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184)+番外
其二,和田诗诗除了十二月跟一月,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征文活动,自从温酒消失之后,没人能在写话本一事上与柳清清争个高低,因此,柳清清成了清石县有名的才女。由于话本卖出了清石县,她甚至在宁州府都小有名气。
柳清清如今看开了,靠着自已两母女生活得也很舒服,早就把那个负心汉抛之脑后,不再提去京城找他的事。
其三,清石县换了个勤政爱民的新县令,辣椒成了清石县的特色农产品,干辣椒远销外地,使本就富裕的清石县锦上添花,新县令得知辣椒一物最先是李青禾种植的,还特地前来奖赏了二百两。
别看这二百两数量少,这可代表了她已经入了新县令的眼,让她在清石县站得更稳。
今年八月份还有些热气,去年就及笄的李青禾穿着一身雪青色的轻薄襦裙,十分苦恼地应付上门的媒人,终于把媒人送出门时,她有些不耐地对陈氏道:“奶奶,以后有媒人前来,你就不能假装没人在家?”
第168章 三年后
陈氏有些为难,道:“这不好吧?开罪这些媒人可不是好事。”
家里有未成亲小辈的,最怕的就是得罪嘴巴厉害的媒婆们,你前脚惹她们不快,后脚她就能编排你的名声。
因此陈氏就算知道自家大孙女不喜欢有人来给她说媒,她也还是硬着头皮把媒人们都请进来,大不了再委婉谢绝。
李青禾知道陈氏的顾虑,叹了一口气,道:“媒婆想如何说就随她们去,若是那些人家仅靠她们的只言片语就否定我们,那也不是良配,何必这么在意?”
陈氏思忖片刻李青禾的话,好像是有那么几分道理,道:“那到时候我不开门,她们还会去食铺或者酒楼找。”
李青禾:“不会,媒婆们最会看眼色,定不会在人多的时候提这些事。”
自从去年她及笄,就开始陆续有媒人上门,她不是自恋的人,很清楚地那些人家看上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身上的价值。
或许其中也有个别是心悦她的,只是她见过高洁如霜的白鹤,又怎会看得上寻常的鸟雀。说她眼高于顶也好,若不是自已喜欢的,那孤身一人,不也照样潇洒快活。
陈氏破罐子破摔,“行吧,今日是府试的最后一天,小文小武他们今晚就能回来,我去买些好菜,这三天真是苦了他们。”
说着就去厨房提个菜篮子出门。
小文小武在今年二月就通过县试,若是再通过府试,便是童生,明年开春,就有资格参加乡试,她这些天没少拜神,就希望家里也能出一个秀才。
李青禾见陈氏步履急促地出门,就对坐着秋千,掰石榴籽吃的菱儿道:“菱儿,可要跟我出门?”
菱儿如今六岁,长得玉雪可爱,粉嘟嘟的脸颊一对浅浅的小梨涡,又乖巧懂事,见过她的人少有不喜欢她的。
李青禾有长姐滤镜,认为菱儿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要。”菱儿甜甜地笑道,一笑梨涡就更深了。
石梅赶紧拿起帷帽给她戴上。
她才牵起小跑过来的菱儿出门。
今日她跟田诗诗和元茜约好,去玉泷茶楼喝茶聊天,田诗诗的婚事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定了,定了宁州府一户的耕读人家,男方的祖父跟父亲都是举人,父亲在宁州谋了一官半职,家里还经营着两间茶楼,家世上来说,要比田诗诗家好上一些。
田诗诗本人对这桩婚事也还算满意,毕竟人是她自已挑的。
她的未婚夫叫杨岸,之前来清石县拜访松白书院,路过田诗诗家的书斋,进去买些东西,正巧遇见帮忙的田诗诗,也不知道是不是对她一见钟情,之后差不多每日都要去一趟,一来二去,田诗诗也对他渐生好感。
两人很快确定心意,姓杨的立即回宁州,让家里长辈来求亲。
田父田母对这桩婚事满意得不得,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反正宁州也不是很远,最多不过两天路程。
“青禾,你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慢?哎哟,小菱儿也来了?”元茜笑着打招呼,然后捏捏菱儿的小脸蛋,感叹道:“真滑,真好捏。”
菱儿被她捏怕了,赶紧挣脱,躲在李青禾身后,探出半个头喊人:“诗诗姐姐,茜茜姐姐。”
“真乖!”
李青禾带菱儿坐好,才道:“家里来了客人,所以耽误了些时间。”
元茜跟田诗诗相视一笑,然后打趣道:“什么客人,我看是媒人吧?”
李青禾翻了个白眼,没有接她们的茬,给自已和菱儿倒了一杯茉莉花茶,又拿了一个点心给菱儿自已吃,问田诗诗:“婚期定了吗?”
田诗诗红着脸点点头,道:“定了,定在腊月初九。”
“啧,至于嘛,就问一下婚期,就脸红成这样。”元茜爱开玩笑的性子一直都没改。
田诗诗嗔了她一眼,也开玩笑道:“还有几个月,你赶快给我准备添妆。”
“青禾你看,没见过有人自已上赶着让人添妆的。”元茜想拉李青禾跟她一伙,一起取笑田诗诗。
李青禾笑着,不搭她的腔,让她们自已吵,等她两吵够了,才加入进来闲聊。
等玩够了,时间看着也不早,才带着菱儿离开茶楼。
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琴行,菱儿指着里面,“大姐,菱儿想要那个。”
李青禾顺着她的小胖手指看,见她指的事一架古筝,问道:“菱儿想学古筝?”
菱儿歪着头,“前几日我看见船上一个漂亮姐姐弹这个,可好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