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人)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315)
“不知道,反正我看了课程,看着挺正常的。”张镇摇摇头,想想,这些课程别的学校不教吗?其实也教的,好的书院,君子六艺是基础。而贾家单看学科不,其实不难,而且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和之前教十一子完全不同,这回请先生的。但说会不会比十一子教得好,他其实没什么把握。
张镇不知道,贾赦给他看的就是招生简章,但课程设计,人家怎么会给他看?那是贾家学堂的立身之本。每年有每年的任务,六年时间他们用国家考试来检验成果,谁家私塾敢这么干?
当然了,这些先生可能被人高薪弄走,但是重点在这贾家族学里,有专职教育家欧萌萌同学。这些大框架是她定的,怎么学,怎么考都是她来操作,而全学会的只有贾赦,那些先生只负责按着课程进度表来教功课,其它的都与他们无关。而他们教的,其实也与外面私塾差不多,所以你们挖走一百个师傅都没有用。
而贾瑗也没说,她是知道老太太很有信心的,之前就说了,这世上,就没有人比她还会考试了,考试是门技术,所以她说的就是实话,她还是喜欢教书育人。
“最近二叔叔和小叔叔进步不小,要不,你也带带他们,让他们和十一子好好处处,只怕比在翰林院还强些。”
之前张家大房二房六子一块的教的,长房三个都成亲了,不过都是像贾政一般的读书人。
而张镇小时和父亲一块常去刑部玩,刑狱之事他不喜欢,但在部里玩,总和下头的捕头,点检之类的去市井看热闹,倒是比其它人灵光一些,所以在翰林院里没待多久,就调到户部去了。然后又表现出色,转到了顺天府。
而二房的老二、老三性子和大房的差不多,都是读了十几年书,之前贾瑗就觉得他们忒老实了些。她把婆婆嫁妆庄子交给他们,让十一子也在边上帮忙看看,倒是比之前强上不少。现在说让十一子去户部,之后再去京营,这是好事啊,她就想着让小叔子们也跟着蹭一下,不说显于人前,但学点东西也是好的。
“你说的极是,回头我叫老二、老三一块。”张镇忙认真的点头,这些日子,贾瑗没事就把家里的事摆出来,大家议议,连从不管内务的张尚书都觉得受益良多,常说古人诚不欺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是连自己的小家都管不好,怎么敢说志存高远?张镇决心让老二,老三和贾家十一子好好学习一下。人家念书,他们也念书,怎么就没看人家耽误干活了。所以干活从来就不会耽误看书,反而能相互印证书中道理。
不知道在哪的张家二房的老二,老三一块打了喷嚏,觉得难不成是春寒料峭?不是,难不成是秋意渐浓?
贾瑗笑了,她婚前老太太和她深谈过一次。老太太觉得自己是寡妇,夫妇之道她其实教不了贾瑗什么。之前她有和贾瑗说过,让她去淮山王家,就是让她看看婆婆和大姑子,若是觉得能相处,他们就答应婚事。因为她在家中,每日和婆婆一块的时间远远高过丈夫,很多时候,就是媳妇看婆婆的面子,婆婆看媳妇的面子,大家凑合着过罢了。这会虽说可和离,不过,伤筋动骨,绝非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做的。
到了真的要成亲了,老太太就告诉她,婚姻的本质还是你们俩。比如说若是大老爷的张氏还活着,大老爷能这么听话?而张氏死了这么多年,大老爷说起张氏,还会红了眼眶?而你们文采俊逸的林姑父,连一块二十年老婆的脸都记不起,画不出了。
老太太那日就笑着拍她的头说,别做像你姑母那样的贤妻,那不是贤,是蠢。
所以婚后,贾瑗除了哄婆婆,让她别和自己捣乱外,最是关注张镇,现在隔几日,张镇就给自己画幅画像,其实在这么画像的过程中,两人的感情也会日渐深厚起来。
第291章 流年
欧萌萌在现代时就常说,十八岁时,觉得三十岁很遥远,结果一过二十五,那时间跟跑一样,怎么抓也抓不住。
在确定自己不走完红楼全程就离不开后,她就老实了,除了每日看教案,就是种菜了。外头的事,自有贾赦他们处理。
而宝钗和黛玉出孝,也就跟着贾瑗出门应酬。张镇还是猜错了,他以为他在第二年会去江南。结果不是,而顺天府尹去了江南,他升了半级,去了京畿下的一个县。不远不近,主政一方。而贾家的十一子,虽说挂了城南书院,不过也跟着张镇去历练。反正闲着也闲着。
贾家族学每年招二十人,因为帖子太多,第一年弄了个考试,把成绩最差的十七人招了回来。学了一年,那十七个,至少不是家里最讨人嫌的了。
第二年,再招二十人,因为也多,于是还是考试,这回就是择优了,因为你们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故意往坏了考?那我就只能往诚实上靠了。
气得家长们在外头直跳脚,却也没辄,能怎么办,比混,京城还有比贾赦还混不吝的?
等着第三年要招考时,第一年的孩子们已经过了县试!全员通过,没一个被拉下的。第三年那报名表,能把帮忙看表的十一子给淹了。
十一子还就纳了闷了,明知道只要二十人,你们投这么多表,有什么意义?主要是,学了两年才过了县试,你们觉得很难吗?说完了,被贾政追着打,让你们不知天高地厚!
而这三年,老圣人和新帝之间的斗争却从未停止过。江南那边调过去的,都是新帝的亲信老臣,贾赦和贾政有时会把邸报拿回来给老太太看,老太太常说的就是,要学会看报。这种官方报,里头的意思大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