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妃:她李嫦曦配享太庙!(167)
朱祁钰带头捐了五万两。
朝臣们也纷纷捐款,但都最高也只是一万两。
捐多了怕人觉得自己是贪官,捐少了也不行,所以都是几十几百几千一万两这样捐,个别的捐到两万,却也是极少数。
朱祁钰要不是听李嫦曦说过明末捐款的事,还真以为大朝们都很穷。
可满朝文武,才捐了二十万出头。
这和朱祁钰还有整个后宫加起来,都不到五十万。
饶是有了心理准备,朱祁钰还是在心里叹息一声。
不过他也没有生气,对着孙太后和朱祁镇的后妃及朝臣一番感谢后,又夸了自己后宫后妃。
孙太后这会心情好了,不到五十万两,于国库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她倒要看看朱祁钰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
朱祁钰一脸沉痛道:“大明刚经历战争,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前朝后宫捐不到五十万两,无法填补国库的亏空。
烈士园陵英烈纪念碑,朕必要修建,为国而战,为国牺牲,保卫国家都是大明的英烈,就该受到大明上下的纪念和尊重。
还有土木堡数十万牺牲的将士,也要建忠祠。
这样吧,传朕旨意,向天下人募捐,捐款数额第一名者,授伯爵爵位。
捐款数额第二名者,赐御赐牌坊一座。
捐款数额第三到第十,赐御赐牌匾。
所有的捐款数额,面向天下百姓公布,刻在慈善功德墙上。”
轰!
随着朱祁钰的口谕一出,朝臣们震惊。
他们的捐款竟然还要被公布出来,一时间不少大臣就有些不淡定了。
“这,皇上,这不好吧,还要公布出来?”
要是被百姓看到他捐几十两,那还不知道怎么说他呢。
朱祁钰这么一搞,朝臣们纷纷重新捐款。
怎么也不能捐的太难看了。
朱祁钰道:“朕不勉强,捐款都是自愿的,多少都是心意。”
朝臣们原先也是这样想的,但现在不同意了。
孙太后深深的看了朱祁钰一眼,指甲都抓痛朱见深。
呜哇……
朱见深大哭起来。
孙太后也意识到自己手重了,但这样的场合之下,又不能让人知道是她抓痛了朱见深,赶紧让人把朱见深抱出去。
朱祁钰却先动了,他伸手把朱见深抱了起来,“深儿不哭,皇叔在这里。”
孙太后吓了一大跳,差点让朱祁钰把朱见深放下,目光紧盯着朱祁钰的一举一动,仿佛怕朱祁钰当场谋害朱见深似的。
朱见深睁着大大的眼睛看向朱祁钰,有些想哭,又有些不敢哭的样子。
照顾孩子,朱祁钰最有经验了,他轻轻拍抚,朱见深很快就不哭了,还冲着朱祁钰喷了一个鼻涕泡泡。
朱祁钰也不嫌弃,接过王诚手中的帕子帮朱见深擦鼻涕。
“朕是皇叔,叫皇叔。”
“皇……”
“皇叔”
“叔”
“皇叔”
“皇叔”
朱见深一开始说的有些口齿不清,被朱祁钰纠正几次后,叫的很清楚了。
朱祁钰看着朱见深手上的印子,没有揭穿,但有意转了一个方向。
朝臣们就看到了朱见深手中的指甲印。
朝臣们:……
他们没说什么,但有意无意划过了孙太后那双精心养护的美艳指甲。
头一次,朝臣们对孙太后的感观差了许多。
第146章 轰动
虽然朝臣们的目光不明显,可孙太后还是觉得一双手无处安放。
但孙太后是谁,能走到今日的高度,本就是表情管理大师。
散朝后,孙太后就迫不及待的领着朱见深离去,一路上还忍的住。
回到仁寿宫,让人把朱见深带下去,终于破防了。
噼里啪啦……
仁寿宫一片狼藉。
朱祁钰则心情大好。
头一次看到孙太后在朝臣面前吃瘪,朱祁钰犹如酷暑天喝了一碗李嫦曦自制的冰镇西瓜汁。
清凉舒爽!
随着散朝,朱祁钰的旨意颁召天下,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捐款第一名,授伯爵爵位。
捐款第二名,赐御赐牌坊一座。
捐款第三到第十,赐御赐牌匾。
所有人的捐款数额和名字,都会刻在慈善功德墙上。
这可是在京城建的功德墙。
那还等什么,赶紧捐啊。
大多都是冲着第一名去的,不然第二名也不错,或者三到十也好。
再不然,能刻进功德墙,这辈子都值了。
而且随着京师保卫战胜利的消息传出来,大家这个时候对要建烈士陵园,建英烈纪念碑,忠祠,搞功德墙的新帝也有了很大的好感。
从前孙太后和朱祁镇一党压着朱祁镇战败被俘虏的消息。
可随着朱祁钰的好名声一出,消息就压不住了。
朱祁镇葬送大明数十万精锐,养肥瓦剌,又叫门的行径也传的人尽皆知。
朱祁钰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半点也不提朱祁镇的过错,只说自己临危受命,登基为帝,保卫京师,守护大明。
朱祁钰重点夸了许多的文臣武将,还有保卫京师的所有官员将士和百姓。
以及大明所有的百姓团结一心。
大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大明。
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华夏族。
华夏族所有的民族一家亲,是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大明国。
有国才有家,不管内部有什么矛盾,面对外敌的时候,我们都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赶走外敌。
所有企图入侵大明,在大明这片土地上屠杀百姓,残害我们大明人的异族都是大明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