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463)
再也不玩抽象了!!老实了,求放过!!!
小吕蔫吧下来,叹气道:“好吧好吧,我就是想换个话题放松下氛围。”
此间观念差异惹来的误会诸多,只要本意是好的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庞统倒是逐渐绕清楚了里面的逻辑,效仿比喻说:“相当于有人问,秦军那么厉害横扫六国,为何楚汉之争时嬴政没有趁机灭了两家?”
一旦跳出本身所在的历史范围里,这一种冷幽默好像突然就能get了。
闻言,众鬼都笑了起来。刘备摇摇头,笑着指了指小吕说:“你们后世之人当真是癖好古怪呀。”
既然提及嬴政,顺便把目前的首要目标也与庞统知会一声,叙旧之事等一同到家后再说,眼下还要去找别的武将,按照路来看,是汉中定军山马超,或者是阆中张飞。
赵云和庞统都很高兴,尤其是张飞,三将军也是勇武异常,他们齐心协力,就是真对上秦军也绝对不会畏惧。
而得知马超也归顺主公,庞统更是高兴,马超勇武,又带着战斗力勇猛的西凉铁骑,对主公必定是十分有帮助的。只是对马超的性格不是很满意,因实力强大而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但和关羽的傲又是不同的,至少关羽是真心服刘备,马超则利益优先。
不过,既然如今还是愿意再见的,想必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庞统捕捉到在提及马超的时候,主公也有一抹忧伤之色。
吕思彤带着一众鬼魂继续往外走,途中能听到导游在讲庞统的事迹,其中突出强调了庞统的丑,说当年在江东不受重用就是因为东吴一群颜控,结果跟着刘备跑了,为敌人铺路。然后总结不能以貌取人。
想了想也能理解孙权那挑剔的眼光,身边都是孙策周瑜陆逊那种颜值,乍来一个中等偏下的面容,印象分先-10;庞统几分自负的性格,再和温文尔雅的周瑜一对比,印象分又-10;孙家虽是打拼的外来户,但任用的人才都是当地大族,庞统没什么大背景,-10;如此层层扣分下来,便觉得这人不是很有必要。
众鬼宽慰庞统,后世并不知晓他样貌,只是因他曾在周瑜麾下任要职,在周瑜死后一路送丧回去,却没能得到重用,以此推断是他丑绝人寰,再加上后世故事编写需要强调突出以貌取人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就成了丑得令人厌恶的那种长相。
“……”庞统不禁语塞,摇头长叹一声,“罢了,随他们去吧,都已经作古,留个名声也知足了。”从这祠堂的规模的和前来参观的人数,千年的时光仍旧能被人铭记,知晓他的才华抱负,知晓他曾怀才不遇也知晓他得遇明主,明白他心愿未了,都足够了。
离开庞统祠堂后,小吕直接带着鬼魂们回高铁站去,取了寄存的行李箱就去赶车了。
诸葛亮与庞统说一些轻松的话题,他们还没出仕隐居时的事情,氛围就和谐舒坦得多。
高铁已经起步,目标也算是明确的二选一,不过鬼魂们还是好奇先去哪,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吕思彤想了想,问黄忠,之前提到的在博物馆里听到过游客问哪些奇怪的问题?
黄忠不解,复述了一遍:诸葛瞻明明是诸葛亮的孩子,为什么诸葛亮一点带兵打仗的本事都没教他?
“不是这个,另一个。”
黄忠回忆了一下,又说:姜维一个魏国人投降之后忠心耿耿,刘备怎么都不见人家一面。
小吕笑着看向刘备问:对呀,你怎么都不见人家一面?
众鬼以为她又开始耍后世的幽默,突然,一股激动不已的情绪窜上来。
对啊!当年见不了是因为姜维归顺的时候刘备早就死了,那孩子都没见过先主却为之奋斗余生。
如今,是能见到的呀。
第214章 峥嵘崔嵬
益州多山路,素来蜀道难,哪怕是凿山开路的现代,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两点一线直达。
从德阳出发,无论是往北去汉中,还是往南去阆中,都是先到广元站再分向不同的方向。
而广元站回头一些路,就是剑门关,也称剑阁。
当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进攻蜀国时,正面战场是避不开剑阁的,也正是姜维和钟会对峙之地。
正如后世诗人所写“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剑阁不破,想要攻下蜀国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谁也想不到,邓艾那一个屯田的结巴将军,凿路翻山偷渡阴平,绕开剑阁发动奇袭。更没想到一队翻山越岭存活下来的残兵伤兵,居然就能让各处城池望风而降,蜀国内部脆弱得超乎想象。
兵力一路补充,等到了有城不投降要打的时候,就真的打不过了。
武侯之子诸葛瞻,瞻子尚,皆战死。
消息传入成都,刘禅决定投降,其子刘谌宁死不降,自刎于昭烈庙。
兵败如山倒,当刘禅最后一道圣旨传到姜维手里,内容是国家灭亡,让他放下兵刃向魏国将领钟会投降。
姜维痛恨不已,恨自己不能杀敌保全国家,恨自己辜负了丞相的厚望,恨自己再也完不成先帝的理想。
便是透骨的利箭也不曾这般地痛,他双眼通红止不住地落泪。在冷静下来后写密信一封传到刘禅手中,臣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之后姜维假意投降钟会,与其称兄道弟,关系甚密。之后看出钟会野心策反,记恨在成都胡作非为的邓艾,设计陷害除掉,让钟会写信告诉司马昭邓艾的所作所为和居功自傲的言论,司马昭派人将邓艾关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