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调(254)
皇后的玉驾去了南山寺,喜儿必是跟去的。此刻天色尚早,走一趟,夜里能赶回来。母亲知道我的心思,眼珠子骨碌碌打量,随后说:“凭郡主府的脸面,咱们去提亲,人家会答应的。”
其实南山挺远,上一次我为和这个世界诀别才去的。这次也走了许久,路上颠簸,等马车赶到山脚,四周渐渐拢起雾,向上望去,天空朦胧一轮红晕,翠色松柏高耸挺拔,雾又如云朵悬浮。
阿寿说要背我上去,爬到半途就直喘气,这时守卫通知羽林卫,很快有个男人来接。王琮被打了一顿,伤未痊愈,这阵子总能看见这个脸上毛茸茸的男人。
我笑道:“大人怎么在这里?是陛下也要来么?”
阿松就说:“陛下明日再来。今晚皇后在山上留宿,所以要人守着。”
他很快提起我,亲自驮了半程路。大费周章爬上来,我只好告诉他,自己没什么要紧事,只想见见皇后的女官喜姑娘。
此刻已是黄昏,浅绯色的晚霞笼罩乌黑斑驳的飞檐,长空中相互映衬,仿佛时间是静止的。四面寂静,只有一座铜坛,香火徐徐而上。突然远方响起一记钟声,沉闷的,回
音却随风飘荡。我转过身,发现喜儿的身影。
她见到我很高兴,眼睛里都是惊喜,冲我跑过来,一把抓住我的手。
她说:“我才知道你要去洛水,偏偏人在山上,以为见不着了。你能来太好了…我有许多话要告诉你。”
阿寿嘻嘻笑着,朝我挤眉弄眼。喜儿便说,去小恩堂处歇歇,这边的屋子都锁了,小恩堂里有酒酿糕吃。
小恩堂就是松柏树下的五间大屋,门槛前有内官站立,青纱下落,拂地无尘。
男人将我驮到西边厢房,喜儿对他说:“我有些东西要托大公子带去洛水,麻烦大人等等,半个时辰就好。”
阿松听了,叮嘱我们别说太久,别惊扰皇后。他还说半个时辰后他会来接人。
等人走了,我便笑道:“羽林卫真不解风情,只给咱们留这些时间。”
喜儿连忙摆手,示意我小声点。桌上摆着茶炉和杯箸,果然有碟刚蒸好的酒酿糕,熏得空气很香甜。窗前有只琉璃水缸,水中是株初夏的嫩荷。喜儿的脸色同那花瓣一样,粉嫩嫩的,希望她刚才的激动与惊喜是真的为了我。
她拿出纸笔,快速写着一封信,显然是交给郭池的。同时,她对我说:“大公子,还记得咱们头一次见面么?就是在南山。那时你漂在水上,我么…”
女孩转过头:“想知道那天我为什么来南山?”
我没有回答,揣测着她的用意。
“正是去年的这个季节,公子来到京都。那时内城都在议论南山寺出的大事,公子要佯装不知么?”
原来为那个孩子,那不是我能关心的事。喜儿,你怎么一直没忘记。你何必为自己添上这些责任。
我笑道:“孩子不是死了。好姑娘,别去挖那个坑了。”
女孩摇摇头,跪坐到我的膝前,抬起明亮的眼睛。
“他没有死。”她的声音轻微又清晰,“我知道孩子没死。这次你去洛水,我想拜托你去那里找一找。”
我有些困惑,她凭什么认定孩子没死。王朝轮替,那个孩子降临的时刻太背运了。
女孩从袖子里掏出一角红绸,她说是从山后的洞穴里找到的。
“宣和年间,先主了节省开支,内廷的织物都是绣作自造的粗绵布。我经常入宫陪伴公主,所以看得很清楚。那天我从涌泉殿抱走孩子,天气很冷,孩子身上裹的就是普通粗棉布,红色的露着毛边。可是这块红绸,更像南方庐江郡的贡品,尤其像万家庄的红绫缎。”
这又能说明什么?
“大公子,如今有人想杀了孩子,埋了他。谁有闲功夫给人换一套衣衫呢?纵然是平康大妃先抱走的,这中间,一定有人接过手。”
我明白了。接过那块缎子,摩挲着暗红的底色,和金色的经纬。心里想,是谁伸手救了那个倒霉的婴儿。
微笑问:“你给郭将军的信里写什么?”
她写完了,等墨汁干后就折起来。她说这封信是告诉郭池,大公子是可以信任的人。
翻了翻眼皮,我才不稀罕。
“大公子,我相信是郭池偷偷藏起孩子。他是个直肠子,保护一样东西,学不会遮掩的。你去洛水后,如果看见他同一个叫衣卓芳的人联络,孩子八成就在那里。”
我打断她:“喜儿,你想干什么?想让我把人带回来?”
你是疯了吧。单立正当盛年,他表现得再宽厚,也容不得这么一个眼中钉。而我与你的背后有多少族人,惹恼了主君,你能承担后果吗。
女孩连连摇头:“自然不是,玉溪夫人原本的期望就是孩子远走他乡。她临死前,我答应过她的,孩子一定会平安长大。我只想拜托你,找到孩子,确保他的平安。”
她找出一只锦囊,将信折好塞进去,又拿出一杯图章,黄石底镌刻的字是都城涌泉殿。
“若公子与他有缘,就把图章给孩子挂上。他永远也回不来了,可每个人都该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她将锦囊系到我的腰带上,稚嫩的脸庞显得郑重其事。虽然对于这件事,我心中有许多疑问,可喜儿的面庞太纯洁,以至于我不忍拒绝。那刻古寺的钟声又响起,又是沉沉的,敲打着四壁。拢起的雾未散走,我依稀看见长丰的背影。