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规则怪谈:从入门到入土(21)

作者: 酒微醒 阅读记录

档案见底,她翻到了最后一页。

【姓名】:玛丽·格林

【年龄】:六岁

【诊断结果】:各指标正常,判断为未被感染。

检查时间在三十九份报告里最晚。

*

夜幕时分。

【宋星】:虽然没找到车站,但我找到了几份很有意思的报纸——温念,温念你在吗?

【温念】:我在。

【宋星】:2.0不能隔空加好友,也没有发送照片的功能,我就按照时间顺序,尽量简单转述一下啊。

【宋星】:首先呢,崇德镇一开始时挺欢迎外来者的,大巴也是为了他们开放的,所以我猜,大巴应该围绕在镇中央或者镇外,这样方便游客选择参观。

【宋星】:有份传记性质的报道,崇德镇的这个镇长挺厉害的,她来之前,崇德镇非常落后,基本没什么人住的那种。她上任后,直接追蒙特赶其他镇,把崇德镇做大做强好几十倍。

【赵橙】:我去这么厉害!

【温念】:崇德镇现在只有三十八户人,其实也不算多。

【宋星】:吹捧夸大的可能性也有,不过也算是崇德镇的命运转折点,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

【宋星】:下条新闻是关于玛丽的,玛丽和她姐姐爱玛,两人遭到隔壁蒙特镇的驱逐,但被“高尚的”崇德镇救下来了。

【宋星】:这是原话,我觉得这种形容词可能别有深意,就照着打了昂。

【温念】:驱逐?上面有写是什么年龄被驱逐的吗?

【宋星】:写了,说是“六岁的小女孩”。

所以格林姐妹来到崇德镇的年份,正好是和那三十多个未成年人的死亡在同一年。

【温念】:后面是发生了流行病吗?

【宋星】:对,但这方面的记录很少,当地报纸在刊登几则讣告后,似乎有很长的一段停刊期。

情理之中。

一周内所有的孩子全死光了,这里的人自然没什么精神去准备报纸。

【宋星】:再之后就是份联名问责书,好像是镇上所有人都参加了,指责镇长将玛丽她们带回镇子里。

【温念】:包括凯斯吗?

【宋星】:凯斯甚至是发起人。

【王文雅】:啊???

【王文雅】:为啥啊?

【温念】:因为只有爱玛和玛丽活下来了。

【王文雅】:……啊,玛丽是有什么传染病吗?

不。

诊断结果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玛丽才是那个没被病菌感染的人。

【宋星】:反正镇上人都觉得传染病跟她有关。然后就是宣布关停大巴啦,再也不对外开放。

【王文雅】:你们说,这里的人说他们都爱玛丽,是不是和这个有关啊。

【王文雅】:就是,玛丽用某种手段,把那些小孩都杀了,然后大家就只能爱她了。

【温念】:不太可能。

【温念】:但如果玛丽有这样的力量,还会被隔壁镇驱逐么?而且镇上的小孩现在都复活了。

【温念】:况且,玛丽不太聪明。

【赵橙】:……

【王文雅】:……

【宋星】:反正小孩死和复活,都和她有关。

【江迟月】:温念,你别太走偏了。这里发生了什么没那么重要,你得先找到车票。

【赵橙】:对对对!

【温念】:嗯……有道理,等明天白天,我再回红屋找找线索吧。

第9章 高贵的尸体(七)

温念高坐在榉树枝上,漠然俯视着被树丛包围住的深湖,她离地面或许有数十米,离湖中央更是相隔甚远。

她看得并不真切,但能感受到湖上发生的所有细节,包括每处水纹细小的波动,还包括……这湖里没有任何生物。

一潭死水。

两道不同大小的脚步声近了。

温念只是看着。

年轻女人拉着幼童,将她带到了湖水边。

她们的面庞在夜色中不甚清晰。

年轻女人说:“你不是她。”

幼童只喊道:“姐姐。”

下一秒,女人毫不犹豫地将幼童推入湖水,水花四处飞溅,湖面瞬间变得模糊。

温念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情绪波动。她闭上眼,只觉得有些无聊了。

湖中央掀起一阵强波。

温念重新睁开眼。

年轻女人在湖中央挣扎,头颅不断上下浮动,皮肤在月色下显得惨白,面皮肌肉松懈,如同一颗蜡像头在被火烧炼,融化的眼角近乎要滴在脖子上。

这是杀人不成,被反杀了么?

温念搜寻片刻,找到她的眼球对上。湖中人张开嘴,发出的声音和风声无异。

但她听懂了。

女人在说:“替我去死。”

温念从梦中惊醒。

还差十二分钟到早晨七点。

手机兢兢业业地弹窗提醒她,检测到您已起床,是否需要关闭睡眠模式。

温念用力地闭了几秒钟眼。

她身上的伤口消失了。

地图上没有标注任何湖泊,梦里的内容放一放,她还是得先去红屋。

她差点儿没认出来红屋。

栅栏歪扭破烂,院子里到处是垃圾、石头和被踩得脏污的草。外墙上被泼上了大片的红色油漆。

一个稍显荒谬的想法渐渐在她脑中形成。

这是红屋名字的由来。

红色油漆并不是成片的,只是谩骂的内容一层一层盖上去,几乎没留下多少缝隙。

她勉强从这些深浅不一的颜色里,分辨出了几段能看清楚的句子。

“滚回去!外来者!”

“灾星!为什么你没死?”

“把我的孩子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