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217)+番外
好在茶座那边人少,李青禾叫小二帮端菜到这边来,两人一边听书,一边吃午饭。
自从田诗诗嫁到宁州府后,李青禾懒得一个人张罗,就结束了这征稿活动。
到是田家的书斋,效仿这个活动,举办一个什么文会,也是鼓励众人在闲暇时,写出一些趣味十足的小故事。
李青禾对此没有多关注,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吃过午饭之后,两人又到处逛逛,直到太阳西沉,元茜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直说下次出门,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去了。
对此李青禾也爱莫能助,只能安慰她下次再去把她解救出来。
回到家中,瞧见陈氏跟菱儿坐在院子里,两人围着一背篓的莲蓬,正剥得起劲。
“这时节还有莲子呀?”李青禾好奇地问。
陈氏头也不抬,道:“你冯婆婆家的莲藕今年种得晚,今日她来县城买盐,顺便给我们送一背篓来。”
李青禾拿起一个莲蓬,扣出一个莲子,剥掉外面那成绿皮,再掰开,去掉苦掉渣的莲子芯,才放入嘴里,这莲子有些老了,没有嫩的时候甜,不过晒干用来煮糖水倒是不错。
陈氏瞧见李青禾吃得没心没肺,瞥了一眼,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道:“大房的青兰定人家了。”
第199章 英雄出少年
李青禾嘎吱嘎吱嚼着莲子,闻言,就好奇地问一句:“定的哪户人家?”
陈氏见她依然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叹了口气,才道:
“原本是想给她定下溪村的一户人家,但她不依,一哭二闹的,闹得村里都知道,后来没办法,只能请杨家出面,帮在县城找了一户家里开个小杂货铺的人家。”
李青禾不知道陈氏为何叹气,只道:“那不是挺好的吗?”
李青兰从小就仗着自已是秀才妹妹,心比天高,不肯嫁乡下也正常。
陈氏幽怨地看了她一眼,提醒道:“她只比你大十个月。”
这话一出,李青禾还有什么不明白,她奶奶这是在催婚呢,一时有些头疼,不好正面回答,只能继续装糊涂,问:“李青兰对这户人家满意不?”
陈氏不知她是没明白自已言外之意,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幽幽地瞥了她一眼,道:“本来是不满意的,后来来了一次县城,回来就答应了。”
李青禾问:“是冯婆婆说的吗?”
陈氏道:“除了她,谁还能跟我说这些,她家跟大房家住得近,多少知道一些,还感慨李青兰不知足,小溪村那户人家,家里二十几亩水田,按理来说,家底不比在县城开杂货铺的差,下溪村李家人多,嫁过去也好有照应。”
李青禾耸耸肩道:“人各有志吧。”
这时石梅做好晚饭,两人的闲话才结束。
吃完晚饭,天已经全黑,在食铺忙碌一天的方桃也回来,晚上没什么娱乐节目,李青禾便哄菱儿给她弹一首曲子听。
菱儿上学也有一年,平日里要学的东西多,目前会弹的曲子只有几首简单的。
琴声悠扬,伴随着徐徐夜风,倒也十分惬意。
许是今天逛街逛累了,又或者是睡前听了悦耳的曲子,李青禾晚上睡得十分香甜。
与夜晚静寂的清石县不同,北疆庸门关外,战火连天,兵器相撞声、战土嘶喊声交织在一起。
李承武一枪刺穿一个敌军的胸膛,喉咙不自觉地吞咽下,手微微颤抖着,这是他第一次杀人。
形势紧急,不由得他多想,赶紧拔出插在敌军身上的长枪,挡住侧边一个挥刀而下的敌军,长腿横踢,将那人扫落在地,再果断地将枪插入那人胸膛。
一回生二回熟,抓着枪的手不再抖,身子灵活,矫健地躲过几次致命的刀锋,再刺穿敌军的喉咙,脸上一热,原是对方的血都洒在他的脸上。
主帅营里,袁无涯问林副将:“外头的情况如何?”
林副将道:“回大将军,我军暂时抵御住敌方了,只是鞑靼那边明显是有备而来的,援军来了一批又一批。”
袁无涯一拍桌子,震得上面沙盘的沙子就溢出来,怒道:“他奶奶的,那帮龟孙子还敢跟爷爷我玩夜袭。”
说着就抄起一旁的大刀,对后面的徐沣道:“走,老徐,我们去把那帮龟孙子杀个片甲不留。”
“好嘞。”徐沣抡起一对大铁锤紧跟在后。
林副将身手一般,但他足智多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后方指兵点将、排兵布阵。
见大将军要亲自上阵,赶紧安排人马支援前线。
李承武已经杀红了眼。
刚才的长枪还是当初李青禾给他买的那柄,普通武器铺子买来的枪能有多好,刚才已经被一个鞑靼人砍成两段。
好在武馆里十八样武器都有,他会的可不止是枪,捡起地上的一把大刀,继续跟鞑靼人厮杀。
“那小子不错,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袁无涯骑在马上,一刀砍下敌军一个头颅。
这紧急情况,也就只有他还有余力关注别人。
徐沣一锤子将敌方的一个小将领抡下马后,才后空往袁无涯说的方向瞄去,笑呵呵道:“我认识。”
“我说大将军,还有徐将军,咱们等会儿打完再聊成不?”一个指挥官冷汗直冒,真怕他两一不留神,就背后中招。
袁无涯也不是那么不分轻重的人,闻言就抄起大刀,以横扫千军之势,打得鞑靼人不敢近身。
直到露出鱼肚白,这场战役才算告一段落。
鞑靼人这场夜袭最后一失败而告终,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