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186)+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直到快到午时,才提出告辞。

“不如留下来陪我用个饭?”赵夫人捏着菱儿的小胖手挽留道,她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如今见菱儿这么一个香香糯糯的小女娃,心里馋得痒痒的。庶女倒是有两个,但性子随他们姨娘,只会矫揉造作,看着心烦。

李青禾见她很舍不得菱儿的模样,便道:“那我们就厚着脸皮,留下来蹭一顿饭。”

等吃过午饭,又喝了会儿茶,她才带着菱儿离开赵家。

两天后,菱儿就开始了她的上学之路。

李青禾让石梅每日跟着她,一来菱儿年幼,石梅可以照顾她一下,二来在赵氏族学上学的小姑娘,家世应该有不差,身边定有丫鬟伺候,可不能让菱儿孤身一人,到时候被欺负怎么办。

反正她平日起居不是很喜欢假手于人,石梅在自已身边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

石梅对李青禾言听计从,半点意见都没有。

在八月二十五这日,今年府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小文不负众望通过府试,成为一名童生。而小武不出意外地落榜了。

从看榜回来之后,小武就坐在院子里垂头丧气,背影有些寂寥。

李青禾以为他是因为没通过府试,才闷闷不乐,便劝慰道:“就这一次没过,问题不大,府试年年有,明年再考也一样。”

小武冷不丁地抬起头,惊恐道:“明年还要我考啊?”

李青禾满头问号,“不然呢?你不想考啊?”

小武沮丧道:“啊,我当然不想考,一看书脑袋嗡嗡嗡的疼。”

李青禾:“那你干嘛在这唉声叹气?”

小武瘪瘪嘴,欲言又止半天,最后还是没说,只摇摇头,看着天空,深沉地道:“你不懂。”

李青禾:“……”

小小年纪,装什么深沉,见他不愿意多说,便也没问,青春期的少年,总会有些奇奇怪怪的烦恼,只要没有坏念头,她也懒得过多干涉。

第170章 你嫁我可好?

“姑娘,回来的路上遇上申公子,让我把这个给你。”石梅领着菱儿从赵家族学回来,递给李青禾一个卷起来的纸条。

李青禾微微皱眉,有什么事不能直接找她,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疑惑之下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八月二十六巳时,沂水亭等你。”

八月二十六,也就是后天。

只有十个字,看得她满头问候,随即问石梅:“他可还说了些别的?”

石梅摇摇头。

罢了,那就去一趟吧,李青禾把纸条卷好,捏了一把菱儿的脸蛋,问道:“菱儿今日可学了些什么呀?”

菱儿知道李青禾的小腹,仰起头,笑出两个梨涡,“今日学的绣花。”

李青禾好奇,还学绣花?

石梅不知道是看出她的好奇,还是想单纯解释一下,道:“这赵家族学学的东西可多了,琴棋书画,女工算账管家都要学,菱儿姑娘如今还小,跟差不多年纪的姑娘们先学浅显一些的东西。”

李青禾心里感叹,这赵家族学能学的东西可真多,果然比自已请先生在家教导强,于是道:“菱儿若能一直在那里进学也好,以后你多看顾着点她。”

可别被人欺负了去,或者是欺负人。

石梅毕恭毕敬:“我知道。”

八月二十六,一早起来,院子里有些湿润,濛濛细雨,像一条薄纱,遮住秋天的景色。

天气不复夏日的炎热,有些微凉,李青禾不得不回房间加件衣服。

吃过早饭,方桃依旧去看管食铺,小文小武并肩出门上学,菱儿也在石梅的牵引下,迈着小短腿去赵氏族学。

陈氏在缝补小武的衣服,他天天练武,经常把衣服撕开一个口子,陈氏跟方桃都是节俭惯的,衣服只要不是破得太惨不忍睹,都会缝好让他们继续穿。

想着沂水亭离这里有些远,李青禾拿起一把天青色的油纸伞,“奶奶,我也出门了。”

“好。”陈氏头也不抬。

清石县有条贯穿县城的小河,由西南流向东北最后汇入沣江,而沂水亭就在内城河中间处。

到沂水亭时,亭子上已经站着一个身材颀长的少年,拿着一把扇子,望向河对岸。

在外人看来,这少年也算风度翩翩,但在李青禾眼里,这是脑子进水。今日下雨降温,还拿着把扇子摇啊摇,忍不住要翻个白眼。

“你叫我来这何事?”李青禾走进亭子,双手叉腰,都这么熟了,虽几月未见,也懒得寒暄。

申启转过身,眼神有些不明情绪,“这么久不见,也不问问我近况?”

“……”,又不是好几年没见,李青禾默默吐槽了句,最后顺从道:“看你也没瘦,在外面过得挺好的吧?”

自从申启十六岁,就开始独自接手自家的生意,他有头脑又敢闯,迈入商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把生意做到京城,如今正一步步往京城方向扩展粮食生意。

虽然如今才做到丹州,离京城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才短短的一年多,能做成这样,也还算不错,至少比她有拼劲。

这么多年,申启算是了解她,没从她嘴里听到关心的话也没有很失望,便道:“听茜茜说,有很多人向你提亲,你都没答应?”

李青禾一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也没有很多,你问这干嘛?”

申启欲言又止。

李青禾瞧得新奇,有些口不遮拦的他,有什么话要纠结这么久的,刚想追问,申启就开口了。

“你,想要嫁什么样的人?”申启有些试探地问。

被他这个问题噎住了,这小子问她这个干嘛,看着申启丰神俊朗的脸,突然意识到,他如今也快十八,也是谈婚论嫁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