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丫鬟是皇后(38)+番外
果然,没两秒,他就叫唤。
这件事,不能让他知道。一是国公爷脑子简单,这样的计谋,若是叫他知晓,他演不出来那种泰然自若。肯定难以瞒过其他人,这个朝廷没几个傻子,都是人精。
二是,国公爷这种正直的蠢货,绝不可能同意玷污儿子的名字,在他看来,儿子名声就是国公府名声,就是这个他守护了半辈子的景朝的名声。他不想给皇上丢脸。
所以,徐尚书跳过国公爷,直接进院子里,单独找妹妹密谈,直至天亮。
两人决定了,小儿子从此就是,纨绔混账。
这辈子都学不会任何书籍、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这辈子都不会考取任何功名,只会伸手找爹妈要钱、啃爹啃娘啃哥哥;这辈子都不会懂任何礼仪,只知道打架砸人、当个流氓调戏女人;这辈子都不会娶好人家的女儿,只会在烟花风月之地打滚。
所以,等国公爷拜托徐尚书管管小儿子时,他怎么可能同意插手管呢。
这也是次子破烂的名声传遍都城、甚至传遍景朝的原因。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上头放心,才可以让自己放心,才可以保一家平安。
毕竟人性经不起考验。
至于小儿子知不知道这件事,他知道的。
等他长到四岁,论年纪到了世家公子们普遍进学堂的时候,徐二娘、徐尚书就把次子带到偏僻无人的柴房,来了一场三人会谈。
第22章 第 22 章
“儿啊,咱们家与旁人不同,你不能去学堂,听话啊。”
“为什么,娘?不管、我不管,他们都去,我也要去!”
区区四岁,能听得懂多少呢,撒泼打滚地要和小伙伴去学堂,他还以为这是另外一种形式地出去玩耍。
当父母的总拗不过孩子。
扶着额头,叹息着还是把次子送进了学堂。
即使耳提面命,小孩子终究不太会藏拙,在六岁那年,小儿子在学堂诗词考核中,展露头角,一举拿下第一,出尽了风头。
徐尚书在上朝时,同朝官员纷纷拱手向他贺喜,侄子如此有出息,国公府后继有人啊。
徐尚书连连摆手应道只是凑巧,官袍里的内衬都被汗打湿了。
就连徐二娘这种居于宅中的妇人,都在夫人聚会上,听到了含酸带妒的打探。
听得她心里一阵一阵地发凉。
聚会一散,徐二娘就给学堂的山长去了信,硬生生断了次子求学之路。
从此,国公府次子再也没在都城传出过任何好名声。
但徐二娘还是很疼爱自己的儿子的,私底下和哥哥一起精心培养次子的一言一行,力保他不会长歪。
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在外为非作歹、回家乖乖吃饭的国公府小少爷。
短短几秒,徐二娘的脑海里闪过无数回忆。
抱着热茶碗的手,越捏越紧,指尖都发了白。
但这一切都在国公爷洪亮的大嗓门中瓦解:
“未来亲家是楚王!哈哈哈哈哈不错吧,楚王可说了,这丫头精通诗词歌赋呢。”
国公爷嘚瑟地晃着脑袋。
“楚王?!?”
一声‘亲家是楚王’炸得徐二娘直接站了起来,脸上又惊又喜、还夹着些许不爽,表情复杂。
惊的是,楚王怎么搅和到这事里来了,他不是分封在景朝的边疆吗,早早就被挤出权力核心圈子了。
喜的是,楚王这个人选妙啊,闲散宗室,人人皆知的废物。和楚王府联姻,没有任何助力,在他人眼里就是纯属吃饱了撑的,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挡箭牌。
但不爽的也是这点。儿子虽然名声不好,但那是他们刻意制造的,又不是真的很烂。次子心地善良、又孝顺,配楚王的女儿,她觉得亏得慌。
楚王当年混账的模样还历历在目呢,这些年也没见他的女儿有什么好才学显露出来,日常两家也没曾来往,如今这番热情积极,怕是······
“夫人,你这么惊喜的吗,都站起来了。”国公爷愣了一下,摸不着头脑。
“啊,嗯,惊喜,惊喜。公爷,那封信,你回了没有?”
徐二娘敷衍着应答了两声,便问起那封结亲的来信,心里飞速盘算着下一步。
“夫人放心,已经写好了,正通知军营里小子们过来取,这信啊就走咱们的军队特快通道,不出七天,保准送到楚王手上哈哈哈哈。”
国公爷不是个滥用权力的人,他的地位足以调用八百里加急快马,但他没有。
这样太劳民伤财了,反正军里的快信,七天也挺短的,虽然没有楚王四天就到的迅速,但也不慢了。
相信楚王不会怪我的,都是以后的亲家嘛。
国公爷在心里大大咧咧地想着。
“呼——还好没有寄出去。公爷啊,我作为娘亲的,也想回一封信。你的那封就先别送,待我写完了,一起寄出去啊。”
国公爷满头雾水,这,这也没听过哪家是爹娘一起回信的啊。
奇奇怪怪的。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夫人想写就写吧。让军里小子们晚点再来呗。
“公爷,这梅花开得甚好,你先赏着,我去写信了。”
说完,还不等国公爷反应过来,徐二娘就像飘着一样,飞快地闪现出了园子。
“哎,不是你让我陪你吗?哎——夫人!”
国公爷端着茶碗,一脸懵,手都沾不到夫人的一片衣角,徐二娘早就没了人影。
其实,根本没有她也想写信这一说。
徐二娘只是借此缓兵之计,先行派出人去,打听楚王二小姐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