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1067)

作者: 雷的文 阅读记录

孙权和周瑜都笑了,颇有一种,天下大夫尽在江东的自豪感了。主要是,有了这种权利,天下大夫真的尽在我手。标准在我这儿,我来评审,我来发证,我这儿还办医学学校,想要升级,就得在此为我效力。孙权现在走路都飘了。

而国医堂,就成了考查大夫的综合性医院了。先由张仲景他们几位由朝廷认证的太医令来考查各科圣手。发了牌子,再由各科圣手领衔,组建各科的名医组,当然不能认人为亲,各方考查公平评出,再由这圣手与名医组一块对于各科的大夫进行评审,怎么审,除了考试,就是看你们如何行医。

这会若不是东汉乱世,弄不好,南徐得大夫比病人还多。都成了竞争关系,那态度叫一个好,这时,孙朗的档案就起到了作用。按着条目打分,肯定会有疏漏,但是,只能说,这就和后世的高考一样,已经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了。

如此轰轰烈烈的评医活动就在江东展开了,当然,第一次参考,可以按行医年限,及专业程度,投考相应的职称。有了资格之后,就有相应的晋升通道,像最基础的就是医工,就是基础的行医资格,但不能自行开业;而医工,是有三年的考查期,考上医工三年之后,方能投考医侍;而医侍想投考医官除了要四年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专业的成果。对的,要写论文。投到太医署,大家一块评定,一篇甲等上,或者三篇乙等上论文,证明你有专业性,有创新性,才能当医官;而医官到太医,就是成为医官之后六年,三篇甲等上论文!

反正孙权他们看到老太太折腾这些大夫的手段,都觉得,这些大夫若是有这种本事,还不如去当官了。

第35章 办学经济

老太太不在意,因为她让张仲景把这些年写的文章重新分类,他原本想写一本伤寒集的,老太太那是评职一路过来的,直接先让他总了一册,叫《伤寒杂病论》,把他认为天下瘟疫都是其实都是由邪风入体引起的。里面有案例,有方子,有过程,生死都有,一本书颇有份量!反正,她就是让人知道,太医令是要写本书出来的。

这下子,孙权去摸鼻子,周瑜觉得,我还是回江陵吧?再考下去,我觉得我这个都督都干不下去了。

两人都有点惺惺相惜,之前那点芥蒂都没了。周瑜不觉得自己聪明,而孙权觉得,大家真不容易。

而那群老朽大夫们,也被深深的打击了,还是那话。别管文武,谁又不想天下第一。什么文人相轻,其实各行各业,大家同行都相轻。

而老太太这时,又让孙权抛了一个大大的诱饵,他叫人把张仲景的书,刻成碑文,就放在国医堂里。大家可以用绢帛拓印回去保存!

要知道,这会可没有印刷书,有纸,但那种纸张术还不完善。要知道,一直到宋代,书籍纸张都是奢侈品,也就造成了,读书识字,就是一件奢侈的事。这会,连欧萌萌和张仲景谈事,也只舍得用沙盘的原由。

而同一时代,蔡文姬的父亲人生最大的一件的功绩是什么?就是参与制作了《熹平石经》。就是把经典刻在大石碑上,以存后世。就是因为知道知识的可贵,而他们那时能想到存世的法子,就是把经典刻在石头上,想要,自己拓印回去,这就是这会子,一个读书人最高的礼遇了。

而当代读书人还没得到,一个大夫被传世了,一时间,别说在大夫界引起了轰动,在文化界都引发了轰动,吴侯之名传遍天下。

连曹操和刘备都觉得,虽说我不知道你这么做有什么用,但是,我觉得你好厉害。主要是,他们竟然不能阻止地方的大夫们去江东,因为不去,他们就没有行医的资格。

可是就算他们向汉帝申请了,他们也可以发放行医资格,问题是,天下名医在江东啊!评审会也在江东,你们评的,别说老百姓不信,当地的大夫们也不爽,因为他们在各地,就相当于内部资格,而江东评出的大夫,那是能通行天下的。

而石经也极大的鼓励了那些圣手,名医团的人。那些大夫们就不想什么留一手了,主要是,他们也发现一个事,就是若是子孙没天赋,通不过资格考试,就算给他们留了方子和店铺也没什么用了。没有行医资格,就不能开医馆。

这点想通了,于是大家都开始写论文了。好歹活着时,自己名声越大,子孙们受益越多。

当然,欧萌萌知道中医药方的珍贵。所以,也明确告示,论文里,不用出现药方细节,要知道,中医讲究一病千方,就是说不同的人,因为身体情况不同,方子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就算写了这病我们会用哪些药材来治,但也会因为情况不同进行增减,还有中医开方讲究君臣相辅,相生相克。每种药的份量也是重点。而这些,我们都不要,你只要把你是怎么治的,方子的主体写出来就行。细节不用表现,包括怎么煎制都不用写。

像欧萌萌记得有本书时说过,那方子没什么奇怪的,但是怪就怪在,煎药时,要用纯金的勺子来搅拌。其实就是,这药里需要点黄金的微量元素。但总不能说,你们拿金子放在药里熬煮吧?多没格调?说用金勺,是不是就高大上了。

如此这般,大夫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这些人,真的赶都不会走。大家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时间,别管大小大夫,都收获匪浅。

特别是一些老大夫,家里子孙没指望的,觉得还不如挑个传人,回家支持门户,自家的医馆,也能传下去,家里子孙还有口饭吃。再知道,他们要办专门的学医学堂,他们就一拍大腿,这个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