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冠六宫(清穿)(255)

作者: 春风序 阅读记录

工部尚书霎时涨红一张老脸:“这不可能!”

一介女子,如何会想得出这般堪称巧夺天工的奇物。

皇帝面色平静:“如何不可能?朕的令嫔冰雪聪明,又性善纯孝,只因时常侍奉于皇额娘身侧,知晓皇额娘冬日畏寒,便百般翻阅书籍,百般试验,最后孝感天地得天所赐,得以构想出蜂窝煤一物的雏形,后又交由工部巧匠完善才有了今日的蜂窝煤。诸位卿家若是不信,大可向皇额娘和寿康宫宫人求证。”

提及皇太后,朝中的声音也小了些。

就算皇上离谱地宠爱令嫔到要为她造势的地步,也断然不能让皇太后也这般配合。

那可是皇上的亲额娘,皇上见了都要行跪礼的人,乃是全天下最尊贵之人,连一人之下这词都用不上。

皇上虽贵为天子,但在太后面前也是儿子。况且皇太后并不蠢笨,就算再疼爱儿子,也不会离谱到配合皇上唱一出戏去抬高一个小小妃妾身价的地步。皇太后是何等尊崇高贵之人,怎会做这般辱没身份之事。

大臣们以己度人,百般脑补之下还真将自己说服了。

皇帝怎会不知他们所想,眉眼间闪过一丝凉意,快得没人看见。

他面上却依旧是温雅的:“爱卿们若是不信,也可待来日验证。令嫔确有过人之才,平日奇思妙想不在少数,过些时日她用羊毛研制出来的那个什么毛衣毛裤也将面世,诸位爱卿届时试试便知。”

大臣们霎时又吃一惊,面面相觑。

“这……”

工部徐侍郎看着周围震惊的大臣,默默开口:“诸位大人,古有道士因炼丹失败的一次炸炉而研制出火炮烟花,可见有些新东西的出世靠得便是机缘,微臣以为皇上所言极是,令嫔娘娘得天所爱,灵光所现制出毛衣、蜂窝煤等物什也不是什么奇事。”

皇帝自然也听见徐成典的话,他眸中划过一丝赞赏之意,显然对徐成典很是满意。

几番话术之下,臣子们是彻底没话说了。

首先是这个羊毛制的毛衣,听着确实像是女人家能做出来的东西。那她既然能别出心裁研制出这什么毛衣,如皇上和徐成典所言,再灵光乍现歪打正着弄出蜂窝煤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是皇上,皇上都这样信誓旦旦为令嫔作保,他们还能说什么呢,就算不信也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这是皇上,皇上的话便是圣旨,君无戏言,岂容置疑。

但他们不明白的是,皇上这般为令嫔造势究竟是为何。

几名宗室大臣悄然对视几眼,心道皇上若是想以此晋封令嫔,他们还是要考虑一番要不要阻止。

毕竟令嫔一介汉姓包衣,得皇上宠爱已然早早封嫔,甚至全家抬旗出包衣,于她一个汉姓包衣女而言已是足够,再往上去,怕是还差点儿,至少也要诞下一儿半女再说。

宗室们心思活络,但多数文臣御史却眼观鼻鼻观心地低头站着,一幅万事不理的模样。

他们想,就算皇上想抬高令嫔的身价他们也认了。毕竟无论最初想法如何,这件事的结果都是一件于众人于天下百姓有利的大善事,这将救活多少百姓,是何等的大善。

而徐成典看了看工部尚书,依然一幅死倔的模样。

他心中轻叹,又再度上禀:“皇上,令嫔娘娘巧思制出蜂窝煤惠及天下,皇上更应论功行赏,臣请皇上大力封赏令嫔娘娘,以彰其功!”

皇帝面上含笑,问:“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回却是武将们先出列:“臣附议!”

他们也是用过蜂窝煤的,见微知著,他们想,若是那东西能用到军营中必定是一大好事,温度高保温久不说,花销也低了很多。自古行军打仗最怕的不就是后勤跟不上吗,若是军中能用上这物美价廉的蜂窝煤,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他们可不管这东西到底是不是令嫔制出来的,只要皇上说是她,那便是她。只要能用在军中,他们愿意支持皇上,支持令嫔。

而后文臣御史们也跟着出列:“臣附议。”

剩下的宗亲大臣们见此情形,霎时傻了眼。

皇帝见此,微微一笑:“巴尔敦,你们有何意见?”

巴尔敦便是宗室大臣们的领头人,若真按宗族论,皇帝还得叫他一声堂叔父。

巴尔顿额间的汗珠坠下,他也不敢抬手擦拭,讪讪笑道:“臣等并无意见,附议徐侍郎所言。”

皇帝这才有了几分满意之色,他又感慨道:“你们可知,令嫔至纯至善,虽研出此等利国利民之物,却并不以此而骄矜,甚至不愿要封赏。令嫔言,此物实非她一人所为,工部的巧匠们亦是研制出蜂窝煤必不可少的大功臣,朕若是大力封赏她,她受之有愧,这功劳和赏赐至少一半都得是工部的。”

话音一落,朝堂上又是一阵骚动。

工部尚书听闻此言,嘴唇翕动几下,霎时又觉丢脸又觉羞愧。

徐侍郎则是眼神亮了亮,敬佩而是感动,深觉这位娘娘乃是奇女子。

皇帝看了他一眼。

徐侍郎霎时觉得自己背后一凉,恭恭敬敬地垂下头去等着聆听圣训。

皇帝轻飘飘地收回视线。

此时朝堂上又有大臣上奏:“皇上,令嫔娘娘谦逊纯善,然有过则罚,有功则赏才是顺乎常理,不会乱了规矩。工部诸人当赏,但也万不可少了娘娘的封赏。”

皇帝颔首:“这是自然,朕也是这般同令嫔说的。但令嫔实在仁善,心系天下百姓,又言愿意将朕封赏的所有物什悉数捐赠出来,宁愿将这些封赏之物拿去制作蜂窝煤,再加紧运往各地,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