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1068)

作者: 雷的文 阅读记录

自己儿子教不会,让孙子在这儿上学,总能拖着学一点吧,还有这么多先生在,基础的系统学理,到时,他们回去再专项辅导,考个执业资格总是没跑的。于是准备给孤儿们办的学堂,孤儿们没还到位,这些家里有医二代、医三代的大夫们,就已经摩拳擦掌,一个个就表明,这个我们想参与。

这个欧萌萌倒是大加的赞同了,忙说,参与教材编写,教学或者有在国医堂贡献点的,就可以荫及子孙。

贡献点也是欧萌萌看女儿演的仙侠剧得到的启发,师门养你们,总要有点回报,那么做师门任务,积累贡献点,然后换取修练资源这个,放在这儿,多么的合适啊。

现在孙权已经不管国医堂了,他发现,老太太管这些人,真的一套一套的,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收买人心,反正,孙权觉得若是自己是大夫,得天天在被窝里骂死制定规则的人。然后第二天起来,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跟着老太太的指挥棒走,保证您指东,我们不敢往西。

有了贡献点,像江东军中的军医,医侍,医工们,就都回来进行了考试,然后再培训。他们还编写了一个急救手册,这不可能每个人都发,但是,让每个人背熟了,成肌肉记忆还能能做到的,参与编写、教学的,都有大把的贡献点。

还有些人这方面差点,但是在外伤,伤药上有长才的,就可以研究出便宜的外伤药,还是那话,不用给我方子,只要证明你们有效,并且便宜量大,那么除了能拿到军中的订单,就还能得到贡献点。

如此一来,国医堂引领着江东成了汉室最繁华,并且富庶的地方。

一业起,百业兴。当南徐成了全国的医疗圣地,那么求医的,卖药的,是不是都来了。

原本那些大夫们就是大笔的人流,然后,衣食住行哪样不要准备。大夫们就算有国医堂来负担,但他们总要出来花钱吧?

当初刘备来成亲,就差点把南徐买空了,让南徐的GTB上了一个台阶,但那是一次性的,这可是长期的。市面的繁荣,差点没把南徐的商人们乐得找不着北。没想到,还有这好事。

第36章 没有绝对的公平

而同一时刻,南徐的地方官终于把差不多的孤儿们给收集起来,让大夫们看了病,除了虫,大的,送去学手艺,小的送到育婴堂,送到学里的就是刚好能开蒙五六岁的。

学校就是之前那位方士的道观!地方够大,风景好,也清静。而且离国医堂也不太远。在道观后头,再盖些宿舍,孩子们就能住。而道观一般也都在山上,在山上开辟药田,也十分便宜。

因为有了医二代、三代们加入,医学堂就显得很正规了。而这种小学,欧萌萌最有经验,她也换了粗布衣裳,没事去帮忙。其实也就是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还不错,这些医二代,三代们,有顽劣的,但是基本上,他们都是平民。之前也说了,为什么孙权和周瑜觉得老太太定的这些,真做到了,还不如去做官。问题是,他们难道是不想吗?是不行!医在‘士农工商’里,排在商前,农后。他们属工。算是手艺人!

而且别忘记,这会是东汉末年,太医令是官没有错,但级别不高。之前也有太医令和外臣参与谋逆的实例,所以大夫一直是被严格管制,也是严格防范的一个群体。

再就是,此时的入仕为官的制度为推荐制,张仲景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推为官的,所以这时把推荐为官的人称为“孝廉”!这种情况下,门阀林立也就成了固疾。

于是在隋朝,杨广就推行了科举制,这就是打破门阀垄断釜底抽薪之计。所以后世说杨广被推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若是按着正常对皇帝的评价,杨广挖通了运河,解决了南北的交通的问题;推行了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垄断;还有几征高丽,也算是军功,这本身就是功绩,能做成三件,也算是政绩了。结果这样的被推翻了。说什么暴君、昏君。拜托!史上比他差得皇帝比比皆是,重点是,看他动了谁的蛋糕。(没有洗白的意思,就是有感而发。)

所以欧萌萌这会就是从医入手,我们办的医校,我们不许乌合之众进入医疗系统。这是为了保证百姓安危。这个各方其实也知道,这让东吴抢了大便宜,然后想的就是,我们怎么没想到。至于说,要不要对文士,也用这法子?但是马上,大家都不许自己往下想了。也不敢想!

读书那是特权,没看孙朗因为认字,就立刻被提拔了。读书人,这会子,连好点的纸都没有,谈什么读书啊。真的是写字的竹简都要洗了晒干,再重复使用。一般平民子弟哪里负担得起。

所以这里,医二代、三代们,因为也都是和孤儿们差不多大,家里也没开始启蒙,大家程度差不多,到了学里,他们也许会觉得有点优越感,他们不是孤儿,他们家里也有点钱,但其实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并不大,所以之间壁垒也没那么重。

大家一块读书、识药,倒是慢慢的相互欣赏起来。医二代,三代们家里有人辅导,而孤儿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一个个的用功,刻苦。所以相互之间,先是别苗头,后来,就是良性竞争。

孙朗倒是想让他们能融合一下,不过老太太没让,她其实是可以专门为这些孩子们单独再办一个班的,但是她没有。她故意让他们一块,培养的就是他们这种良性的竞争状态。融合了,他们还怎么进步。

再说,人啊,千万别乱融合。会变得痛苦。这些医二代、三代们,能来的,都是家里在医学界里有头有脸的人家。他们的起点,也许就是这些孤儿们的终点,话是残酷了一点,但是这种情况,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都没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