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冠六宫(清穿)(261)
但明白归明白,始终是少了一个敢和自己吵吵闹闹的人,圆团儿总是难过的。
玉琼清脆的声音响起,圆团儿回过神来,默默地带着宫人们整理东西。
宁欢正好瞧见了玉琼看圆团儿的那一幕。
她远远看着宫人们的背影消失在庭院中,面露纠结之色。
若是圆团儿是个男人……
唉,她也不想多插手,顺其自然就好,有缘无缘还不是看他们自己。
玉棠时刻关注着宁欢,自然察觉到宁欢的心思。
她抿了抿唇:“主子……”
本来主子不想让她管玉琼和圆团儿的事的,是她自己擅作主张,深觉玉琼身为主子的大宫女,不可再是从前那般莽撞的样子,以免日后为主子甚至为玉琼自己招来祸事,是以她还是找玉琼提了提。
宁欢之前也说过玉棠,甚至罚过她了,此刻自然不会再旧事重提。
她摇了摇头,笑道:“没准是我们想太多,他俩那样子也未必像开窍的模样。”
玉棠想想也是,玉琼和圆团儿虽然关系好,但瞧着就如小孩儿置气吵嘴一般,他二人性子都算单纯,没接触过这些事,也不一定有她们想的这么多。
但玉棠心下还是不希望玉琼真开窍的,若是开窍,玉棠宁愿她瞧上宫外的人,那时她必定风风光光为玉琼送嫁。
不过有上回这一遭,玉棠也不会再多事了,如主子所言,顺其自然。
第107章
紫禁城陆陆续续下了几场大雪过后,乾隆十年就这样悄然过去。
转眼便到了乾隆十一年新春佳节,又是新的一年了。
新年至,本是大好的年节,但因五阿哥已于腊月二十八送往种痘所种痘,皇上和皇后都担忧着,这个年节便也不像往年那般热闹。毕竟宫里最尊贵的两位都心有所系,今年的年宴自然也不敢弄得太热闹,只是走了个过场便算完事。
好在正月初七,边关传来的几封捷报将宫中沉郁的气氛扫去不少,宫里终于有了些过年的样子。
乾清宫,朝议。
在人前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捏着手中的奏折,难掩喜悦道:“好,好啊,张广泗有功,朕要大大嘉奖他!”
正月里,张广泗入川,出其不意,先后收复了大金川所占的毛牛、马桑等地,小金川土司泽旺也闻风投诚,并出兵协同大清攻剿大金川。①
至此,小金川尽数归入大清治下,大金川收复也指日可待。
朝臣们亦是欢欣鼓舞,盛赞皇帝的英明和川陕总督张广泗的勇武。
谁不想在自己还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亲眼看见国土日益广袤,国力日益强盛呢。
有大臣欢喜地上奏:“皇上,张将军顺利收复小金川,大金川必定闻风丧胆,大势所趋下大金川也必将迅速归降我大清,可见皇上圣明,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诸臣立刻响应:“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皇帝却不如他们想的那么乐观,战场之事千变万化,哪儿是一句话说得清的,不过这也是个好的开头就是。
看着阶陛下躬身的朝臣们,皇帝又不由想到宁欢的话,他微微抬手,肃容道:“得此大捷,朕虽高兴,亦深知此皆是将士们的功劳,爱卿们不必如此,就算要赞,诸位爱卿也当盛赞前线将士们之勇猛才是。”
先前上奏的大臣微微一僵,有些不明所以。
但朝臣们都不是傻的,隐隐意识到皇上心思的转变。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再度齐声道:“皇上英明!”
皇帝牵了牵唇角,知道此风不是这么容易转变的,倒也没急于求成。
他又扬起手中的奏折,笑道:“诸卿可知,此次大捷除了将士们神勇,还另有一重要原因?”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一头雾水。
但站在前面的几位,不约而同地摩挲了一番袖口,或者说袖子里的那件衣裳,隐隐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皇帝也不卖关子,含笑道:“张广泗在上奏中说,若是往年,正月的西川严寒,他绝不会命穿着累赘臃肿的将士突袭金川,此举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非上策。然则今年将士们得了新制的毛衣毛裤,毛衣保暖且轻薄,将士们得以轻装上阵,大大有利于作战,如此出其不意突袭金川,才有今日的捷报。”
“诸卿呐,张广泗和副将在奏折中可是对毛衣此物的大功赞不绝口啊。”皇帝再度扬了扬手中的奏折,又将奏折递给李玉。
李玉会意地双手奉着,带下去交由大臣们传阅。
朝臣们自然是相信的,但还是依着皇上的意思草草看了一遍张广泗的上奏。
一看,便知皇上都说得轻了,岂是赞不绝口,张广泗那意思都要将毛衣和毛衣的创造者夸上天去了。
最为机敏的大臣已然眼观鼻鼻观心地垂下头去,默默等着皇上出招。
传阅完张广泗的奏章后,朝臣中间便推出一人,躬身拜道:“毛衣此物确实精妙,如今更是让我大清大捷,臣等拜服。”
皇帝颔首,道:“看来诸卿都认可毛衣的大用,朕以为,此次大捷,此物亦有大功。”
下首的某些人似乎意识到什么,正欲上奏说些什么,徐成典却抢先一步地出列。
徐侍郎上奏言:“皇上圣明,微臣依稀记得此物亦是令嫔娘娘所制,娘娘大善大德,不仅研制出蜂窝煤造福天下百姓,如今更是以毛衣一物大破敌军,臣以为,令嫔娘娘有不世之功,皇上封赏张将军,也更要封赏令嫔娘娘。”
此话很是中肯,朝臣们自然不会反对,纷纷同意:“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