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厨艺在娱乐圈积功德[美食](130)
炸好的鱼肉遇到高温,霎时发出吱吱叫声,就像松鼠一样。
刹那间,一股酸中带着甜香的味道溢满了影棚。他们像是被甜蜜包裹起来,只想安静地体会这种感觉。
徐林都看呆了,她也去过不少高档西图澜娅餐厅,中式西式都去过,造型独特美轮美奂,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这些她自然都体验过。本来以为只是一道松鼠鳜鱼罢了,没想到还能有这种新奇的体验。
“我记得松鼠鳜鱼的酱汁都是浇好再送上来的。”徐林疑惑。
苏棠解释:“其实正宗的松鼠鳜鱼是要在客人面前浇汁的。一来是为了让不会过早浇汁让已经炸得酥脆的鱼肉软掉,其次就是为了让客人体验一下这种有趣的感觉。所谓的‘松鼠鱼,三把勺,头昂尾巴翘,浇汁吱吱叫’就是这个意思了。”
苏棠刚想让他们趁热赶紧尝尝,等一会儿卤汁浸透,鱼肉表面裹着的面皮软掉就不好吃了,徐林先一步拿起了筷子。
她倒是不忘和谢临闲说一句“不好意思”,夹了一筷子鱼肉就塞进了嘴里。
鳜鱼肉嫩刺少,苏棠又挑去了大鱼刺,让徐林这种不怎么会吃鱼的都必担心被鱼刺卡到。
徐林才吃了一口,就愣住了。
她是不怎么喜欢吃甜口菜的,因此对苏城菜也不怎么感兴趣。之前苏棠做的菜大多是苏城菜,她只看出苏棠厨艺好,总觉得味道是她不怎么喜欢的。唯一一次苏棠做的包子还被周寒拿走了,这还是徐林第一次吃到苏棠做的菜。
入口酥脆,牙齿咬到面皮时还能听到咔滋声,里面的鱼肉却是很鲜嫩的。
这种炸熟的食物最怕就是外面都快糊了,里面还没熟;或是外面炸得刚好,里面的水分却都已经消失,干巴巴的。这就要考验厨师的经验,到底留多少肉、挂多厚的糊才能达到刚好的比例。
徐林不是专业美食评论家,也不是什么老饕,但她也能尝出来这鱼肉炸得刚好。
最具灵魂的就是卤汁了,徐林实在吃不出这个卤汁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她问苏棠:“这也不像是番茄做的,要说甜吧,她也不会腻,更没有那种尖酸的味道,反而还有一种花果香,还挺特别的。”
苏棠拿出剩下的山楂给她看,她才恍然大悟,“难怪,确实有一点山楂味,比我上次在江南宴吃过一回,我以为就够好吃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过于甜腻了,没想到你这个更受一筹啊!”
徐林把到嘴边的话憋了回去,其实苏棠出去开个餐饮店可能比现在拍戏挣钱多了,凭她的手艺肯定不愁吃穿。
她想了想还是没说,这说出去也太可笑了,经纪人怎么还冲动之下劝自己的艺人转行呢!
徐林本来想说正事,可这松鼠鳜鱼太好吃了,她又忍不住夹了一筷子。想了想现在没有外人,她干脆边吃边说也不叫失礼:“正好今天试镜延后,你需不需我给你找一个戏曲老师,这两天抓紧练练。你别不当回事,咱们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苏棠正撑着下巴,见她看过来没说话,递了个眼神看向她的身边。
徐林顺着苏棠的视线就看到了一直默默吃鱼的谢临闲,这才意识到还有个外人在,不过他们两个本身也不是竞争关系,徐林也就没遮掩,还问谢临闲:“谢老师有推荐的老师吗?你们演师徒的话,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也不会穿帮。”
谢临闲放下了筷子,正想说什么,就被苏棠打断了。
“您知道是要哪一派的花旦吗?凌派的我倒是可以来两句。”
徐林傻眼了,她从不看戏,哪懂这个,“剧本里没写么……要不你会什么都唱唱?”
她刚说完意识到不对:“你怎么会唱戏啊?”
苏棠还是那套说辞:“小时候在福利院学的,水平不高,也就是个票友的水平。”
徐林叹了口气,苏棠这毛病还是改不了。就算她不看戏也知道,票友的水平怎么能和专业演员比呢。
她刚想说什么,就听苏棠要开始侃侃而谈,介绍起凌派的特点来:“凌派花旦主要演一些活泼开朗的少女,所以他的念白大多以‘风搅雪’为主。”
“风搅雪就是京白和韵白的结合,这样不会过于白话单调,又有韵味,不失风雅,还显得这个人物俏皮可爱。”
“而且凌派的皮黄腔调也和其他派别不太一样……”苏棠见徐林都要被她说晕了似的,随即停住,笑了一下,“我就唱两句您听听?”
她说话时,看得是徐林和谢临闲两个人。
苏棠说着直起了身子,摆好身段,眼睛晶亮,视线汇聚在了不远处,炯炯有神,像是变了一个人。
徐林还没见过这样的苏棠,她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筷子,正襟危坐,看着苏棠腰肢款摆,似模似样地真像是一个戏曲演员,唬得她都没再阻止了。
不远处,门外,陈宇民抹了把额上的汗,对站在门口、头发花白的女人说:“张团,我们先进……”
他还没说完,就被张久乾打断:“嘘!”
她指了指里面,用眼神问陈宇民里面的人是谁。
陈宇民忙小声说:“正在说话这个就是演小徒弟陈春生的那位女演员,就是我路上和您说过的那位、会唱旦角小嗓的那个……不是,关键不是这个,是她好像会做古法的松鼠鳜鱼。她经纪人给我看过她做菜的视频,还不错……”
这时,里面忽然穿出清脆甜妹的戏声,曲声欢快流畅,吐字清晰咬字准确,陈宇民忽然住了口,手不自觉地跟着曲子打起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