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冠六宫(清穿)(254)

作者: 春风序 阅读记录

照春这才松了一口气,如常温柔和善地笑着:“谢什么,我是你们的姐姐,该提点的地方我自然会说,不会害了你们。”

孟春低落地点点头,闷声道:“夜深了,姐姐也早些歇息罢。”

看她这般模样,照春更是放心了些,她轻轻拍了拍孟春的手:“你也早些歇息,别多想了,我先回去了。”

孟春一直低着头,等照春走远了后才缓缓抬头。

许久,她极低地轻嗤一声。

刚想挪动脚步,膝上便传来隐隐的痛意,孟春不由面露恨意。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不就是怕自己爬上去了踩在她头上吗。她不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么,同样是奴才,她也敢心安理得的让自己跪这么久,真是好大的脸。

在孟春心中,照春就是见不得她好,见不得她有荣华富贵的一天。

她心中恨极,只盼着自己她爬上去,第一个收拾的就是照春!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娴贵妃是真的很了解皇帝呀。

第104章

乾清宫,早朝。

率先处理完几件较为重要的事后,便又到了每日御史们快乐打嘴仗的时候。

大的罪过是这段时日暂且是没有的,所以近日御史们的上奏比起弹劾更像揭短。无非就是你弹劾我有几日未曾按时上值,我弹劾你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然出入花楼狎妓这样的丑事。

这些堪称丑闻的事本不该拿到乾清宫这样庄肃的地方来谈,但眼下才是初冬,日子还算平静。御史又号称有“监察百官”之责,就盼着多多行使自己的职责,好在皇上跟前留个印象。

但这类御史的算盘怕是打错了,比起这些可以私下解决的丑事,皇帝更想听到的是有价值的弹劾。这帮御史倒好,日日揪着政敌那三瓜两枣说。

连着听了多日,哪怕涵养极好的皇帝也有些不耐。

他们在皇帝心里的印象确实是留了,就是不知道他们想不想要这样的印象。

皇帝此刻便端坐上位,面无表情地看着下面的人拉扯了一会儿。

片刻,他才沉声开口:“好了。”

底下扯皮的二人连忙躬身行礼,止住嘴仗。

皇帝这才觉得耳根清净些,他又问道:“除去几位御史所言,众卿可还有事启奏?”

一听皇帝的话,方才你来我往的几位御史脸色都不大好看,青一阵红一阵的。

这时,工部左侍郎出列,躬身上奏:“启禀皇上,微臣有本上奏。”

皇帝眉眼稍稍舒展了些,温言开口:“准。”

工部左侍郎恭敬而隐隐激动地开口:“禀皇上,前些日皇上命臣等于京城中推广的‘蜂窝煤’已大获成功,据工匠和百姓们所言,蜂窝煤实乃奇物妙物。同木炭木柴对比,同等重量的蜂窝煤,不仅价格低廉,燃烧时更能发出比柴火炭火更多的暖意,且所维系的时间也远胜于木炭木柴。几相对比,此物优点诸多,实乃神物!

臣以为,若天下各地百姓皆能用上这物美价廉的蜂窝煤,日后的冬日,因寒冬而丧命的百姓也会大大减少。”说到最后,工部左侍郎的腰也弯得更深了些,可见其诚挚。

皇帝显然是动容的,忙问:“果真如此?”

“皇上明鉴,臣绝不敢夸大其词,有所欺瞒!”工部左侍郎在四周瞧了瞧,又拱手道:“况朝中诸公家中亦是用上了蜂窝煤,其效果有目共睹,臣又岂敢夸大。”

闻言,皇帝便随便点了几个人询问:“讷亲,岳循,徐成典所言可真?”

徐成典便是上奏的工部左侍郎。

而被点到名的二人当即出列,皆应是。

就连向来老神在在的张廷玉都忍不住站出来说了几句:“启禀皇上,臣亦以为蜂窝煤确乃奇物,如徐侍郎所言,若能推及天下也必将惠及天下百姓,实乃大善啊,皇上!”

闻言,皇帝不禁满意地颔首,面上的笑意也愈发浓了:“勤宣伯所言极是,这蜂窝煤作用如此之大,效果如此之好,朕确实准备推及天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躬身而拜:“皇上圣明!”

此时,徐侍郎再度开口,郑重道:“皇上,蜂窝煤一物实乃利国利民之器,不知当初是何人有如此巧思?臣以为,此人既能想出蜂窝煤此等妙物,于器物营造方面必然有大才,当重赏!”

工部尚书也跟着开口,毫不掩饰他对此人的看重:“皇上,徐侍郎所言极是,臣以为,此人当破格录入工部,日后若多加培养,必能为我大清营造法式做出良多贡献。”

听见工部尚书的话,朝堂上的御史眼皮动了动,但他们也算既得益者,倒也没急着开口。

先听听皇上怎么说。

而皇帝,朝堂上素来沉稳端肃的他竟是有些忍俊不禁。

他笑道:“入工部怕是不行的。”

闻言,御史们便默默垂下眼皮去。

而工部尚书反而急了:“皇上……”

皇帝微微抬手,制止了他的话:“诸位爱卿可知,这蜂窝煤一事是谁想出的点子?”

皇帝显然是想卖个关子,但朝中大臣确实也不清楚,便齐声道:“臣等不知。”

皇帝便笑了,面上隐隐还有几分骄傲:“是朕的令嫔。”

皇帝话音一落,朝堂霎时一片哗然。

顾不得失仪,大臣们不由议论起来。

“啊?”

“谁?皇上说是谁?”

“是我听错了吗?还是那个人名叫令平?”

皇帝好言回答了此人的问题:“爱卿们没听错,是朕永寿宫的令嫔魏氏。”

皇帝肯定的言语落下,朝堂上霎时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