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渡港(61)
四环边上的小区,绿化还不错,只不过一到冬天都光秃秃的,枯山枯水枯树,了无生机,偶尔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飞来飞去。
晏宁跟着晏山发给她的位置找到单元楼下,还没进去,Julia已经发消息问她:“你说我订下周的机票去北京好不好?北京现在天气怎么样,冷不冷?”
晏宁举着手机给她拍了张照,晦暗的天,纷飞的雪:“冷死了。”
进去,等电梯。
Julia说:“那太好了!后海肯定结冰了吧!”
电梯里人不少,晏宁按下16层,挤在角落里。
“结了吧,明天有空我去看看。”
“我还想去故宫!下周还下雪吗?故宫下雪肯定特好看,咱俩去拍照。你这几天能不能在家精进一下你的摄影技术啊,你上次给我拍的那都是什么啊,没一张能看的!”
Julia附上一张照片,年轻女孩身影模糊,头发被风吹乱,杂草一样扑在脸上。
“好好好,我努力。”
电梯停了,晏宁一边回复,一边眯着眼看门牌号。刚在一扇门前停下,里面人匆匆推开门。
晏宁猝不及防,下意识向后退了两步,默默打量这人。
一个高挑的、头发烫成时兴小卷的中年女人朝着门内喊:“我先去接豪豪放学,你把冰箱里的排骨拿出来热一下,等豪豪回来就能直接吃了。听见了吗?别忘了啊!”
然后一扭过头,看见自己,明显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变魔术般的消失了,涂着大红色口红的唇紧紧抿着。女人理了下耳后的头发,再开口时,声音冷淡:“你回来了啊。”
是张妤,她父亲的再婚妻子。
不是问句,尾调平平。
“嗯。”晏宁低头看看自己,坐了那么久的火车,她很狼狈,一手拎着行李箱一手拿着包和手机,背上还有一个双肩包,大衣上的褶皱也令人无法忽视,像走投无路进城来投奔亲戚。
她觉得自己太冷淡,局促地扯出一个笑。
“怎么不关门?”晏山走出来望,看见她,脸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来,“哦哦……你来了。你妈跟我说了,进来吧,别在外面站着。”
张妤一言不发地走了。
晏宁想,她应该留在香港的,哪怕再找份兼职。
她跟晏山走进屋里,一百来平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家三口刚刚好。
晏山推开次卧旁的一小扇门:“这个……”他摸了摸鼻尖,不知是否感到不好意思,“正好阿姨最近回家探亲。也没别的房间空着,你暂时……将就一下吧。不过你放心,都收拾干净了,床褥被套都是新换的。你,你也不住多久。”
保姆间。
很小的房间,两个人错身都错不开。不过晏宁在香港住鸽子笼已经住习惯了,也没意见,默默地将行李箱搬进去。
晏山又问:“你什么时候开学?”
“十六号就走。”
“哦哦,也就两周。”晏山松了口气,“将就将就吧,去年新换的房子,没准备那么多房间。”
晏宁“嗯”了一声。
父女很久没见了,两人都不自在。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或许是晏宁慢慢长成了格外漂亮的少女那天,也或许是晏山和连漪的婚姻正式破碎那天,父女再见面,总没什么亲情味,尴尬更多。
“你自己收拾收拾吧。”晏山说,“我先做饭去。”
门关上,小房间里重归安静。晏宁反锁上门,换了身衣服,白色薄羊绒衫和宽松的牛仔裤,室内有暖气,不需要穿秋衣。
她仰着头,打量这几平米的地方。
房间里没有桌椅,就一张小单人床,晏宁把行李箱又合上,塞进床尾和墙壁的缝隙,决定拿它当临时衣柜用,然后把鞋踢了,盘腿坐在床边,揉着肩膀看Julia发来的消息。
一会儿没理她,消息攒了一长串,最后一条是——“我还想吃老北京涮羊肉。”
坐了那么久的车,晏宁本来没什么胃口的,被Julia一说,也有点饿了。
她回:“我也想吃。”
“我去研究下哪家好吃。北京还有什么好吃的吗?”
“驴打滚?”
这次Julia没顺着这个话题回复,发来一张照片:“不先说了,我妈喊我吃饭了,我爷爷奶奶都来了。”
照片上一大家子人围着餐桌,一位穿着红毛衣的中年女人扭头对着镜头招手,笑容很温和。身旁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瓶酒,戴着老花镜仔细研究。
应该是她父母。
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几乎要透过照片传出来。
真好。
晏宁已经很久不知道一家人聚在一起是什么感受了。
上大学后,她就很少和连漪或者晏山联系,更别提三个人聚在一块儿了。连大一入学报道时,连漪和晏山都没去,她平时在宿舍,也从不提到父母,以至于后来有一次连漪去学校看她,她室友很震惊。
“原来你……有爸妈啊?!”
晏宁现在想到这句话,还是觉得很好笑。
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推开一条小缝。
冬天,天黑仿佛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深蓝色的天渐暗,路灯下依稀能看见雪还在飘。
没一会儿外面有小孩子的声音,兴冲冲地喊:“爸爸!”
“儿子!”晏山的笑声爽朗,“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玩的?”
“我数学考了一百分!”
“真的呀?太棒了!不愧是我儿子,随我!”
一道女声加入对话:“少往你脸上贴金了。饭做好了吗?”
“好了,你们娘俩就擎等着吃吧!快,儿子,快洗手去,今天晚上有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