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94)
干活的人在梯田上吆喝,小孩儿们在田埂上耍闹,大抵是害怕孩子们会踩到田地里的油菜,大人们时不时地吼一声。
“你们离油菜地远些,仔细踩坏油菜了!”
大多数的孩子们倒也乖巧,隔着老远应道:“哎!我们不会的。”
说完话,那群孩童又往另一处田埂跑去,有一个孩子停在田埂的斜坡上,似乎是发现了一片紫色的野花。
岑嫣抬头瞧着远处山上的场景,乌泱泱的人们连成一条长线,她隐约能瞧见几道熟悉的人影和动作。
“吧嗒!”
董繁枝摘了一根菜苔,也跟着望了远处的山腰一眼:“嫂嫂,咱们快些摘菜苔吧,待会爹娘和兄长他们回到家,正好将菜粑粑给做好,让他们吃一顿晌午。”
“哎。”
岑嫣低下头,笑得眉眼弯弯,这段日子,家里人极爱吃这糍粑做的菜粑粑,有时候还会加些红薯块儿一起煮,再放上些白糖,那滋味可是一绝。
姑嫂两人摘了不少的菜苔回家,提着篮子走在路上,快要到家时,就瞧见一个清瘦的半大孩子站在她家坎子下来回走动。
待到走近时,岑嫣才看清这人,正是之前上门借猪的吴思华。
见到两人,吴思华就跑上前:“嫂子,这是去年借猪的一部分钱,剩下的钱,我再攒一段时间,等过些时候再送来。”
前些日子,吴世庭的腿似乎是因为养伤时没养好,腿也跛了。因着这事,他有时候还会冲着家里的媳妇孩子发脾气,他媳妇似乎是气的,直接就跑回了娘家。如今吴家的重担落在吴思华的肩膀上,他似乎也在一夜之间长大了。
岑嫣笑眯眯地接过钱:“好,正好我们今日摘了些菜苔,等会做个菜粑粑,你跟我们吃个晌午吧。”
“嫂子,不,不用,我吃过了......”
吴思华似乎有些紧张,说出的话也不似从前流利。
“那就再吃些。”
他正准备拒绝。
“咕嘟~”
静默了片刻,姑嫂二人笑了起来,吴思华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跟着二人上了坎子。
等到岑嫣做好了菜粑粑,几人一块儿吃着菜粑粑,她才开口询问:“好吃么?”
“好吃,嫂嫂做的粑粑可真好吃。”
“嗯,那你就多吃些。”
“嗯!”
等到吃完菜粑粑,吴思华的神情似乎有些紧张,他不断抬头偷看岑嫣,随后又低下头,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董繁枝看出他的窘迫,开口询问:“怎么了?”
“那个,嫂嫂,听说你们这里收寨子里的孩子读书,若是没钱的话,也可以通过干活儿代替?”
董伯年教书的那个书孰只在下午时教山里的孩子,且只教;两个时辰,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倒是比较方便,也不影响太多功夫,还能学到东西。
“嗯,是这事,帮忙干活儿也能来。正好过段时间我们家要开始做一些能用上的纸张,你......”
两人还没说完话,就听到一阵说话声穿不远处传来,那声音不断靠近。
董繁枝欢喜地道:“是爹娘和大哥他们回来了!”
“嫂子......”他好不容易说出来的话,全都被憋了回去。
岑嫣安抚他坐下:“没事,正好夫君回来了,我同他说一声。”
第157章 一抹春色——桃花……
董伯年等人满头大汗地回到家,瞧见吴思华在家里坐着,听说他要跟着读书学算学的事之后,董伯年问了他一些问题,他一一答了。
见他说话时有些含糊其辞,董伯年便道:“你父亲知道这事吗?”
“嗯......我父亲并不知道这事,我想着先来问问,若是可行的话,我便回家去跟他说这事。”
其实吴世庭也是跟着吴夫子学过一段时间,但他天资一般,小时候顽皮,年岁长了之后更是学不了多少东西,自然传承不了吴夫子的衣钵。
在吴夫子去世之后,董伯年开始教导山里的小孩儿,他心里自然也有些想法,吴思华也不大敢同自家父亲说此事。
听了吴思华的话,董伯年点了点头,道:“这事是可行的,只要你父亲没什么问题,你可以每日下午来跟着学。”
“多谢先生!”
吴思华行了一个长揖,这揖礼还是从前爷爷教给他的,如今做起来倒是得心应手。
可惜当初他爷爷在的时候,他每日都跟石磊出去疯玩,根本就没心思学汉人的知识和文化。如今家里父亲不力,他跟着下山见识过山下的繁华,自然起了几分心思。
哪怕他们如今在山里住,也还是需要山外的东西,就比如食盐,哪怕一家人再如何节省,那食盐还是不可缺的。
“没事。”
这时,岑嫣和董繁枝也端着热腾腾的菜粑粑到桌上,莹白翠绿混做一团,里头还点缀着几点黄色的小花瓣,泛着淡淡的热气。
“快,快趁热吃,这菜粑粑的味道可好了。”岑嫣催促。
“真香,虽然没加什么东西,但这东西竟比肉还香。”
“这个时节正是吃菜苔的时候,跟着时令吃的东西,那自然是最好的。”董承志用筷子夹了一大把绿色的菜苔,直接放到嘴里。
见时候不早了,吴思华便道:“家里还有事,那我就先回家了。”
岑嫣等人挽留了一番,他仍旧要走,红着脸离开了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