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景泰妃:她李嫦曦配享太庙!(168)

作者: 幸运小甜酒 阅读记录

在大明内搞民族分裂的人,也会是历史的罪人。

蒙古愿意成为华夏族,我们大明自是欢迎,但对大明发动战争,烧杀抢掠,我们大明不欢迎。

朋友来了,有酒喝。

敌人来了有猎枪。

大明绝不能赴宋朝的后尘。

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太宗南征北战,威震四方,万邦来朝。

朕做为大明第七任皇帝,承先祖遗志,守护大明江山和百姓。

……

朱祁钰这篇文章一出,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我们是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

大明是以汉人为首的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

从来没有当权者公开这么说过。

所以朱祁钰这篇文章传出去,令人很是震憾。

不说大明的臣民百姓,就是大明内的少数民族,也都心有触动。

仁寿宫里,孙太后大发雷霆,又在小佛堂里,把钱太上皇后给骂了一顿。

朱祁钰心情很好的,在各宫走动。

时光飞逝,一转眼正统十四年一过,迎来了景泰元年。

江南巨贾钱多宝(虚构人物),散尽家财捐了六百多万两,被封为善义伯。

享伯爵俸禄。

第二第三名都捐了五百多万。

第十名都有三百多万两。

单是前十名,朱祁钰就收到了几千万两。

更不说还有无数捐款者。

整个国库都丰盈起来。

朝臣们这次也出了大力了,再加上朱祁钰在文章里的夸赞,他们都很高兴。

当官的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声,朱祁钰这一举动也赢得了他们的心。

这个时候,什么太上皇,都暂时被他们抛到脑后了。

而朱祁钰提拔户部尚书陈循为内阁首辅。

不少官员都升迁加官进爵。

这一来,所有人都满意了。

朱祁钰整个人也红光满面的,没想到在李嫦曦的提醒之下,很多他认为艰难的事情,甚至想不到的事情,都迎刃而解。

便是孙太后都不是那么难对付了。

朱祁钰心里惊叹不已。

但他的皇位也并没有就此稳固了,先不说那个还在瓦剌的皇兄。

就是大明眼下的灾情要解决,灾民要安抚。

一些地区百废待兴。

还有百姓的饥饿问题需要解决。

朱祁钰把制盐的法子交给了舒朗。

舒朗虽然没有在朱祁钰的身边,但放出去,能为朱祁钰做多的事。

倒是王信很不满,明明他才是郕王府的左长史,却成了边沿人,反倒是自己的弟弟王诚,成了新帝身边第一人。

朱祁钰对王信是很不喜的,他上位后,也提拔了一些郕王府的属官,但因他们都是朱祁镇的人,所以朱祁钰并没有放心用。

特别是王信,朱祁钰很想把王信解决了,但要考虑到王诚。

他能用能信任的人太少了。

动了王信,王诚就不能再放到身边,甚至要一并解决,才能永绝后患。

而且还不能是他解决。

免得别人觉得他薄情寡义,上位后就先除掉自己人。

但要是除掉王诚,舒朗可以顶替上来,可舒朗的位置就无人能担任。

主要还是人手太少了,朱祁钰只能按捺着除掉王信的心思。

到了万安宫,朱祁钰把这问题和李嫦曦一说。

李嫦曦思考了一下,“皇上如今一举一动都被盯着,不仅不能对王信出手,还得捧着。

王信在郕王府的时候就有些嚣张跋扈,一旦被捧起来只会更狂。

皇上把王信调过去负责精盐销售,给他一些好处,再给王信派几个副手盯着他。

以王信为人肯定会得罪人的,而且精盐触动不少人的利益,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忍不住出手的。”

朱祁钰明白了,就是借刀杀人。

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只是没想到要借谁的刀。

把王信往孙太后和朱祁镇那边送,到时候搞不好,名声受累的反而是他。

所以李嫦曦这个建议,朱祁钰觉得挺好的。

至于王诚,现在看着忠心好用。

朱祁钰最先是想借王诚的刀,但王诚好几次都没有对王信出手。

朱祁钰就不指望王诚了。

第147章 臣妾也有了

景泰元年,正月

朱祁钰下了两道旨意。

一道是尊嫡母孙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吴太后为圣母皇太后。

朝臣没有意见,但孙太后很大意见,但只能私下大发雷霆。

朱祁钰第二道旨意就是开设恩科试。

朱祁钰名声大好,报名参加恩科试的学子也涌跃而来。

朱祁钰整天忙的分身乏术,别说锻炼身体,就是进了后宫也倒头大睡。

只是朱祁钰万万没有想到,在坤宁宫被汪皇后给下药了。

(男主现在除了女主,也不碰后妃了,想了想还是让汪皇后把次女生出来,汪皇后倒是活的长寿,朱见深对她很照顾,但这两个女儿命运都不好。)

次日一早,朱祁钰黑着脸离开坤宁宫的时候,脚步都有些虚软。

如果说之前对汪皇后是厌恶,那现在就是憎恨了。

这要是普通的小嫔妃,朱祁钰直接就处理了。

偏偏是他的皇后。

他对着孙嫔、李美人用了幻情香,但从不在坤宁宫和万安宫用,至于承乾宫杭惠妃那里是没有必要。

至于易昭仪和严婕妤和许才人是无宠的。

可朱祁钰不知道,他来的少,只有初一十五才夜宿坤宁宫,再加上朱祁钰登基后,每次来了坤宁宫都一副累极的样子,倒头就睡,根本就没有碰汪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