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274)
“你外祖父也夸你聪明上进,叫你以后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去找他,不用觉得不好意思。”
朱允炆可以任意请教东宫官员问题,他又和黄子澄走得近,遇上问题也多是和黄子澄交流讨论,除了黄子澄,朱允炆也找别人请教过问题,就是一次也没找过亲外祖父吕本。
吕本还挺得朱标重用的,没想到会在亲外孙这落得冷遇。
要说一开始还当朱允炆内向,但慢慢地,吕本也发现这个外孙和他生疏了,不如小时候亲近他。
吕本最近更确定这个猜想,朱允炆在有意疏离他。
于是就找机会与吕氏谈了下,吕氏心说,长子年纪渐大与她都生疏不少,与你这个外祖父又能亲近到哪儿去,不过面上还是安抚吕本,朱允炆就是内向些,这几年又一心学业,这才显得冷淡了些。
这不,吕本刚走,吕氏就端着汤过来找儿子聊聊了。
在没有登上那个位置前,娘家那边的助力是不能少的,而且,她父亲吕本身后的势力有多深多大,吕氏也不确定,现在还不是得罪他的时候。
可没想到,话刚起了个头还没展开下去,朱允炆倏地抬起一双淡淡的眼眸,定定看着她,吕氏一下子就失了声,面对这充满审视意味的目光,吕氏心中逐渐蔓延怒意。
朱允炆却不给她质问的机会,垂下视线,重新捧起书本,“母妃把汤留下就是,我想看一会儿书再喝。如果母妃没其他事就回去吧,等我空了再去给母妃请安。”
吕氏一口气憋在胸口:“......”
“朱允炆,你到底在发什么脾气?”吕氏这次却不打算轻易揭过去,她不是没察觉儿子对自己没那么亲了,但又安慰自己不急这一时。
早些年为了让他变得更优秀,能比得上朱雄英,她是太过严厉了些,儿子心中有怨,她也能理解。
等以后长大了自然就理解她的苦衷了。
朱允炆越长大越自律,吕氏不用再操心他上进问题,反而还要多关心他,怕他因为学业累坏身体,这两年也越来越顺着他。
母子关系看起来似乎是缓和些了,但吕氏还是敏感察觉到有些地方不太对。朱允炆对她总是透着些冷淡。
吕氏就不懂了,她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对长子倾注的心血是最多的,虽然严厉,但该给的关心一样没落下,为何朱允炆还要用那种冷淡的目光审视她,总是搞不明白在和她闹什么脾气。
这个问题,吕氏今天就想彻底搞明白。
朱允炆却深谙‘一拳打在棉花上’那一套,见吕氏发火,他就放下书,乖乖端起宫女刚盛好的汤,一口喝完,然后语气无奈道:“母妃这下满意了吗?可以让我安静看书了吗?”
吕氏:“......”
无理取闹的人反倒是她了。
吕氏没和儿子谈成心,还吃了一肚子气回去。等吕氏一走,朱允炆半个字也没看进去,眼神空洞地发着呆,直到饭点到了,一个宦官看朱允炆坐那不动,想到吕氏的命令,还是硬着头皮上去提醒。
“殿下,要传膳吗?”
王景弘正专心点燃四周照明用的烛灯,身后就响起朱允炆冷漠的呵斥声,“放肆。”
“殿下恕罪,奴婢不是有意打扰您看书的,奴婢再也不敢了。”
朱允炆冷冷地盯着磕头求饶的宦官,
这些阳奉阴违的奴才,面上一心一意伺候他,背地里却把他的事都传到母妃耳中,他们忠心的到底是谁。
“既然知错,那就下去领罚。”
一句话让磕头的宦官脸色白了白,却不敢再求情,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王树,把这些东西都撤下去。”朱允炆看一眼已经冷掉的补汤,候在一旁的王树赶紧上前。
在王树把东西都端走后,朱允炆才倒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叹道:“以后别让这些人进我书房。”
“是,殿下。”王景弘恭恭敬敬地应道,看了看朱允炆神色,又靠近几步,小声问:“殿下可是又头疼了,奴婢给您按一按穴位吧。”
“嗯。”朱允炆闭着眼应了。
王景弘这才上手给他按摩,他按摩的手法很不错,还曾花了些功夫特意找太医院的医侍请教过。
渐渐地,朱允炆眉头松开,忍不住感叹道:“要是他们有你一半忠心能干就好了。”
王景弘按摩的力道也轻了点,让朱允炆更舒服了。
“奴婢能伺候殿下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殿下愿意赏赐奴婢伺候您的机会,奴婢感恩戴德都不够,奴婢就是希望殿下能过得舒心些。”
朱允炆睁开眼睛,看王景弘的眼神难得有点暖意,“放心,忠心的人,本殿下不会亏待。”
王景弘感动地磕头谢恩,不忘再表一表忠心,“奴婢只想这辈子都替殿下当牛做马,好好伺候殿下,不让殿下烦忧。”
听着耳边激动又感动的话语,朱允炆浅浅抿了下嘴角,再次闭上眼睛。
王景弘擦擦眼角感动的泪花,继续为他按摩穴位,面上好一个忠心奴才样,只有看不见的心口一如既往的平静无波。
甚至还有些闲心在脑中腹诽:奴婢这辈子是要做牛马的命,不过奴婢也想做高级的牛马呢。
殿下啊,你连奴婢们认个字都接受不了,奴婢们还怎么一心一意给您当牛做马呢。
这些朱允炆自然听不见了,他对王景弘越来越满意,毕竟这人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与王树那些个由吕氏送来的不一样。
朱允炆的心思也从不会在奴才身上多停留,他这头刚和吕氏不欢而散,谁想到第二天心情不错地去陪朱元璋下棋,却亲眼见证了一场亲爹和亲爷爷的吵架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