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183)+番外
由于前两天冬至来信,说已经找好两家铺子,让李青禾去看看,若是满意的话,就可以买下来开食铺。
她索性带着石梅去,跟着去了宁州。
林义前几天来宁州提前找好宅子,几人一到,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入住。
次日分头行事,林义去忙作坊的事,她则是去找冬至看看铺子。
“东家,你什么时候来宁州的,怎么不提前通知下。”正在食铺忙活的冬至瞧见一身水蓝色的襦裙,还怀疑是自已眼花。
李青禾笑道:“昨日跟着林义来的,你的信前两天才到,若是通知你,说不定信这会儿都还没到宁州。”
“是哦,那我们今日去就看铺子?”冬至问。
“当然,我就是为这事来的。”
第167章 时间飞逝
宁州府分三十六坊,冬至看中的就是月白坊和梨青坊的两个铺子,李青禾在他的带领下,观看了一下这两铺子,铺子宽敞,后面都有水井,周围又是闹市,人流密集,确实很适合做食铺。
只是这价格比清石县要贵不少,李青禾咬咬牙,都买了下来。
铺子买了之后,李青禾没有立即回清石县,而是留下来,跟冬至一起,监督铺子的装修,以及物色合适的工人。
冬至独自在宁州府历练一年,阅历比之前大大地提升,办起事来干净利落,看人的眼光也准,很多事情都不用经过李青禾的手,只需在他安排妥帖之后,拍案同意就成。
因此才能腾出时间去给林义办作坊参谋。
等两个新食铺开张之后,林义的作坊也办起来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就连端午都是在宁州过的。
小春也熟悉了宁州府的生活,还给林狗儿重新找了一个学堂,李青禾见事情安顿得差不多,便带着石梅回清石县,两个多月没见奶奶她们,有些想得紧。
临走前的几天,李青禾终于想起了过年时交代冬至的事情,“之前那个杜姓官员的事查得如何了?”
冬至一拍脑门,道:“哎呀,最近太忙,你不说我都忘记了。过完年回来,我就着手找关系打听了,其中曲折不多说,那杜允礼是被调到幽州去了。”
“幽州?这么远?”
冬至点点头:“而且很多地方官员任期都是三年,如今说不定他已经又换地方了。”
李青禾心里一沉,现在找个人可真难,幽州离宁州,快马加鞭都得两三个月吧,若是还在幽州那就好说,若是不在幽州了,这可怎么找。
冬至见李青禾脸色有些不好,小心翼翼问:“东家,还需要继续打听他的消息吗?”
李青禾摇摇头,道:“先不找。”这山高路远的,太耗费人力物力了。
又在宁州逛了两天,买了些特产当手信,就又带着石梅回了清石县。
回到清石县宅子的时候,空无一人,李青禾让石梅分好买回来的特产,晚些挨个亲朋好友送些。
她则是翻看院子里的酱缸,发现酱豆已经变成红黑色,散发出阵阵酱香。
用干净的棍子在中间挖一个洞,酱油如泉涌,李青禾教石梅帮拿一个筷子出来,轻轻沾一点,放入口中品尝。
满意地点点头,酱香浓郁,不比酱油作坊卖的差。
虽然现在没有人找纤云楼的麻烦,佐料供应也恢复正常,但她没有忘记当初说要办作坊的气死那些酱油作坊的宏愿。
陈氏回来的时候,李青禾正在往坛子里舀酱油,惊喜道:“禾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青禾抬头笑道:“就刚才,你去哪里了呀?”
“嗐,去小河村看看番茄如何了。”
去年的辣椒籽差不多都卖完了,想必今年种辣椒的人多,李青禾就没在种辣椒上面费心神,只让佃她地的佃农们种一些去年留籽的番茄。
她最近没什么时间,这种番茄一事就让给她奶奶顾着。
“那番茄长得如何?”李青禾问道。
陈氏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洗手,道:“挂果很多,只是今年雨水少,长得慢些,我估摸要比去年成熟慢些。”
这会儿种植庄稼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饭吃,刮风下雨没办法控制。
“菱儿呢?”李青禾这会儿才发现今日菱儿竟没有跟着奶奶。
陈氏洗完手,又喝了几口水,道:“现在天气热,我就没带她到处跑,放在食铺跟倩儿玩呢。”
李青禾将石梅分出来的特产整理一下,打算明日再送出去。
见时间还早,就去了一趟纤云楼,周掌柜正在看账本。
“最近酒楼可一切如常?”李青禾也懒得寒暄,直接问自已想知道的。
“东家,你回来了啊,除了火锅无人问津,一切都很正常。”周勤殷勤地回答道。
这会儿已经是五月中,天气开始炎热起来,这样的天气吃一段火锅,背后衣裳都要被汗湿,愿意吃的人自然没多少。
好在酒楼的其他菜式也很受欢迎,生意依然很好。
李青禾放下心来,在宁州府的这段时间,她也想过再开一个酒楼,只是她在宁州府没有任何靠山,怕到时候惹了地头蛇的不快,又遇之前那样的糟心事,只能隐忍一番,等以后人脉关系扩大些之后再开。
次日,她又开始了时而清闲,时而忙碌的生活。
……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年,这三年里,发生的事情,说多也不算多,说少,又有几件值得乐道的事。
其一,李青禾穿越来之后,终是练出了两片厚脸皮,总是去章龄之府上送礼,硬是让她跟章龄之生出了一份忘年交的友谊,靠着他的名号以及人脉,她在去年终于又开了一间纤云楼,如今酒楼已经渐入佳境、蒸蒸日上,酱油作坊也办起来,由于她作坊的酱油物美价廉,很快就在清石县占据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