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与穷书生(226)

作者: 枕风睡野 阅读记录

裴武帝险些气得暴起,什么叫也不过是多惹了些人,满朝文武被卷进去风波里的,足有四分之一。

若非他一心想要效仿太宗,早就坐不住要喊停了。

谁也没想到这次的舞弊案会闹得这么大,闹得这么难看,可事到如今,裴武帝已没有办法叫停。

“你劝劝他,莫要较真,”裴武帝按着眉心,头疼道,“过于明辨是非,文武百官都要被他抓一遍,差不多就行了。”

说罢他又补充道:“当然,别提是朕的意思。”

陈祭酒:“……”

圣命不得不从,陈祭酒领命而去,但不出意料遭到了无视,他甚至连自家儿子的面都没见着,就被他的书童送出了大理寺。

陈不逊漫不经心的听着书童转述陈祭酒的话,目光微顿:“春闱期间,上榜的犯贴有多少?”

书童被问住了,茫然的看向他。

陈不逊猛地起身朝外走去:“如果举子的考卷是被调换,那么除去犯贴后,所有考卷的数量应当对得上。”

所谓犯贴,便是在会试过程中,因卷面空白、脏污或者有漏页的考卷,这类考卷在上交时,便会被提调官划去,因用笔为紫,又称为紫榜。

举子的姓名一经上榜,便不得再参加后续的考试。

陈不逊立即安排人逐个比对考生以及考卷,四千多份考卷,整整花费了三天三夜,才一一整理完毕。

“少了十三份考卷,犯贴中也没有,大人,这丢失的十三份考卷,莫非就是金安府举子的考卷?”有人猜测到。

“可问题在于,咱们手中这十三份考卷,来自于何处?”

十三份考卷,并非三份。会试所考内容极杂,所需书写的内容极多,会试考三场,每场一份考卷,完整且干净整洁的状况下,需要书写大半日甚至更久。

陈不逊低声道:“或许从开始我们就想错了,那十三份考卷并非后来调换,而是从会试开始,就已经混入其中。”

下属们面面相觑,陈不逊闭上眼,叹道:“怪不得那些人丝毫不知,倘若只是除去几份考卷,难度降低了太多。”

或许背后之人也不会想到,陈不逊竟用这种笨法子,找出了此案的纰漏。

“考卷缺失的举子都有谁?”陈不逊问道。

当即有人总了名单出来,打眼一瞧,便惊讶道:“这名单好生奇怪,各大州府的都有涉及,京城的最多,但都是捐生。”

寻常举子十年寒窗,根本不舍得用会试去冒险,也只有这等用银钱换来的捐生,学识浅薄,才肯冒险一试,博得功名。

捐生……陈不逊冷笑一声,转身前去牢狱。

金安府的举子们虽然洗清了犯案嫌疑,但真相尚未大白,他们仍需关押在狱中。

不过随着这些时日来,越来越多的官员落马,他们的心情也肉眼可见的畅快起来。

见陈不逊来牢狱,举子们都纷纷打招呼,陈不逊径直走到宋柏轩狱前,停下来。

宋柏轩从草席上坐起来:“陈大人。”

陈不逊神色复杂的望着他,倘若叫宋柏轩知晓,他这些年的寒窗苦读,竟被几个用银钱买来的捐生毁了去,他的心中也不知作何感想。

“宋院长,再过两日,你便可出狱了。”他说道。

宋柏轩先是一惊,接着脸上露出喜色:“可是案子破了?”他当即要跪谢,却被陈不逊拦下:“有了眉目,但真正的幕后之人……并无实据。”

他不可能仅凭一个消失的小吏,便强硬的要求裴武帝处置自己的亲儿子。

宋柏轩神色微怔,眼底掠过一抹遗憾,但他也知晓,此案波及甚大,哪怕是换个人来审,都不会有比陈不逊更好的结果。

“我许是还要住上几日,”宋柏轩笑笑,“身上的伤还未痊愈,蕴儿还在做月子,哪能再为此伤神,劳烦陈大人亲自跑一趟,就说我已是清白之身,可还要再呆些时日,配合大理寺补充证据。”

陈不逊点头应下,正要离开,忽然听宋柏轩问道:“这些日子,怎么也没见范老,陈大人,范老可安好?”

陈不逊脚步稍顿,头也不回的说道:“范老与圣上感情极好,这些时日,时常被召入宫中,忙得脱不开身。”

宋柏轩便不再多问,只是心中仍然有疑惑,以范老对盛阳书院的上心,哪怕再忙都会抽出时间来看一眼。

难道范老是为了避嫌?

这天夜里,陈不逊派去调查捐生的人还未回来,便有人来大理寺拜访,并送来了三名颇有嫌疑的捐生。

确认三名捐生的身份后,陈不逊便看向章管家,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此人应当来自郡主府。

章管家拱拱手,道:“陈大人,这三名贼子口出狂言,不止一次酒后发狂,自称明年必定名列三甲。”

说着他又命人送上厚厚一沓废弃的宣纸,以及数本手札。

“这些是从他家中搜罗来的证物,陈大人看看,上面的字迹是否眼熟?”

章管家边说便提醒道:“这三名捐生也曾参加春闱,只是无名无姓,我看他们的才学,根本上不了台面,连买捐生的银子都非他们所出。”

陈不逊定定地看着章管家,他自然清楚章管家这是在送证据,可问题在于,会试舞弊案从始至终都在他一人手中,朝野其他官员避之不及,怎么偏偏郡主府贴了上来?

淳阳郡主就不怕得罪信王,不怕得罪礼部吗?

似乎还真不怕。

淳阳郡主自受封以来,荣宠不断,不是公主胜似公主,隔三岔五便被召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