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117)
“池哥,咱们上回把针线弄不见了,若是这儿的便宜,咱们……”林来娣挨着林池小声道,往一家杂货铺看了眼。
林池手头没银子,这事他如今说了不算数,“等找机会问问爹。”
林来娣点头,她知晓公公虽然节俭,但并不是一点不通情理的人。
针头线脑如今路上用的时候不少,老是借隔壁曹婶家也不是一回事。
林郁生问路回来,“族长,往那条街,便有两家能看病的。”
老爷子示意他在前头带路,二仙村肉眼可见的繁荣。
原有的房子好些都改建成商铺或是酒楼,不晓得他们本村的人往哪里安排了。
“阿爷,人还不少。”林泽看两家泥砖砌墙,树皮盖屋顶的简陋版医馆门口,已经有好些人在。
听口音,大部分都像是外地的客商之流。
老爷子指挥大伙先到一旁空地,等各家汉子集中过来,便安排道,“咱们留一部分人在这里给牲口看病,另一部分人去二仙庙瞧瞧怎么买水。”
“风寒没好的,我劝大伙别省这些银钱。这一路,都不太平。若是身子病了,有个什么意外,小命都难保。”五叔公好言好语提醒众人。
他懂的就那点皮毛,村里人有个什么麻烦点的症状,找他也没用。
别等风寒病症严重,到时候在赶路,又喊他去瞧,治不好也为难。
因此趁此地有医馆,他力劝,有病的赶紧治。
各家便交头接耳,商量着自家怎么分人,打水和看病都是要紧事。
老爷子这边已经在安排人手,看病这边妇人多些,打水那边得让汉子们拉着一辆板车去。
“这里的水价贵,咱们就按大伙大致要买的数,准备五个木桶去。”老爷子同三位叔公道。
八叔公看着那几个木桶,感慨道,“真是花钱如流水,老汉一把岁数了,都没像这些时日一般花银子。”
“大哥,咱们这边就去医馆等了。”五叔公走过来,喊老爷子道。
“老三,盛哥儿你们早去早回。”老爷子朝林泽一行人叮嘱道。
老爷子和五叔公在这边看治病的事,足以见得大家对牲口的重视程度。
有部分人将自家的半大小子带上,说是瞧瞧那庙灵不灵,抱着不贵就试着请一道护身符给家里小子想法。
林泽默默点头,老太太让他跟着一块去打水。偷摸给他塞了二十文钱,应该也有类似的打算。
二仙庙的路很好找,最大、最宽、最多人走的准没错。二仙庙就坐落在村北面最高的地方,一抬眼就能看见。
路上,两边都是低矮的绿植,甚至能看见几块种着蔬菜的地。
与外头干枯的大地截然不同,可见此地的水汽确实充足。
往庙门处走,是一大段向上的斜坡路。林泽他们顺着人群走了约莫十五分钟,便来到大殿外的平地上。
“天,那边是二仙村的水井吗?好大!”林江踮起脚,惊呼道。
林泽抬眼望过去,真是又被震惊了一回。
在二仙庙侧边的空地上,隔着一处大半个人高的围墙。
以林泽的身高,已经可以清楚看见,里面来来往往的人,提着木桶在舀水。
这井四四方方的,完全不像他在白云村见过的那种深井。
而是长宽约莫一米多,像河面似的。打水时,顺着石阶走十几级,蹲在上头就能用木桶舀到。
除了这里人流多,二仙庙里也是香火鼎盛。
不大的庙里,正中间便是一男一女两个神像,眉目慈悲,低垂俯看跪拜在蒲草团上的世人。
香火缭绕见,恍如云中真仙。
在二仙神像两侧,各有一男
一女两名仙童随侍,手执分别代表不同美好寓意的物品。
走出来,庙门右侧是两个道士装扮的男人,他们身前的厚实木桌上有一个功德箱。
拜完二仙的信徒从庙里出来,大都往功德箱里放点‘功德’,再领一支签,移步到另一边。
左侧是一位更加仙风道骨的大师正给人看相解挂。
就算林泽这种坚定的无神主义,都忍不住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
林郁生看向三叔公和林郁盛,“爹,咱们先打水?”
“走,先去那边买水。”三叔公一挥手,朝在场的十几个汉子小子招呼道。
林泽一行人便到打水处,这里人不少,但二仙村安排的场地够大,人手也够多,并不需要排什么长队。
多福挨着林泽,眼珠子在边上数钱的人手上,不舍得挪开,“大少爷,他们这村真会赚银子。”
林泽朝他摇摇头,并不回答这话。这村能发展出这个规模,而不是像此前那个外石村一样,做简单的卖水生意。
林泽可以很肯定,并不是什么偶然的事。幕后推动这个发展起来的人,很聪明也敢干。
“三文一碗,一桶一百二十文。”一块木牌上写着这句话,林泽小声读出来。
“嘶!”
林家村人眼馋这口清澈的井水,看买到的人,痛痛快快站一边喝水,心里也想着自家的娃儿老人。
但这可怕的数字,令人望而却步。
“三叔、泽哥儿,这里还有没有那些便宜的河水?”田老汉大儿子穿过林泽身边的几人,凑近来面露为难道。
林泽如实道,“叔,我没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