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223)
官商一旦勾结,发展壮大,就会逐步控制国家经济,侵占土地,架空皇权,钻空王朝,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朱元璋讨厌商人,但也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商人。他杀了一部分人,也留下一部分人,这些商人只是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工具人,一旦发展过大过快,老朱就会举起大刀再消灭一批。
工具是拿来用的,不顺手的工具要么毁了要么修缮。
毁是不能毁的,那就只能一直修。
在朱元璋看来,商人就是这样一种不能毁,只能适当利用的工具。利用得好,自然对帝国发展有利,可一旦脱手,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反噬后果。
朱高炽故意提出经济这一块的问题,是知道朱元璋最近有在关注大本堂的一举一动。虽然他说的隐晦,但只要有心就能听出来。
这不,休假过来下个棋就被问起了。
朱高炽一点不意外,就等着他问呢,他倒也不是想搞个啥了不起的经济改革,他还没那实力。
但是吧,对于老朱同志动不动就印宝钞的行为,他真是有点看不下去了。
虽然上辈子不是什么学金融的,但也知道这钱啊,印多少发多少不是张口就来的,要有准备金的。
平时户部侍郎也有提醒过,不过朱元璋听不进去,他手头没钱,他缺钱,那他就印。
大臣们习惯了老朱同志的蛮横,近两年在一次次的血腥笼罩下,更是不敢跟他对着干,还不是老朱说啥就是啥。
至于一些不懂经济的大臣,他们就知道宝钞越来越不值钱了。这宝钞越来越不值钱就算了,老朱给他们发工资还逐渐以宝钞为主了。
你说说,大家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以前工资虽少,好歹发的是粮食,一家几口凑合凑合也能过。可你朱扒皮实在不厚道,现在工资是一半粮一半宝钞,这宝钞贬值快,但每年发下的宝钞数却不变。这不变相的克扣他们工资嘛。
本就只有三瓜两枣的,你还克扣,说你是朱扒皮都是夸你,哪有既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的道理啊。
所以这贪官啊,一年一年的,老朱是杀都杀不完。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工资越发越少吗?他当然知道了,但他也不信任手下那些当官的会靠这点工资生活,光是当了官就能免一定的税负徭役,底下人给的‘孝敬’就够他们挥霍了。
从底层爬上来的朱元璋最是清楚这些当官的,是怎么把钱粮土地纳入自己荷包的。
朱元璋还就较劲儿了,底下越叫穷叫憋,他就越把宝钞当工资发。谁敢贪过头,被他记上贪官小名单,那被砍头流放也不怪他老朱,就怪你太贪。
好嘛,好坏赖话你都说完了。
怪来怪去,还是怪在做官的自己头上了。
反正你朱元璋就是要搞压迫就对了。
有个任性又蛮横的皇帝,底下人也没办法啊,看着工资里宝钞占比一年比一年多,只能捏着鼻子,痛哭流涕,叩谢皇恩。
做大明的官苦啊,做洪武帝手下的官太苦啦。
这些朱高炽知道不多,就是从他爹嘴里听说一些,但梦里面留下的记忆也有不少洪武时期官员叫苦的记录。
而宝钞乱印,除了洪武帝,后面永乐帝也效仿过一段时间,这两位,在缺钱就乱来的一点上还真不愧是亲父子。
要不是靖难那几年,朝廷也没那么缺钱。
朱高炽摇头叹气,看一眼不怒自威的洪武帝,他落下一颗白棋,这才慢悠悠道:“皇爷爷,我要说了你可别生气。”
本来还盯着棋盘看的朱元璋,闻言抬起眼皮睖了他一眼,“知道我要生气,那你就别说了。”
朱高炽:“那还是要说的,你都问我了。”
朱元璋:“......”哼。
“我就是想说说宝钞的事儿。”朱高炽摇头晃脑地叹气,用一种‘败家子’的眼神看朱元璋,看得朱元璋心头一哽,差点就要拍案而起,咋咋呼呼掰扯一顿。
“你看,我还没说呢,你就这么激动。”朱高炽觉得这人的脾气啊,越老越大了,以前也没这么难伺候啊。
哎——
“算了算了,你不爱听我也不说了。”
朱元璋:“.......”
看着一副‘我是孝顺孙儿,乖巧善良’模样的朱高炽,朱元璋一颗黑棋都差点捏碎了。
臭小子越长大越气人。
换成儿子,老朱早动手了,还能压着脾气听他说道说道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宠爱了,臭小子还不满了。
朱高炽就从宫人手中接过茶壶,给朱元璋手边茶盏注上一杯,软声软语地喊:“皇爷爷喝茶。”
说着抬起一张笑出小梨涡的脸,乖巧地眨眨眼睛。
给自家人卖萌撒娇,朱高炽一点不觉得难为情。
得,朱元璋是不管有气没气,此刻都被抚平了,本来他一开始也没准备生气,就是好奇问问,一听宝钞二字本能地吹胡子瞪眼,想到最近朝堂吵来吵去的声音,烦得不行。
“臭小子。”朱元璋冷哼,还是端起茶喝了一口,“说吧,怎么就突然提起宝钞的事儿了。”
朱高炽嘿嘿一笑,“也不是突然吧,之前在大本堂说起经济相关的事儿,听着大伙儿在那讨论,我就想起自己先前拿宝钞去买饼的事儿了。”
从买饼说到宝钞贬值,几年前能买五张饼的宝钞,今年只能买两张饼了。而且,宝钞面额越来越大,看着吓唬人,实则不值钱了。
说着,朱元璋表情也跟着扭曲了一下,显然,老朱对宝钞贬值不是不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