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爸爸是朱棣!(294)

作者: 春有雨 阅读记录

“把郭宁妃带回去。”朱元璋已经很克制自己脾气了,要不然他要连郭宁妃一起罚。

不管鲁王是怎么死的,他在封地做下那些事可是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录清楚的。民乱更是因他而起,即便是死于他手,那也是死有余辜!

“陛下——”

郭宁妃嚎哭着被侍卫带了下去。

朱元璋耳边清净了,心中翻腾的怒火却一时难消,但朱元璋没想到,鲁王那个孽子还差点做出更可恨的事。

前去调查鲁王死因的锦衣卫传回消息,鲁王是因为‘炼丹求道’,乱吃丹药才暴毙而亡。

炼丹,求道成仙?

朱元璋眼中已然浮现黑色怒焰。

但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朱元璋触目惊心,怒意都变成了冰凉的杀意

原来鲁王竟然为了求仙问道,炼制所谓的仙丹,秘密派人四处搜寻童男童女,关押在一处,等人数凑够就要举行什么炼丹仪式。

民乱会突然爆发,不止是鲁王平日里横征暴敛行为引起,也是因为消息泄露,那些失踪孩童婴儿都是被鲁王掳走的。

就在百姓聚众上门闹事要人,鲁王因为乱吃丹药突然暴毙了。

朱元璋眼中一片猩红,最后咬着牙根,恶狠狠道:“死得好!”

如果对晋王胡作非为是恨铁不成钢,气愤之下,更多的是失望,到底还是有些父子情存留的。

那鲁王泯灭人性的所作所为就是踩着朱元璋底线疯狂蹦跶,斩灭了朱元璋对他那点父子亲情。

竟然亲口说出死得好这三个字,可见朱元璋有多厌恶。

而接下来的奏报也让朱元璋对鲁王的厌恶更深一层,原本民乱不会发展这么快,也不会越来越壮大,只因鲁王暴毙,府上的人怕被连累,竟然要把鲁王暴毙栽赃嫁祸给百姓。

王府三护卫更是听鲁王妃汤氏调遣,四处搜捕逮杀闹事喊冤的百姓,一时民心惶惶。

鲁王一死,闹事的百姓喊冤的百姓本就又惊又怕,又把鲁王的死怪在他们身上,到处杀人捉人,横竖都是死,被逼上绝路的百姓自然就乱了。

这时候,鲁王命人掳走的孩童也被找到了,百姓们把看守的士兵统统杀了,救出孩童后,民乱暴动的声势更大了。

就在证据一一摆上朱元璋案台,他气得恨不得亲手再把那个孽子捏死的时候,郭宁妃还疯了似的大吵大闹,说她儿是冤枉的,肯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一肚子火本就找不到人发泄,朱元璋直接下令把郭宁妃关起来,没他命令,不许人进去伺候,也不许出来一步。

郭宁妃闹了一阵就没消息了,朱元璋也没心思去关注她。

他还要处理那个孽子留下的烂摊子。

鲁王犯的罪过在被有心人利用下,迅速传到附近州府,加上民乱暴动的声势变大,一时半会不好压下去,要是再不制止,他朱家的脸都要被鲁王丢光了。

朱元璋不傻,这里面要说没人搅混水,他是不信的。不过当务之急不是跟这些小人算账的时候。

朱元璋本来想以暴制暴,调动军队先把暴动的乱民镇压下去,解决掉这些不安分的乱民,他再安抚当地受惊受冤的良民。

没错,朱元璋不看谁先错,谁不得已。

鲁王罪有应得,死就死了。

但这些乱民因此聚众闹事,喊打喊杀,那就是造他老朱的反。

有冤屈,大可上京告御状。

他老朱早就说过,会为民做主。

这些人自然是‘有反心’才会被人煽动,才会越闹越大。

朱元璋很生气,就在他下令周边卫所集结军队,强势镇压残杀这些乱民时,朱标得知他的打算赶了过来,好说歹说,还与朱元璋吵了一架,最后朱元璋气得一甩袖,把安抚百姓,镇压暴动一事交给朱标处理。

朱标松了口气,见朱元璋气得背过身去不理人,他嘴唇张合两下,最后也没能说出什么,只说:“儿臣告退。”

待这些事儿了了,父皇的气也差不多消了。

想到事情紧急,朱标也不好耽搁,回了东宫就交代清楚他离京后诸事,又快速下达几道太子懿旨给几个卫指挥使,待一切安排好,朱标就要亲自去当地收拾烂摊子了。

朱标不想大开杀戒,血流成河,但他也明白,不拿点真刀真枪的实力出来,压不住人。

有他亲自坐镇,至少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也能让无辜的百姓多一条活路。

朱标离京前,没有与吕氏见面,不知是他太忙,还是他忘记了。

但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

朱标每次离京办事都是会与吕氏见一面,哪怕只是匆匆地说上两句话,他也不会一句话没有就走了。

在他人眼里这不算什么,毕竟事情紧急,朱标确实没有多余时间,但吕氏听到朱标已经出宫离京,她怔了怔,眼中快速积蓄一层晦暗雾团,等她垂下眼睫遮挡眼中情绪时,掌心已被指尖扣破,渗出血丝。

第115章 第115章 流星坠落

在朱标去收拾烂摊子的时候, 朱棣也正和朱高炽说起这事儿。

因为梦里一些碎片,朱高炽在鲁王就藩的时候就让他爹派人盯着点,鲁王做事还是谨慎的,一开始也没有很嚣张, 慢慢地, 享受到了‘天高皇帝远’的自由与快乐, 鲁王也开始释放自我了。

但他到底不敢把小辫子摆在明面上被人抓,不少事情都是私底下借他人手做的。

鲁王的小辫子不好抓, 他比晋王多长了几百个心眼,还是去年他迷上求仙问道之后,行事越发张狂,朱棣派去的人顺藤摸瓜才查到一些事。接下来朱棣就是等, 等鲁王继续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