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114)
“后天?”冯氏也没注意徐妙云微顿的神色,只是一努嘴,有些不满道:“我前天才收到回信,他居然也不告诉我。”
徐妙云嘴又一张,看着冯氏的眼神,难得有点心虚。
周王不爱武也不爱文,他从小就对杂学感兴趣,尤其是花花草草,朱棣说,他这五弟三岁都不开口说话,每次看着路边一株小草都能蹲着瞧半天,不到尿急不起来。
当时他和晋王几个哥哥,还以为多了个傻子弟弟,几个不懂事的调皮小子还围着周王逗来逗去,看他是不是真傻。
然后不小心传到马皇后耳中,她就把这几个‘不懂事’哥哥叫去,一人赏了一顿屁股肉。
后来,差不多四岁吧,周王开口说话了,也不口吃,就是慢慢吞吞的,也不爱说话。
朱棣和晋王就觉得,这个弟弟就算不是傻子,那也不聪明。
后面读书,周王就用实力证明,他不是傻子,也不是笨,至少他读书比朱棣和晋王厉害些,人家不说是大学霸,那也不是学渣啊。
他的注意力只是不在经史文学上,总是喜欢去书库找杂书看。读书方面,只要能过大本堂先生那一关就行。
所以周王在哥哥们的对比下,几个年龄相近的弟弟们衬托下,显得平庸了些。不止是文治武功方面,就连性格都中庸,木讷一些。
徐妙云也没想到,这样木讷老实的人,有一天能和自己儿子聊得来。
之前朱高炽也没表现出对周王叔多大的兴趣,偶尔碰见,周王叔在人群中都是不太说话的,你不去看他,他就像是在人群里隐身了一样。
对于整天活力满满,玩耍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朱小团子来说,这样一位王叔,实在勾不起他的兴趣。
直到这次和亲爹朱棣通信,朱棣训练中意外手指受伤,倒是也不影响生活,可写字就....
他那一手字本来就很考验人眼力了。
于是朱棣就把周王找来,替他写信。
周王作为一个话少又老实巴交的弟弟,当然是朱棣说啥,他写啥,就算是被两父子腻到了,他也一个字不漏地写完了。
明明朱棣也可以让亲兵代写,但周王也没问,哥哥交代的,做就是了。
不过他的字和朱棣的字不说天壤之别,那也是优生和差生的级别,朱高炽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再写信的时候就专门感谢他周王叔的贴心。
周王就在信里附带了几句自己的话,大意是不用客气之类的。
可谁也没想到,这两人的私话越来越多。
朱棣后面都发现,他和儿子的通信怎么越来越厚了,他疑惑,自己的话这么多的吗?
看着老实巴交的弟弟,朱棣难得有了一点哥哥的良心,心想下次还是少说几句。
后面就发现,那多出来的几篇内容,根本不是儿子和他的通信。
朱棣:“.......”
朱棣就想看看,他儿子和周王能有啥说的,怎么还比他这个当爹的话都多。
等朱棣抢过来一看。
朱棣:“......”
就是一些草药功效,还有一些算术啊之类的。
朱棣看了,朱棣完全不感兴趣。
于是就默默放任了周王和儿子通信的行为,等到回过神来,朱棣发现不对了,不对的不是他儿子,而是五弟。
朱棣从来没在自家木讷老实的五弟眼中,看到一种名为热血的东西。
周王说:“四哥,我准备留在凤阳,多观察研究一下野地的杂草,待到开春,我就和农民一起种田,我想研究一下农学方面的问题。”
朱棣:“?”
周王一双沉静到有些呆呆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神采奕奕,“高炽说,既然我喜欢这类东西,就该用于实践,说不定能做出一番成果,帮助百姓。”
“他说,有一种方法可以改良稻种,提高粮食产量,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周王激动起来,浑身都轻轻打颤。
“他说,真弄出那种名为杂交的稻谷,咱大明朝的百姓都不用挨饿了。”
朱棣:“......”
糟了,我这呆呆的傻弟弟被我那喜欢胡思乱想的儿子带歪了!
周王:“所以四哥,我不回去了,我要留在凤阳!”
朱棣:“......”
自己儿子搞出来的,只能他这个亲爹弥补了。
“那个五弟啊,你别听大宝瞎说,他是不是跟你说,他梦里梦见的啊?我跟你说,我儿从小就爱做梦,梦里全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偏偏喜欢当真,你听听就算了,千万别信啊。”
朱棣抓着弟弟的手,那叫一个苦口婆心,真心实意啊。
周王摇摇头,反手用力握着哥哥的手,“四哥,高炽说了,研究的路很漫长,也很辛苦,但我不会气馁的。”
朱棣:“......”
“哥哥跟你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大宝还是三岁幼童呢,他的话你真别太放在心上。”
“嗯嗯,我知道的。”
“那....”
“高炽很聪明,我觉得他说的有可能是对的。”周王眼神坚定道。
朱棣:“......”
得,这脑子已经不清醒了。
本来他这五弟就是个呆的,比聪明更不好应付的就是呆子了。
以前他还只对花花草草一门心思,现在好了,居然还想搞农活了,他一旦决定钻研这个,怕不是简单种着玩的。
朱棣最近一直劝,劝他回应天搞一块地种着玩也行。
周王不听不听就不听,反正你说你的,他埋头干他的,要不是天太冷,他就要直接挽起裤腿和农民们一起下田干活了。
这几天天天往荒郊野地跑,还会跟农户们交流,看看他们种的瓜果蔬菜,一坐下讨论就是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