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35)
她也是从儿媳妇那时候过来的,如今瞧着儿媳妇那带着几分媚态的脸,她哪里还不明白?
年轻小夫妻正是蜜里调油的好时候,夜里时常闹腾,早上贪床也没啥,就应该多睡些才好。
若是到时候能早些怀个小孙孙?
想到这里,许慧脸上的笑容就更加灿烂,可在笑过之后,她又冷静了几分,现在儿媳妇的年岁还是有些小,还是不太适合要孩子,她心里又欢喜又担忧,将刚才的念头压下。
等待锅里茶汤烧开的过程,董承志和许慧也端着盆热水锅里舀热水洗脸洗漱。
岑嫣默默在灶后看火,等了好一会儿,她才去揭开木质的锅盖,瞧着锅里的泡茶汤不断地冒泡,这便是已经滚开了。
她立马走到橱柜里端了一沓陶碗过来,揭开旁边的锅舀了一些昨日剩的白米饭,连着舀了五碗,在上面撒上泡茶,后头再加些盐浇上滚烫的茶汤就可以吃。
当五碗油茶泡上之后,岑嫣才端着两个碗放到桌上,董承志和许慧也各自端碗上桌。
旁边的小黄早就摇着尾巴在自己光亮的碗旁严阵以待,时不时还仰着头:“汪!汪汪!汪!”
岑嫣笑眯眯地端着一个碗,往小黄在的地方走去,边走边用筷子搅拌碗里的泡茶、糊米和茶汤。
一边走一边道:“别着急,油茶烫呢,帮你搅拌一会儿散散热气,你待会儿慢点吃。”
这时董伯年也从屋后进来,见油茶已经弄好,他赶忙跟着坐到桌前。
随着用筷子搅动,泡茶在茶汤里吃足了汤水,变得柔软滑腻,就跟肉味似的,口感还十分软绵。
董伯年连着扒了两口泡茶,才道:“咱们家屋后池塘里种的荷花已经冒出了一个新的花骨朵,看着小小嫩嫩的,前几日竟然都没瞧见。”
“是吗?我这两日确实没注意。”
“听说那荷花开过就会有莲米,从前我只见那些城里客栈的富人吃过,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买莲藕种的价格不算便宜,寻常老百姓也只会种水稻,想着多给家里存些粮食交税,也没有多余的地和精力去养荷花,普通老百姓压根就不会去接触这些东西。
“莲米还可以代替一部分粮食哩,到时候拿来熬粥一定很好吃。”从前岑嫣就摘过一些莲子去熬粥,煮出来的莲子粥软糯香甜,特别好吃,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如今提起,倒是还有些怀念。
“行,等到时候结了莲子,咱们就拿来熬粥吃。”董伯年笑了笑,想象屋后的池塘能结多少莲子。不过今年是第一年种下,能开花结果已经很不错了,这还是他之前往里头丢了许多粪肥的结果。
不过,估计明年的池塘就能长一大片。
“嗯,如今咱们在山里,不用忧心给朝廷交粮食的事情,倒是有时间和精力多养些东西。”
“爹,过些时候咱们就找吴叔商量一下建新房的事情?还是等明年?”
最近这段时间,董承志一有功夫就会带着家里人去开新的荒地,若是家里开始建房子,恐怕他们也没有多少功夫去忙乎开荒的事儿。
还没等董承志说话,许慧就抢先道:“今年吧,咱们家下头牛驴住着的圈都不大牢靠,去年冬日下雪时,狼从山里来,我都忧心咱家的牛驴会被那些狼给糟蹋。还有咱们家屋顶上好几处都发霉,我真忧心啥时候断了......”
“你娘说的有道,咱们家今年也种了些田,我估计咱们家的粮食差不多是够吃的,就算今年种的粮食不太够咱们吃,咱们也可以和山里人换些粮食,再如何也比咱们去年好。”
要知道董家去年可是一路上逃难过来的,路上的缺衣少食的,有一段时间粮食被抢,他们还连着吃了好几日的野菜......今年再如何苦,都不会比去年还苦。
“行,既如此,那咱们今年把家里的房子建起来。”董承志拍板将事情定下。
这时,董仲清和董繁枝也陆续下楼洗漱,听到董承志说的话,立马就欢呼起来。
“咱们家要建新房子了?”
“真好!我想要新房子!”董繁枝抚掌大笑,顾不得去洗漱吃早食,她欢喜地跑到董承志身边拉着他。
“爹,咱们家的茅房外能不能修一层围栏,每次夜里去上茅房都怪让人怕的。到时候给小黄弄个大一点的狗窝......”
被点到名字的小黄:“汪!汪!汪!”
似乎对董繁枝说的话很满意。
小黄此时已经将碗里的饭给吃光
董繁枝连着说了许多想法,董承志都笑着点头:“咱们家到时候重新布置一遍,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咱们大伙儿一起商量。”
那边的岑嫣也跟着说了句:“咱们先根据这山里的房子和咱们的想法画一个草图,到时候把草图弄好,咱们再找山里建房子的匠人商量。”
“嫂嫂这个主意不错。”董仲清适时点了点头。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岑嫣的意思,建房子的事儿就被初步定下。
吃过早食,董承志带着儿女赶着牛和驴去外头看田,顺便去田埂上割草,到时候能带些猪和牛吃的草回来。
如今入了夏,田埂上的青草长得格外地快,需要时常去打才行,要不然他去看田都没地方下脚。
而且草丛太深也不大安全,有时候可能会有蛇。山里的蛇就喜欢在杂乱的草丛里穿梭,将地方清干净,那些蛇也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