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116)
“多谢了,我们寻了好久,总算找着地儿。这是一点心意,咱们大老远能碰上,是有缘的。”林泽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张烙饼递给对方。
汉子眼睛看见烙饼时,都舍不得挪开,“你、你们客气了,就是一句话。”
到底是忍住,没接。这好东西得来的也太简单了,让他不放心。
“小哥,你安心,我们就是想问问二仙村是个什么情况?咱们人生地不熟,怕不懂规矩,惹上事。另外家里的牲口也病倒了,才急着去二仙村。”老太太温声道。
她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的,真诚朴实。
汉子和妇人对视一眼,握着车把的手松开了些,“大娘,我们也是别处来的。二仙村确实有治病的,你们进村一问便知。”
林泽见他态度有变化,悄声把烙饼传给老太太,由她给出去。
“村里可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规矩吗?”老太太明白,很自然地就把杂面饼放到板车小姑娘的手边。
汉子这次回答干脆许多,他眼睛往二仙村方向看一眼,“进村有人把手,除了娃儿,每人进村都得交一文钱。里头能打水、吃饭、住店都有。你
们去了,若是寻常的病症,都能治好。”
林泽心里一惊,这竟然是个村。你听听哪个村能治病、吃饭、住店啊?跟城镇都不差了。
“叔,二仙村的井水真能治病吗?”林泽还是对这个事感到奇特。
汉子的目光在自家闺女身上停留片刻,“得在二仙庙请开过光,化符水才成。”
天太热,两口子都急着回家,林泽三人不好多耽误,知道二仙村很多行商、甚至附近好些村民走迁到二仙村讨生活。
那里俨然因为在干旱中能供应得起水资源,而以一种极为特别的方式,成为附近方圆几十里地唯一的绿洲。
回到队伍,林泽和老太太将大致情况告知老爷子。
“进村得一人一文?”三叔公脸色有点差,这也太能刮油水了。
老爷子也有点犹豫,“咱们除了娃儿,林林总总得有百来人得交钱。但若是一部分不进去,里头或是外头有个不对劲,咱们怕来不及赶到。”
林泽觉得这个安全问题值得重视,这个村有是围起来的,不交钱就不给进。要是有一部分不进去,势必要安排相应的战斗力守着。战力分散,有时候更危险。
“那、那跟大伙说明这事,要进就一块去,别为了省个一文钱,到时候出事,肠子都悔青。”五叔公这话是赞成老爷子的想法。
“咱们看一下牲口治病要多久,还有谁的风寒没好转的,都可以去瞧瞧。”老爷子安排道。
大伙一听,才一文钱,那必须全村一块待着啊。你说那么贵的水,说买就买了,哪能差这一文钱的事。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大家将武器都做了掩藏。
三里路走得很快,途中,就发现这二仙村的热闹了。还没到村口,就看见附近几个方向来了不少人和车队。
二仙村用高高的土砖和木栅栏围起,这村里罕见地背面有起伏的山岭。
这可能就是它在干旱得庄稼种不活的气候中,水资源仍比其他地方丰厚的缘故吧。
村口留出进出的地方很宽,足够两架马车并行。
林泽他们进村时,仿照前面的一支商队,先到门旁的木桌交钱。
“你们这都是进村的?”坐在木凳上的中年男人抬眼往林家村一行人望去,眼底有些奇异,这看样子全村都从外地来的。
二仙村很少看到这种情况,大都是商队和附近零散的村民来。
老爷子点头确定。
“阿亮,你去数数除了娃牙子有多少人。”中年男人没多问,手上就开始点木牌。
林泽观察那木牌小小的,上面用一个比较特殊的青紫色墨水画的标记。这应该就是村里特有的防伪符号吧。
叫阿亮的年轻男子挨个点人头,他像是懂些算数的,一百多的数字他都能较快地统计出来。
“一百二十一。”阿亮低头道。
中年男人把目光重新投向老爷子,“你们挨个给,还是一块给?得另外每人多压一文钱在这,等离开我们村用木牌换回来。”
老爷子拱手,“我们一起给。”
说完便从怀里拿出两串钱给对方。
中年男人数清楚铜钱数,也没有过多为难的话,只简单解释一句,“拿好木牌,弄丢村里的东西可不卖给你们。”
老爷子轻声道谢,抬手招呼大伙一起进村。
林泽看得简直惊呼好家伙,这属于是独立王国一样了。
靠着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自己收税,吸引周围的人才,开设各种店铺,赚行商或是其他人的钱。
就是不知道这手笔,是出于哪个人才的手?不然小小的村子,哪能稳稳当当搞到这种规模。
第58章 偶遇熟人
进到二仙村,大伙真是开眼了。
这里很像一个热热闹闹的城镇,就是房子新砌得有些潦草,但里头卖的东西很丰富。
不少商贩干脆将货品运到此处出手,林泽便瞧见摊位前有卖干货、茶油酱醋布匹的,琳琅满目。
“都小心些,咱们先看病。”老爷子回头叮嘱一声,后面各家都往下传话。
林来娣一脸黄泥,头上布巾将大半个脑袋都裹住。
这是进村前,族长和叔公喊小媳妇和小姑娘们做的,出门在外,她们可得警醒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