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130)
闻言,朱标眼神一动,很快浮出喜色,忙不迭地要从地上起来,谁知跪太久脚又酸又麻,差点摔个狗啃泥,好在一旁太监伸手及时,把他扶住了。
朱标差点出个大丑,但一点不影响他心情,被太监扶着跟在朱元璋身后,察觉这是去坤宁宫路上,朱标心情更好,嘴角都控制不住往上翘起。
同样跟在后边的朱棣,看看被老爹牵着的儿子,想到刚才短暂对视,儿子那一句心声,他也跟着松口气。
算了,反正事情解决了就行。
虽然气氛还不算特别好,但帝后总算再次同桌坐下,还算心平气和地用了一顿饭。饭后,朱高炽跟着娘亲徐妙云先回府了。
马皇后和朱元璋关起门说了一会儿话,等到房门打开,朱元璋面色还算平和地离开,青儿垂着头恭敬进屋,来到马皇后身侧。
只听马皇后轻叹一声,青儿抬眼快速一瞥,瞅见娘娘略微松开的眉头,她悄然松了一口气。
看来皇上还是退了一步。
....
虽说朱元璋举起的屠刀放缓了一些,没再继续扩大,有的人也侥幸留下性命,改为充军或流放或是被充作苦力。
但没人知道,朱元璋还有事儿没做。
就在京师府空气中的血腥味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朝堂又发生一件大事。
朱元璋毫无预兆地宣布,废除丞相一职。
不止如此,还要废掉中书省,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旨意一下,满朝震惊哗然。
但才经过朱元璋的血腥恐吓,朝堂上一大半的人都不敢站出来反对,少有几人出来质疑的,也不敢和朱元璋硬唱反调。
这个时候,‘胡党’的阴影还笼罩在大家心头。
虽然大家都不赞成,可又不敢动作太大,然后朱元璋就下令召徐达等大将回京议政。
有大臣看得明白,知道朱元璋是决心已定,不容反抗。
可....
哎.....
朝堂风起云涌,另一边,接到旨意的徐达等人也迅速安排好手头事务,快马加鞭赶回京师。
这天,免了死罪,被流放的宋濂一家站在郊外十里亭,朱标亲自前来送行。看着骤然苍老衰弱的老师,朱标心头难过。
宋濂的亲孙子还是没免除死罪,但是,他的其他家人侥幸活下来了,虽然流放地区偏僻贫穷,但好歹一家子在一起。
宋濂还想跪下行礼谢恩,被朱标拦住。
师生在这话别,一时都红了眼眶,朱标正要转身擦擦眼角,余光忽然扫到一抹熟悉的小身影,待他定睛一看。
还真是朱高炽。
再一看朱高炽身边的人,啊,是刘松。
朱标想起来了,刘松也是今天前往流放的地方。
第54章 第54章 二宝来了
刘松也没想到, 今日流放居然还有人来送行,这人还是与他有过交集,但交集不多的燕王世子。
但很快,刘松又有点傻眼。
只见面前还不到腿弯高的小团子, 握住他夫人的手, “此去一路辛苦, 夫人还需照顾好自己,别光顾着别人了, 要保重身体啊。”
那个‘别人’刘松:“.......”
他看看小人儿,又看看眼眶湿润的自家夫人。
总觉得,家里人又瞒着他做了什么,不然, 燕王世子怎么和夫人这般熟稔。
朱高炽一番叮嘱念叨完, 小手一抬,捧着一个大包袱的崔膳走上前。
“一点小小心意, 我吃了夫人那么多糕点, 夫人此去路途遥远,这点小零嘴就当解闲了。”
刘松看着那个大——包袱, 眼角一抽, 这是一点小零嘴?
刘夫人看着小团子, 心中感激。她其实就做过几次家乡小吃让媳妇送去燕王府, 她也是为了感谢小团子才做的, 没想到会被他记在心上。
“谢谢世子, 您的恩德, 民妇永远不会忘记。”刘夫人擦擦起了褶皱的眼角,近日来的郁气好似也随风渐渐散去。
她想,不过是去偏远贫苦地方生活, 好在一家人都活着。
而且,此次只有刘松被贬流放,并没有牵连儿子儿媳。
本来刘夫人也是不用跟着去
的,不过她想着路远艰苦,刘松又只会读书,生活各方面都不懂料理,真一个人过去还不知过得多惨。家中又清贫,没法给刘松多点银钱傍身,到了那,真是饿死都有可能。
和儿媳商量过后,刘夫人就收拾行囊决定跟着刘松远赴流放地区。
朱高炽说完话,送完东西,又把位置让给一旁默默啜泣的陈氏,好让婆媳两话别。而他则走向刘松,仰头与这位固执中年老头对视。
虽然没有走上死谏的路,但还是没逃过流放的结局。
听说是皇爷爷要废除丞相一职,刘御史当朝跳得最高,然后皇爷爷一怒之下把他贬官流放了。
朱元璋也是忍刘松久矣。
看着刘松骂别人的时候,他很爽快,但刘松掉转刀口朝向他,那他就很难受了。
杀?
这老东西学问还是做得可以,又没有太大的错,就是脾性又臭又硬,杀了可惜。
但继续放在眼前蹦跶,朱元璋觉得自己忍不住要杀了。
那还是远远打发了吧。
上次他乖孙怎么说来着,有的人学问好会读书,那就为国家多培养些读书人才出来,杀了多可惜啊。
一些很贫穷偏僻的地方,百姓们就等着多来两个教书先生呢,要是这先生能免费,那多好啊。
朱元璋挑眉。
确实,顽固不化的愚民也不少,尤其是一些穷凶极恶之地。
这些地方的百姓也最容易受人煽动,即便现在形成不了大股势力,对大明威胁不大,但到底也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