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与穷书生(227)
除却没有实权外,荣宠之胜远超信王。
送上门的证据,断然没有推出去的道理。
陈不逊安然的令人将三名捐生收下,仔细查验过手札与废弃的宣纸后,一并收入大理寺。
章管家见状松了口气,转身告辞,但被却拦下。
“不知章管家从何得知这些捐生的嫌疑?仅凭几句狂言,怕是不足以让淳阳郡主费心费力。”
陈不逊似笑非笑的盯着章管家,他倒不怕证据是假的,只是想不通。
想不明白素来不问朝政不舍党争的淳阳郡主,为何突然变了性子,在会试舞弊案中插上一脚。
若不是为谋利,便只能是为谋人,为谋人心。
章管家笑着说道:“自然是我家郡主见不平而义举,此案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连郡主去白马寺上香的路都被禁卫堵上了,尽早结案,也能落一个清静。”
“如此说来,惊扰郡主上香,是本官的不是,”陈不逊笑道,“本官合该去向郡主请罪。”
章管家笑笑:“这倒是不必,郡主喜静,不喜太多人打扰,只每月十八白马寺闭门,才去上香一回。”
“也好,十八是个好日子,还请章管家向郡主转达本官的谢意。”
“陈大人客气了。”
第121章 【121】“民女小荷与卫夫人无冤无……
皇宫,太和殿。
陈不逊携大理寺众卿来找裴武帝回禀案情,并呈上了一份奏折。
会试舞弊案已经到了查无可查的地步,礼部尚书已经撞墙自尽,大理寺卿翟嘉志倒是交代了些许,但他一口咬定,背后主使就是礼部尚书,他只是从旁协助。
至于曾往信王府上报信的事,被他全部否认。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不逊并不满意,然而再接着拖下去,入京的学子会陆陆续续的回乡,想要再开恩科,挽回朝廷形象,只能等到明年。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诸多学子对朝廷产生怀疑。
陈不逊只得先行结案,洗清金安府学子的冤屈,将涉事人等处置,再慢慢筹谋。
裴武帝端坐在大殿之上,翻看着奏折上的内容,时不时的问上两句。
陈不逊耐心的为他解答,直到裴武帝将奏折合上,放置一旁,意有所指的问道:“你在奏折上写,此案暂结,何谓暂结?以你陈不逊的本事,当是能查出究竟,完美结案。”
“臣不敢讲。”他道。
裴武帝轻笑一声:“你没什么不敢的,直接说便是,朕不会降罪于你。”
陈不逊抬眸对上裴武帝的视线,沉声说道:“礼部尚书虽已经撞墙自尽,可背后主使另有其人。”
“你把翟嘉志审了又审,也只审出了一个礼部尚书,其他人可没有,”裴武帝笑了下,又问,“那以你来看,背后主使当是谁?”
陈不逊平静的说道:“信王,大盛的二皇子,裴雯。”
裴武帝脸上的笑意尽皆消失,目光沉沉的盯着他,陈不逊不卑不亢的与他对视,讲出自己的缘由。
“大理寺卿翟嘉志被捕前,曾差人往信王府送信,那名小吏进去便再没出来,”陈不逊说道,“之后,不到盏茶时间,大理寺牢狱以及翟嘉志尽皆遇袭,黑衣人身份不明,疑似死士。”
“臣知这并非实据,但那名小吏的尸体或许还在信王府上,皇上可以派人去查,当然——”
陈不逊顿了下,眼底露出些许嘲讽:“皇上也可不信,但礼部尚书是谁的人,皇上心中当真没有察觉吗?”
一言落罢,裴武帝的脸色已经黑沉如水。
“此案已结,会试舞弊案到底为止,”裴武帝盯着陈不逊,“倘再查下去,怕是会引出歹意,借你之手铲除异己。”
陈不逊心底止不住发笑,他当然明白裴武帝说的是谁,能够借他之手铲除异己的,整个大盛朝也只有裴牧一人。
天家无父子,皇室皆君臣。
“请皇上放心,”陈不逊对上他的视线,“不论是臣,还是三殿下,绝不会将科举取士视作玩笑,更不会借此结党营私。”
说罢,不等裴武帝开口,他便识趣的请辞。
裴武帝发火不得,胸口像是被堵了一块大石头,他连奏折都无心再批,起身赶往后宫。
大监连忙派人前去传信,请云嫔做好准备。
自从云嫔进了后宫,裴武帝很是得了一番意趣,但凡往后宫去,必定在她这儿歇脚。
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专宠。
赵晴云的风头一时无两,她起初虽不愿入宫,伺候一个糟老头子,可在得了裴武帝多番赏赐以及恩宠后,她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下。
入宫后她才知晓,宫中贵人的生活有多奢侈,虽不能外出,可天下的山珍海味、绫罗珍玩,全都先送到她这儿,哪怕是曾经独宠多年的如贵妃,也要在她之后。
赵晴云心中不免得意,对裴武帝也多花了几分心思。
收到大监传来的信儿,赵晴云匆忙梳洗装扮,穿的是千两银子一匹的流光锦,戴的是价值连城的翡翠头面,越发衬得她娇嫩可人。
裴武帝瞧见她这幅模样,心情不由得大好,上前帮她正了正头上的玉钗,笑道:“婵儿这身装扮,甚好。”
婵儿,又是婵儿。
赵晴云拧了下眉,又很快舒展,她虽不知婵儿是谁,可在裴武帝临幸她当晚,唤得也是婵儿。
她问过宫里伺候的嬷嬷,后宫里可有一位娘娘唤做婵儿,嬷嬷说没有。
那婵儿究竟是谁?
赵晴云心中存着几分不适,可她很清楚,眼下并不是她能肆意盘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