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福女(249)+番外
李青禾既欣喜,又担忧,奶奶那个身子骨,能经历这长途跋涉吗。
不过也没办法,小文小武,如今都没什么时间回清石县,想要一家团圆一下,除了过年,平时只能委屈一下她老人家了。
家里小孩太有出息飞得太远,也是一种烦恼。
收好信,打包了一点牛肉干,又去买了一些吃食,就骑马前往军营,想要告知小武这个消息。
小武得知这个消息,十分兴奋,“我不是又三个月的休沐时间么,排到我的时候正好是中秋那会儿,我还想着回清石县看她们呢,她们来京城,那我就不用回去了。”
李青禾听到此话也高兴,她们一家时隔九年,终于能全家团聚了。
在八月到来之前,她在牛肉干作坊和毛衣作坊各提拔了两个管事,安排好所有事之后,就雇人组了个商队,顺路将毛衣作坊的存货都运送到京城。
他们一行人是八月初七回到京城的,府里只有奉笔,以及一个负责洒扫的妇人在。
李青禾指挥着人将她的毛衣毛裤等都搬进去,随后给商队结了工钱,让他们自行散去。
晚上李承文回来,将近半年没见的姐弟,在小花园里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半年来身边发生的事。
其中就聊到了沈砚。
李青禾问道:“沈砚如今在哪里呀?”
李承文微微一笑,“他运气不错,被外派到大行县。”
大行县与清石县接壤,要回家也方便,四舍五入,也算是衣锦还乡。
可惜的是,他跟宁康郡主没有走到一起。
第230章 中秋团圆夜(一)
已经八月十三了,在李青禾以为李用四人赶不上中秋节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京城。
李青禾跟李承文是去年冬月的时候离家的,而李承武离家差不多三年了,一下马车,陈氏就抓着他的手,直呼“长高了,长大了,快要认不出来了。”
就连一直最喜欢大姐和大哥的菱儿,也是先喊的二哥,让李青禾心里直冒酸泡泡。
“奶奶,你们路上肯定累了,先进去歇会儿再说吧。”李青禾提议道。
她们早就收拾好几人的房间。
陈氏也确实是累了,进到宅子里,都没顾得上打量一下这陛下赐的宅子,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填肚子,就说要去躺一会儿。
李用跟方桃年轻点,体力好,还很有精神,而菱儿还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新鲜得不得了,到了京城更是亢奋,这会儿黏在李青禾身边,说路上见到的趣事呢。
今天阴天,凉风习习,除了陈氏,一家人都坐在小花园的凉亭上闲聊。
李青禾一边听菱儿絮叨,一边问李用跟方桃:“你们什么时候在出发的,怎么今日才到?”
方桃给自已和李用一人倒了一杯茶,“原本六月初就想启程的,奈何连日下雨,一直拖到六月中旬,后来在路上又耽搁了好几天,所以这会儿才到。”
李青禾莞尔,“好在,在中秋之前赶到了,不然你们就要在路上过中秋了。”
一家人难得这么整齐,李青禾便提议今年的中秋节过得隆重些。
方桃不禁好笑,“如何才算过得隆重?”
这将李青禾也问住了,扯过一旁聊得正高兴的文武双胞胎,“你两给提点建议。”
兄弟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了好一会儿,李承文先道:“我一时想不出来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承武摇摇头道:“我也没有。”
方桃笑道:“就一家人简单地过一个节,开开心心就好。”
李青禾泄气,不过也觉得她娘说得有道理,况且她也没想出好点子。
不过次日,李青禾还是起了个大早,带着休息了一晚,已经精神抖擞的陈氏方桃和菱儿出门,采办明日过节的食物,顺带带她们逛逛京城。
今日的京城,格外热闹,来人来往,过节的气氛渲染地很热闹。
方桃赶紧叮嘱菱儿:“要紧紧拉着我们,别到处跑。”
菱儿乖巧地点点头。
李青禾先是带她们去吃一下京城的特色早点,才开始大肆采购。
先是来到京城最有名的点心铺子,虽然李青禾之前也烤了些月饼,但过节,又怎么能只有一种点心。
“奶奶,娘,还有菱儿,你们去看看,爱吃什么咱就买什么。”李青禾财大气粗地道。
“好。”菱儿笑眯眯地跑过去选点心了。
到铺子里,也不怕人多走丢,陈氏和方桃摇摇头,也跟着到处看看。
即使如今家里不愁吃喝,不愁没银子花,陈氏跟方桃还是过着节俭的日子,瞧着这些点心的样子,就觉得贵,最后一盒一样点心都没要。
菱儿则是挑了两盒精致的糕点,李青禾摇摇头,这么一大家子,这点哪够,于是自已又挑了几盒。
接着又到处去逛逛买买,买了不少瓜子、松子、果干等小零嘴。
其中,陈氏跟方桃只充当提东西的角色,这嫌贵,那舍不得,李青禾也理解,这京城的物价,可比清石县高不少,她两一时接受不了也正常。
等逛到一条摆摊买菜的街时,李青禾看见有成串的紫葡萄,赶紧大手一挥,买了四串。
虽然她们清石县的院子也有一株葡萄藤,但不知道是为什么,那葡萄藤只开花,不结果,就算结了果,那果子也长不大就被小鸟吃了。
所以她吃葡萄的机会不多。
又逛了一圈,肉菜打算明日再买新鲜的,其他的没什么要买了,才找个酒楼吃午饭。
也不知道陈氏是护短,还是什么,一边吃,一边吐槽这酒楼的菜没纤云楼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