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运动养饕餮(174)
关小言左摸摸右摸摸,心底突然升起一股豪迈,恨不得对身旁的陶铁激动高喊:看,这就是她打下的“江山”!
不过话太中二了,她实在没好意思喊出口。
陶铁听指挥的把台面底下的煤球炉拿出来看看又放进去,把从废品站淘回来的几张简易桌椅搬到后头的板车上。
关小言绕一圈看看,吩咐搬下来。
陶铁:……
他认命的去把才搬上车的桌椅板凳又搬下来。
屋里,丁爱山扫了眼手表,起身打开黑白电视机,熟悉的音乐声从喇叭口传出。
是他每天雷打不动要看的新闻联播。
自今年一月一号起正式开播,丁爱山特地跟人换了电视机票,买了这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回来。
可以说老同志即使退休,思想觉悟依旧不改,很关心国家大事和发展。
丁爱山打开电视,里头就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要经济体制改革!
他猛地转头看向窗外,透过灰白色的玻璃好似落在外面正检查三轮车的关小言二人身上。
半晌后,他收回目光,唏嘘:国家要有大变化了!
——
第二天,被三令五申今儿“开业”的陶铁,天还没亮就去食堂找张大胖。
陶铁他们厂子人多,又分白班夜班,所以食堂安排了两个一把手主厨,剩下各自带的徒弟当帮厨,再加若干洗菜打饭的杂工,构成食堂人员分配。
两个主厨负责各自班底管理,平时错开上班。
陶铁从食堂离开前就是主厨,回来后因着丁爱山的关系,再加上一向崇拜他的张大胖主动退让,得以再次回到原岗位上。
不过张大胖这人资历深,又跟在陶铁屁股后头学到不少,另一个主厨师傅退休后,他被选举上岗。
陶铁到的时候,张大胖的徒弟郭国栋正在揉面做馒头。
“你师傅呢?”陶铁掀开锅盖瞅了眼,发现里头粥还挺稠,随即从柜里取出自己的专用大海碗舀满,又从旁边筐里拿俩茶叶蛋。
瞅着陶师傅这行云流水无比自然的动作,郭国栋汗颜回话:“师傅在家睡觉,九点才来。”
陶铁边吸溜喝粥边点头,“和你师傅说今天午饭夜宵我做,我下午有事。”
郭国栋应了声“好”,他都已经习惯了,陶师傅时不时要调班,也亏师傅一颗红心向着他,否则哪个人肯愿意?
郭国栋感叹着低头重新做起馒头。
一个没注意,陶铁一连喝了五碗粥再加八个蛋两张饼,出去时还揣了俩特供咸鸭蛋。
郭国栋回头一看头都大了,赶紧把手里的馒头做做小。天呐,他没算陶师傅的份,工人不够吃可咋整?
……
下午三点十分,徐三国顶着一张不情不愿的晚娘脸跨进食堂大门。
换完衣服出来,他左看看右看看,没看见陶铁人。
于是拉了把椅子坐下。
三点二十分,张大胖拎着个茶杯晃晃悠悠哼着歌来了。
徐三国一看张大胖,顿时炸毛:“你咋来了?陶铁呢?”
张大胖的歌声戛然而止,他觑了徐三国一眼,淡漠道:“他跟我换班了。”
徐三国呼吸顿了下,腾地站起来恼火叫:“他咋老是这样!动不动就换班!信不信我去领导那边告你们!”
张大胖不以为然丢下一句:“去呗去呗,告完抓紧回来切土豆丝。”
徐三国:“……”
他僵立在原地,继而愤愤一甩袖,转身去切土豆丝。
“咚咚咚咚咚……”
徐三国越切心里越憋屈,明明是他师傅退休,论理该由他接任主厨位置,凭啥给张大胖?
张大胖倒好,自己做好人把主厨位置让给别人,凭什么过来争他的!
如今整个食堂成陶铁一党的一言堂,他徐三国没有半分话语权。
要说最可恶的就属张大胖,惯爱使手段磋磨人,一跟陶铁换班就让自己切土豆丝,每次一百来斤,简直不是个人。
老是换班的陶铁也不是个东西,虽然他不爱喊人切土豆丝,一般切土豆块,但他每次调班都不和自己讲,让他在张大胖手底下一直切土豆丝。
哼,等着吧,总有一天把你们拉下马!
“咚咚咚咚咚……”
不知道被人记恨的陶铁也在切土豆丝。
关小言这一个月特地换了早班,准备晚上出摊。
下午四点,陶铁、关小言准时将三轮车停在机械厂门口。
没错,就是这么大大方方的停在人家大门口。
如法炮制当初卖蛋炒饭的方式,起锅热油,炒一份最能香飘万家的辣椒炒肉。
很快……保卫科的同志拎着警棍出来。
关小言打眼一瞧,领头的居然还是老熟人,陶铁去他家帮做过婚宴,后来人爹死了还请他。
关小言踱步走到车厢旁站定,气定神闲静等人来。
很快保卫科的来了,不等人说话,关小言指着糊在车架上的报纸说:“同志你看,上头下发了最新指示,鼓励自由贸易,推动市场经济,我们做小吃摊生意不犯法。”
保卫科看着糊满车架的报纸,内容一样,每张正面都写着“改革”:……
项明放下警棍,握拳轻咳一声*:“老陶师傅是你啊,怎么过来摆摊了,咋不见小陶师傅?”
“小陶师傅在上学。”
“哦。”
打完招呼,两个大男人陷入沉默。
一个人轻轻拽拽项明的衣摆,小声问:“项队长,我们咋办?”
项明也头疼,这都把报纸糊满整个车架了,还每张上头用笔圈着“经济改革”,哪个瞎子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