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185)+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经常有千金小姐们租画舫,在河上弹琴作画,想必菱儿是跟陈氏去河边散步的时候看见的吧。

古筝而已,菱儿想学就买呗,花不了几个钱,于是牵着她,进入琴行,把菱儿看中的那个古筝买下来。

菱儿欢喜得抱住不撒手,奈何她人矮力气小,最后还是让石梅帮抱回去的。

这古筝买了,还得找人教,李青禾心想明日再去找个先生回来教她。

回去时,陈氏早就买好菜回来,如今正在挑拣韭菜,看见石梅抱着个古筝,问道:“买这个做什么?”

李青禾回答道:“这是菱儿要的,她想学。”她奶奶就是这样,她们买个东西会喜欢多问两句,不是舍不得她们买,只是之前苦惯了,乱花钱会肉疼。

陈氏听了之后点点头,果然没多说什么。

晚上太阳准备落山时,小文小武才回来,一个神情如常,温润如玉,一个愁眉苦脸,但又有些张扬。

十三岁的少年郎。

陈氏赶紧迎上去,问:“怎么样,这次考得怎么样。”

小文:“还行,应该能考过。”

陈氏又看向小武。

小武不敢跟她对视,连忙移开视线。他本来就不爱读书,县试都是踩了狗屎运才考过的,这府试比县试还难些。

这下李青禾都看出来,这小子肯定是考砸了。

陈氏见状,心下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想开了,小武考不过,不是还有小文吗,周夫子对小文可是赞不绝口,只要出一个秀才,她就满足了。

第169章 菱儿求学

也不过多苛责,道:“快些洗洗手,等会儿你娘回来,我们就吃饭。”

次日,李青禾跟方桃商量了下菱儿学弹古筝的事,方桃自是愿意,弹古筝虽说是女儿家消遣时间方式,但好歹也算一技之长。

见方桃也同意,李青禾便去找人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先生。

“我听说赵家有个族学,里面专门有一个院子是教女子琴棋书画和算术的,若是能进赵家的族学,比自已请来的先生要好。”周勤接触的客人多,消息也灵通。

“那怎么样才能进赵家的族学?”李青禾听到这个也很感兴趣,菱儿这会儿还小,身边除了比她大两三岁的倩儿,一个同龄玩伴都没有,若是能进赵家的族学,学的东西多不说,还能交些朋友。

“并不是很难,只要得到赵夫人或者赵老爷的首肯,就可以了。”周勤道。

周勤这个并不难对于李青禾来说,算是挺难的,她平日虽然也会给赵夫人送节礼,赵夫人也偶然给她回一下礼,但归根到底,还不算太熟,她可没自信自已单单送点礼,就能让赵夫人同意菱儿进族学。

周勤见李青禾一脸纠结,道:“东家,据我所知,赵夫人一直想让她的儿子进松白书院,想必赵夫人看在你跟章山长的关系,应该会愿意的。”

“可是要进松白书院,要经过层层考核,就算我跟章山长的关系再好,也不能够帮他儿子通过考核吧?”李青禾觉得周勤这个理由很荒谬。

“东家,我的意思是,赵夫人就算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不是说要你帮她儿子进松白书院。”

李青禾似懂非懂,思考片刻,还是觉得去试试,说不定赵夫人心善就同意了呢。

于是就去准备了些礼物,又想到赵夫人是个喜爱美食之人,还准备各种美食。

带着菱儿来到赵府前,向看门的小厮递上自已的帖子,然后有些局促地在一旁等着,顺便叮嘱菱儿等下乖些。

大概过了两炷香的时间,才有人来引她们进门。

赵府很大,七拐八绕才来到赵夫人的院子,只见赵夫人正坐在院子里喝茶,便带着菱儿上去行了一个礼。

还叫石梅把礼物都给赵夫人身边的丫鬟。

赵夫人珠圆玉润,白皙的圆脸盘福气满满,笑眯眯地叫李青禾坐到对面去,还招呼菱儿道:“哎哟,这娃娃可真好看,过来让姨姨抱抱。”

菱儿抬头看了眼自家大姐。

李青禾点点头后,菱儿才走到赵夫人跟前,被赵夫人揽进怀里揉搓一番。

片刻后,赵夫人才问李青禾:“李姑娘今日来找我,可是有事?”

眼前这姑娘在清石县也算是个名人,风头比很多大比很多大家闺秀还要盛些,适才听到李青禾上门求见的时候有些诧异,想不通她来找自已做什么。

不过看见她带来的小娃娃,她大致猜到些。

李青禾笑道:“不瞒夫人,今日我确实是有事相求,这是舍妹,刚过六岁不久,正是启蒙的年纪。都说赵氏族学的先生都是拔尖的,今日我是想来给我妹妹谋一个进族学的名额的。”

说完都快咬到自已舌头,还真不擅长求人。

赵夫人听完没有立刻回答,想到李青禾不仅跟松白书院的山长交好,又入了新县太爷的眼,倒可以给她卖一个好,况且这姑娘短短几年,就从一穷二白的农家小丫头,摇身一变纤云楼东家,名下产业还不少,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日后的作为不可限量,不如让她欠自已一个人情。

权衡片刻后,笑呵呵道:“这也不是难事,就一个名额而已,我等会儿就跟族学那边说一声,过两日就可以去上学。”

李青禾听后,心里一喜,她没想到这么简单就可以让赵夫人同意,道:“谢过赵夫人。”

“好说好说。”

目标虽然已经达到,但也不好立即走人,李青禾便陪赵夫人说了半天话,好在赵夫人没什么架子,十分亲切好相处,让她没有半点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