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162)
老爷子眼睛往山坡那间草棚子望去,“泽哥儿说的登高路线大伙上上心,等他参加完太傅的诗会,只怕会有别的士子真上咱们桃花坪做客。”
“大哥,那肯定的。泽哥儿要去参加太傅的诗会嘞。咱们定然不能拖后腿,泽哥儿中午回来一说,郁强就带十来人上山,按照泽哥儿的要求找地儿。回来时顺带背木头回来继续盖房子,现在估摸在那边等着吃饭。”三叔公一拍手掌,脸上都是激动。
其余人跟着下去,听着族长和三叔公唠嗑,嘴角咧到耳根子。
“生哥,太傅听着就不像是普通的官。”就有汉子小声问这里头最有见识的林郁生。
其余人也好
奇得紧,林泽说去参加诗会,一开始大伙还不懂这事有多大。
后头还是听族长说了一嘴,去的是太傅家举办的诗会。
都是一群泥腿子,下晌急着干活,没太在意这事。
如今听族长和三叔公话里话外的意思,这太傅可是及其了不起的人物呐。
林郁生四处瞧了瞧,轻咳一声,眼神有些飘忽,“太傅是正一品官衔。”
此话一出,汉子们的脚底一下子像踩着轻飘飘的云似的,他们竟然还能跟正一品大官搭上关系!
你要说出来,别人只当是傻子说瞎话。
“谢太傅已经不当那官了,你们别呆愣愣的。出去千万不要乱说什么话,别给泽哥儿丢脸。”林郁生赶紧解释一句,他其实比这些人更加恍惚。
别人大致就晓得这个官很大,但他却明白正一品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他真觉得林泽是绝对有大运道在身的,太傅这个时候回乡祭祖,又恰恰办诗会,林家村不早不晚赶上,还非常不可思议地拿到请帖。
汉子们连忙严肃状,“那不能,咱们都在桃花坪这一圈地,哪都不去,别人也不来咱着。”
这边说着说着就到吃饭的大平地,今天那里更加平整了。
还有不少能当凳子的石块,有序地摆放在四周,方便大伙坐着。
林泽父子俩已经在坐着,刚才林沐去喊人来。
林泽复习一个下午,头昏脑涨,另外还要完善他的计划——打造桃花坪ip。
古代的地方出名,要么有故事,比如兰亭。
王羲之拉一帮人去那里举办一个曲水流觞的雅集,出名了。
要么有大名人加持,比如庐山,好几个著名诗人在那里作诗。
桃花坪出名了,那住在这里的林家村人在谋生上就多出另一份保障,来都来了,消费总不能少。
对林泽和族里来说,都是双赢的。
“泽哥儿,你今日做的那首《田园杂兴》很有童趣,到时候可在诗会上备用。”林郁盛捧着闺女拿来的饭碗,轻声说道。
林泽点头,晚上决定再去空间找找,他家收银台电脑里有没有什么能用的东西。
那玩意之前没想到它,现在看来,有必要再去看看他爸妈有没有存点能帮上忙的。
林沐给阿爷端碗筷后,就坐到林泽两人旁边,听到大哥有新诗,不由好奇道,“大哥,我想听听。”
林泽就把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背给她听,现在情况紧急,作诗也是需要状态的。
目前,林泽要在诗会前准备足够的诗,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做的那些,很多都不能用。
因为太傅举办的诗会,你要出彩,普通或者说一般高的水平就不用拿出来了,肯定是不够的。
穿越给的好处,干嘛不用?
唐诗宋诗,但并不是说唐代只有诗没有词。
实际上林泽记得书本就学过李白的词,叫《菩萨蛮》,还有杜甫的《忆江南》。全是名篇,属于现在他已经不读书,但也能脱出而出的那种。
唐代的他不能拿出来照用,这年代并没有架空呢。
但宋代就不同了,在这个时代,并没有进入宋朝。
那宋代的诗词,全是林泽的选择。
甚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书本有的,林泽记得的。
准备在这三天里,全给它背下来。
主打就是有备无患。
“大哥,这首诗就是看着我们在下面劳作,有感而发的吗?”林沐一直念书写字,很快就俏声笑问。
林泽捏了捏她软软的脸颊,“嗯。”
“哥,你不是说要让大家都背诗吗?一会吃过饭我去教他们好不好?”林沐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她也想让小伙伴们崇拜。
林泽当然没问题,这又给他省事了。
今天的杂粮粥里,不仅多了点新鲜的野菜,还有鲜香的蘑菇,这是在山上砍木头时,顺手采的。
大家按照食不言的规矩,没多久,两锅粥一笼屉窝窝头全都消灭干净。
几个妇人收拾好碗筷,装进木桶里,提去河边洗。
几个汉子则是成群结队,跟着去河边提水回来,烧热水洗澡。
村里今天已经建好两个茅房、两个洗澡间。
林泽中午回来时瞧见,洗澡间在底下垫着几块木板。
大伙心细,这是免得洗澡沾到地面的泥。
林泽感觉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今天有干湿分离的厕所、浴室,明天有房子睡觉,再过几天,连单独的房间都能实现。
林郁强从另一头走过来,在林泽和老爷子两人旁边找个石块坐下,“泽哥儿,你说的登高看风景的地方,我们找了两处,你什么时候要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