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320)
空闲之余,两人会带着他和妹妹在自家院子里玩。
林爹教两个孩子看着某棵植物念诗,娘会温柔地补充一些小典故。
更多时候是,爹娘并肩站一旁,看着林泽兄妹两打闹。
夫唱妇随。
一个儒雅,一个温柔。
林郁盛见林泽若有所思,愣了片刻,忽而又释怀一笑。
儿子转眼到了成亲的年纪,他这个父亲仍在恍惚中。
“男人在外顶天立地,在家可不能对媳妇孩子发脾气,晓得不?”林郁盛给儿子揉头发的手停顿片刻,声音大了些。
林泽忙不迭答应,“爹,我还能给我以后的媳妇端洗脚水,你放心。”
想他老爸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林泽耳濡目染。他敢说,这年头的男人,觉悟比他高的绝对不多。
“你真是…倒也不必如此。”林郁盛不禁失笑。
洗澡洗头后,林泽满头长发,背靠着火盆。他爹在一旁给他用软布尽可能吸干水分,又一边用火盆的热气烘干。
林泽只穿一件单衣,手里捧着一碗鸽子汤,前头小几上还有好几碟荤的素的热菜。
“爹,晚上我跟宁哥一块吃,回来再同您一块看会儿书。”林泽说道。
林郁盛嗯了声,“考篮我帮你收拾,有别的什么东西要额外添一添?”
“爹,你给我多弄几根艾香,如今不知是回暖还是怎的,蚊虫多了些。干净的布巾也多放两条,出汗多。”林泽想了想,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
蚊香这个他空间有,但是不方便拿出来用,被发现解释不清楚。
风油精还好,古代也有类似的东西。
因为本地也产有一种桉树,它结出的果子一串串的,有点像花椒。
用这树的果实榨出的油,就有一股风油精类似的味道。
各大药房医馆都有卖,不同配方间,味道不同,但效果都是类似的。
父子俩一块吃午饭,下晌林泽看了一会书,就去床上睡觉。
一直到下午,方才到谢宁院子吃饭。
“三妹也在。”林泽由下人带着进入外间,开门便瞧见坐在圆凳上的谢明珠。
“泽哥,我听管家说你跟大哥一块吃饭,便来蹭口吃的。”谢明珠起身,同林泽微微屈膝行礼。
林泽拱手回礼,转头看向迎过来的谢宁,笑道,“宁哥,怎的还没见好吃好喝的?”
“这不就来了?”谢宁好笑道,请林泽入座。
“听闻老师睡下了?”林泽回来后,先去给谢太傅问好,他老人家只简单勉励几句话,便让他们回自己院子好好休息。
谢宁点头。
“祖父这两日精神头好了些,估计是天气暖和。他如今每日都在院里走一会,想来等二位兄长凯旋而归,踏春之约,指日可待。”谢明珠柔声道。
林泽两人听完,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明珠持家有方,我算是落了个松快。”谢宁道,顺带将一块糖醋排骨夹给妹妹。
“多谢大哥。我只是做好分内之事,科考的辛苦,二位兄长也不曾多言期间心酸。”谢明珠说完,给谢宁夹一块卤猪耳朵,给林泽夹一块糟鹅。
林泽看着碗里那块肉质鲜嫩,糟香扑鼻的鹅肉。眼底闪过一丝讶异,没想到三妹竟然知道他喜欢这个。
“我真是个粗心人,竟没留意三妹爱吃些什么?”林泽有些懊恼,目光扫过她碗里刚才谢宁夹的糖醋排骨。
谢明珠好像知道他要给自己再夹一块糖醋排骨,含笑道,“泽哥,那道煎豆腐我也喜欢的。”
“实在是我不好,以后哥都会记心里。”林泽从善如流,马上用公筷将一片煎得焦黄,外香里嫩的豆腐夹到谢明珠碗里。
明月挂上枝头,林泽三人结束了一顿愉快的晚餐。
回到自家厢房,谢府打更的响起戌时一刻(七点)的梆子声。
和林爹一起看书到晚上九点,林泽自己又检查一遍考篮,方才熄灯睡觉。
九个小时后,第二天六点准时起床,已经不需要人喊。
林泽麻溜洗漱完毕,这次他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早饭吃得比前两回舒服。估计是没有那么紧张,肠胃感觉良好。
但也没有多吃,七分饱即可。
“天热些,点心不耐放,只带了一小包。剩下都是耐放的干粮,回头熬些糖水,就着吃,不那么噎嗓子。”进去排队时,林郁盛同儿子叮嘱一番。
依旧是经历点名、搜身的流程,进入号舍。
三月十四,这是最后一场。
对面考棚里,林泽的视线范围内,少了两个人。
十五日凌晨一点左右,林泽领到试题。
这一场考策论五道,每道题的文字都很长。林泽阅读后,要根据内容,确定主旨,选‘四书’中的句子作为题目,进行答题。
这部分非常考验八股文的功底,所谓带着脚镣起舞,难度可见一斑。
贡院里,万籁俱静,虫鸣和风声伴着每一位选择深夜答题的考生。
框架已经构思好,林泽选了《论语.颜渊》中的‘百姓足,孰与不足’这句话作为题目。
可以说,在场中至少有一大半都会想到这句话。
但下面的内容才是重点。
林泽开始写八股文第一部 分,破题。
在这段时间,林泽总结出学习八股文最重要的方法,大量阅读和背诵模仿优秀八股文章。
这对应试出来又用题海战术考编上岸的林泽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挺顺畅的,再次感慨原身基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