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女配她在边塞种田经商(54)
矮胖仆役道:“照这麦子的情况来看,棉花和玉米的收成肯定也不会差的!”说罢,拿起镰刀一起走进庄稼地,与那高壮仆役围着柳父请教照料作物的心得。
柳叶舒卷起袖子,也钻进庄稼地加入收割的队伍。麦杆高过她的小腿,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田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微风轻拂,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微微晃动。
她紧握镰刀,俯身轻挥,刀锋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银光,“唰“地一声,割下首束麦穗。
“当心手上!“柳父远处高声提醒。
柳叶舒应声,渐渐掌握收割之法,镰刀贴着麦杆滑过,割下的麦穗轻轻倒向地面,发出“沙沙”的声音。麦穗表面细腻柔软,麦杆粗糙微微刺手,她将割下的麦穗一捧捧地堆放在一起,
饱满的麦粒在手中微微滑动,每一粒麦子都圆润饱满,仿佛整个夏日的阳光与雨水都汇聚在这颗小小的麦粒中,结成了一个个金珠子。她深吸一口气,麦香却让她感到踏实而温暖。
那高壮仆役仍低估了温养种子的产量,几人忙活近一周,方将麦子割罢。柳叶舒与仆役们小心翼翼将割下的麦穗一捆捆扎好,整齐堆放田边。
柳叶舒与柳弟一手握麦穗,另手抓麦秆,将麦秆卷成一圈,用草绳捆紧,确保麦穗不散。每捆打好,便丢于地上,柳父与仆役用骆驼运至晾晒场,晾晒三日后,用木棍、石棒或打麦叉敲打麦穗,麦粒便可脱落。
柳叶舒提饭盒来给四人送饭。见柳叶翎正在用簸箕将麦粒和杂质抛向空中,自然风把轻飘的麦糠吹走,留下沉重、饱满的麦粒。
“姐,做完这一步,咱们的麦子算是收完了吧?”
柳叶舒摇头:“脱粒后的麦粒仍需进一步晾晒个两天,确保麦粒干燥以防止霉变。”
她将干净的麦粒铺开在晒场上,厚度不宜过厚,大约一到两指高,又吩咐仆役每隔一段时间用木耙或竹耙翻动,确保麦粒均匀晾晒。
“等到这麦粒摸上去干燥、坚硬。用手捻麦粒时,若能捻得清脆,说明已经足够干燥。”
完成这些后,柳叶舒选了二十斤颗粒饱满、色泽均匀的麦粒作来年种子,又挑出五斤单独装袋,剩下留作过冬口粮后,便是可卖赚银的。
“爹,你在这等着粮商来收,我去把还李管事种子去。”
正值秋收,归还李管事借种之人络绎不绝。柳叶舒至库房,果见不少人在门前排队,有人正低声议论家中今岁收成。
她耐心地站在队伍后面,目光随意扫视,忽然看见前排的赵春芳。她眉眼间带着几分得意,对着旁边的婆子高声道:“幸亏有孙军士指导,咱们家的地也肥,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那麦穗可金黄饱满,一点儿也没打折扣!”
周围几个人虽然陪着笑,但眼神中却带着几分不快。
转眼间,前排之人一一入库房交还种子。不多时,便至赵春芳。她傲然行至李管事面前,高声道:“李管事,我家种子悉数归还,今岁收成甚好,还多留了些。“
李管事淡淡扫她一眼,点头道:“嗯,放此处便是。“赵春芳见李管事无甚反应,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好多言,便收敛些许,转身而去。
轮到柳叶舒时,她走上前,将麻袋稳稳地放在李管事面前,声音平静地说道:“李管事,这是我们家还的种子,按当初借的五斤数目,一点儿不差。”
李管事抬眼,见是柳叶舒,想起柳叶舒之前的配方,如今挣了不少钱,如今早已回本,见了柳叶舒,自然多了几分好脸色。
他打开麻袋,瞥了一眼,又拿起几粒麦子在手中翻了翻,眉头微微一挑,满脸惊讶:“柳姑娘,这麦粒怎么如此饱满,这质量可是极好的!”
柳叶舒浅笑道:“今岁天时顺遂,麦子长势喜人。再加家中精心照料,故收成尚可。“
李管事仔细打量着手中的麦粒,似乎还不太相信。他瞥了一眼装得满满的麻袋,又看向柳叶舒,似乎觉得这收成有些不同寻常。他低声自语道:“这麦粒质量比一般的好得多,不简单啊。”
柳叶舒淡笑不语,并未多作解释。
李管事不禁有些刮目相看,将麻袋收好,登记在册,随后说道:“如此好的种子,来年播种时,定能收获更多。真是难得,难得。”
交完种子后,柳叶舒礼貌道别,转身走出了库房。
回到晾晒场,粮商尚未来,地上麦杆经过晾晒后变得干燥且坚韧,一捆捆堆着,柳叶舒道:“爹,我们把麦秆分成三份吧。”
柳父疑惑:“除除喂骆驼外,还有何用处?”
柳叶舒道:“一份留着烧饭备用,万一日后下雨柴火不够了,我们就用麦秆煮饭烧水,这麦秆烧起来火焰高,且相对清洁。”见柳父赞许地点头,她又补充道,“还有一部分,我们留着编草垫和草绳,草垫拼成坐垫铺在地上御寒,草绳可以留着捆扎后面要熟的玉米和棉花。”
若非罪奴不得经商,这些草垫和草绳不仅实用,还可拿至市集出售,换取些许银钱。柳叶舒还计划将部分麦秆打碎,混合其他作物秸秆,制成牲畜过冬饲料。
柳弟在一旁听着,默默在心中记下。
几名粮商牵着牛车到了,为首的粮商身材中等,面色红润,目光锐利,随行的还有几名仆役,手中捧着簿册和称重工具。他们刚进来,便先被赵春芳迎了过去。赵春芳一脸得意,早已站在自家的麦子前候着,热情地招呼道:“几位大哥,快过来看,我家的麦子颗颗饱满,今年可丰收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