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239)+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李青禾:“不叨扰不叨扰。”

说着就让李承文带他先进堂屋,她去厨房取一副碗筷。

李承文带着沈砚道堂屋,先是给他介绍了一下李用跟李承武。

沈砚知道他有个同胞弟弟,父亲也早早没了,如今见到李用,虽然心里疑惑,但是当着李用本人的面,也没有多问什么。

李青禾把碗筷取来,又给沈砚倒了一杯酒,“多吃点,在贡院这几天,定是吃了不少苦。”

沈砚也不客气,撩起袖子,就开始大快朵颐,期间还跟李用和李承武碰了不少杯。

沈砚这个人有些坏习惯,酒量差也不懂得点到即止,这会儿又喝多了,好在他酒品好,喝多了顶多变话痨,这会又拉着李承文在吐槽会试的事。

“我甚是担忧这次会试不作数。”

李承文吃了一筷子鸭肠,“为何?”

“这次的八股文题目我押对了,之前写过,还修改了好多遍,若是这次会试不作数,我岂不是亏大了?”

李承文又吃一片李青禾给他烫的鱼片,“安心,不会的。”

李青禾看得好笑,又看了一眼她爹和小弟,两人高兴,喝得更多,这会儿面色通红,再喝也要醉。

索性将酒都收起来,往锅里下面条,“别喝酒了,吃点主食。”

一顿火锅,热热闹闹地吃到二更天。

……

李用跟李承武在北疆立下不少军功,尤其是李用,跟随袁无涯多年,几次出生入死,贞乾也听闻李用的事迹,当即又给他升了一级,如今是正四品的忠武将军,还赐了一个宅子。

这些也本来就是他原本就该得的,先前因神志不清明,宛如七八岁的孩童,若没有袁无涯这个靠山,他很难在军营里挣得一官半职。

除了府邸,贞乾还允了他额外的半年回乡时间。

本来李用还想等会试结果出来,奈何心里实在记挂着家里的老娘跟妻子,再加上还有个未曾见过面的小女儿,纠结许久,终于不愿意再等。

于是这日一早,李青禾姐弟三人就在城门外,目送他们的老父亲回家。

李承文还要等会试结果出来,若是榜上有名,还有殿试,李承武也很快要回北疆,李青禾的牛肉干生意还没做起来,自然也不会早早跟着他回去。

等一人一马消失在视野里之后,姐弟三人才往回走。

在京城有宅子,就没必要在花钱租院子了,于是他们便从小院搬到了陛下所赐的宅子。

宅子的上一位主人,听说是一个户部侍郎,因犯了贪污之罪,一家被流放了。

门口上面挂着的“高府”牌匾还没摘下来。

对于京城贵门来说,这宅子过于小巧了,但对于李青禾来说,除了正厅,还有四个院子,每个院子里又有四到六个房间不等。

她甚至觉得太大了,如今除了他们姐弟三人之外,就只有石梅跟奉笔,她还得花钱请人回来负责打扫院子。

第221章 作坊开业前夕

他们搬进宅子的时候,只简单的收拾出几个房间先住着,之后李青禾才去雇几个人回来,将宅子修葺一番,再重新做一个牌匾。

这就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会试放榜这日,李青禾就没去凑热闹,先前去贡院接考生,那街上都人满为患,更别说今日放榜。

这大半天的时间,她还不如跟石梅一起在新宅子里种些花草。

李承文不知道是不急,还是不敢去看,反正一直拖拖拉拉,喝一碗青菜瘦肉粥,都在那细嚼慢咽。

急得李承武跟奉笔抓耳挠腮。

奉笔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少年,为人虽勤快,但也喜欢热闹,上蹿下跳地催促李承文,恨不得帮他把那碗粥喝完。

在两只热锅上的蚂蚁瞩目下,李承文终于将粥喝完,还说要去换件衣裳。

李承武哪里忍受得了,直接将他扛在肩上,快步走出家门。

李青禾笑得肚子痛,一屁股坐在刚种的几棵月季上。

她将剩下的花都种完后,才去将沾满泥土的衣服换下,时间看着也快到午时,便带着石梅一起出门。

说她不急那是假的,只不过是不想去人挤人,如今都快过午时了,还不见李承文三人回来,只能出来大街上,看看能不能得到些消息。

两人晃悠到贡院门口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看榜,但比她想象中要少很多,应是已经散去了不少人。

李青禾看了一眼周围,没有看见两个弟弟,于是自已灵活地挤到最前面。

她直接从最前面往后看,第一名叫谢淮危,名字很眼熟,不过也没放在心上,接着往后看,终于在第四名的位置,看见了李承文的名字。

第四名!

她闭上眼睛再睁开,在确认地看了一下,上面果然写的是李承文,于是她拉着同样挤进来的石梅的手摇晃,“你帮我确认下,是不是我眼花了?”

石梅是跟在她身边之后,才认识些字,少见的字她看不懂,但是李承文的名字她还是认识的,便道也激动地回应道:“没错,是大公子的名字。”

听到此话,李青禾终于确认了,喃喃道:“太好了。”

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往下看,在第十三名的位置,又看见了个熟悉的名字,夏书培。

李青禾也不得不承认,自已跟夏家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叹了一口气,又接着往下看,总算找到沈砚的名字了,排在第七十九位。

今年上榜人数有三百位,七十九这个排名,也算中上,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当朝长公主甚至是再上头那两位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