾沾你旁边那姑娘,让你侄女长得有几分像,那你侄女长大之后可就是山里的一枝花了。”
她叽里咕噜的说着洞话,岑嫣不大能听懂,吴文兰先是回了她嫂嫂的话,才同岑嫣解释。
原来这山里生孩子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家里的孩子刚出生,还不大认人,就要趁着这时候多让长得好看的人抱抱,以后孩子才能长得像那个长辈一般漂亮、聪慧、乖巧......
岑嫣长得格外秀气,一举一动都是风范,再加上她那斯文有礼的气质看着格外赏心悦目,所以她在刚进门时候就被孩子外祖将孩子送给她抱,就是想让孩子以后也能有她的几分风范。
在房间里也没待多久,岑嫣就将孩子送还到孩子外祖母手上,当手上空了之后,她才觉得手上舒服许多,再没刚才那般的紧张。
她刚才一直忧心自己会把那小闺女给摔了,抱着的手臂都十分僵硬。
跟着吴文兰出来之后,她才觉得外头的阳光是那么的明媚,空气也是那般的清新。
此时恰好到了饭店,屋子附近都摆上了折叠的木桌和长凳,每张桌子都能坐八个人,有些桌子上头还会对歌喝酒,有些小孩唱的歌似乎是她们年前编写的那部洞戏。
望着那几个小孩儿在那头唱歌,吴文兰忍不住笑道:“嫣娘,我跟你说,咱们编的洞戏,山里人都喜欢哩,自从除夕咱们在山寨里唱过洞戏之后,山里的人都喜欢跟着唱,跟着学,有些人还时常在鼓楼里表演,咱们寨子里的鼓楼比以往都还要热闹几分。”
说着,吴文兰拉着岑嫣坐到旁边一个摆好的桌子旁,那头的人桌上也没坐几个人,加入她们二人,倒是勉强能凑上一桌。
吴文兰瞧见那边的人端着一个大托盘的菜,直接喊了一声,那人听到这边有人叫她,端着菜急忙走过来。
而原本那人端着菜去的方向正好有一个坐着人的桌子,那些人见端菜的那人怪道走了,心里有些不满。
可他们也没法子,来吃席就是拼人脉和熟稔程度的,很显然,吴文兰跟端菜的那人熟悉些,他们自然比不上。
“祖宗,你怎么到这里来吃饭了?堂屋里不是摆着本家的饭桌吗?”
杨胜咧嘴笑着同吴文兰说话,他当初没地方去,就一直住在吴族长家,一直勤勤恳恳地帮着村长家里干活儿。
今日是三朝宴,他也算半个主家人,自然得勤快些帮着端饭菜。
“哎,我也想去堂屋吃啊,可堂屋里都坐满了,我还要跟嫣娘说话呢,来这外头吃也是一样的。”
堂屋的席面其实跟外头的差不多,不一样的是堂屋里的席面上的最快,主家又专门包了些糯米和咸鸭蛋给亲近的亲戚让他们到时候带回家,这也是主家人对亲近亲戚的回礼,毕竟能进堂屋吃席的大都是送重礼的女方家,可不能马虎。
吴文兰吃席也不在乎快不快的,就算在乎,帮忙上菜的人大都是她的熟人,她倒也不必说在不在意,毕竟只要上菜的人瞧见她在这,就会先给她上菜。
“行,那你在这里好好吃着饭,我忙去了。”
说完话,杨胜就转身继续去忙乎。
岑嫣瞧着杨胜远去的背影,才对着吴文兰道:“他在你家似乎长得又壮实了许多,看着都没有从前那般单薄。”
“那可不,他从前在外祖家,他舅舅舅母对他可不算好,很多时候吃不饱还要干活......到了我家,每日吃的饱饱的,再加上冬日里大鱼大肉养着在家里猫冬,可不就胖了些么。”
“确实,一个冬日下来,我似乎都胖了些呢。”
想起前两日董伯年在床上捏着她的小肚子,她就有些羞。
“是啊,不过入了春,咱们多去山上跑跑,直接就能瘦下来。前两日你去山上挖野菜都没叫我,下次可记得叫上我!这时候山上的蕨菜也开始长了,过些时候咱们一起去山上摘蕨菜,到时候甜的蕨菜直接煮着吃,酸的蕨菜拿回家腌制成酸蕨菜,到时就没有苦味,还能存着冬日里吃呢。”
“那咱们就这样说好了!”
两人的说话声不大不小,桌上的其他人也听得一清二楚,但他们对这些话一知半解的,只知道这两个小姑娘的感情很好。
聊着天儿,桌上的饭菜也都上齐全,两人这才开始互相夹菜吃饭。
桌上的席面有折耳根炒腊肉、血红、荠菜炒肉、白蘸肉、腌鱼(带红辣椒花椒腌制)、冬瓜排骨汤、酥鱼块,看着色香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